沛县的“刘家鸡汤”印象
文:甄承民
图:来自网络
一个星期的旅游观光在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中即将结束。早上八点,回到沛县,领队就问大家吃点什么?一车哥们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喝鸡汤!"到了刘家鸡汤馆,一盘狗肉,一盘油饼,一盘鸡蛋,外加一人一碗热鸡汤。汤亦醉人何必酒。十分钟后,只见一个个喝得汗流满面,直呼过瘾。还有那个老王不过瘾,又剋了一碗,高兴得哇哇直叫:"爽!"
在沛县,刘家鸡汤是一个特色小吃,闻名遐迩,获奖无数,大部分人都喜欢。不仅大人喜欢喝,小孩也常常凑热闹。家里来客了,有的就把鸡汤买回家让客人品尝;客人多的时候,也有的干脆把他们领到鸡汤馆喝个够。在沛城,每当朝阳初升,楼阁疏烟的时侯,刘家鸡汤馆门前就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说到鸡汤,本是一道传统的汤菜,人人都会做,家家有风格。可刘家鸡汤就不一样了。
在沛县,刘家鸡汤已有百年历史。据说鸡汤熬制有密方,那咱就说不清楚了。但咱能喝到的热鸡汤,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盛到碗里就是加上一点鸡丝、粉丝、熟鸡蛋皮和香菜等,不过喝到嘴里,那可真是清香爽口,沁人心脾。
老百姓对它有着不错的评价:"鸡汤好,好鸡汤。闻着香,喝着爽。夏防热,各御凉。健六腑,益五脏。强食欲,增饭量。经常喝,保健康。"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回到沛县,战友就带我去喝鸡汤。在鼓楼老市场的西南角,只见一片用石棉瓦搭建的小摊前,疏疏密密地排着几张类似茶几那样半大不高的小木桌,食客仨仨俩俩,出出进进,生意也算红火。三十多年过去,不曾想,刘家鸡汤竟发展成沛县著名品牌,店铺四布,全城飘香。
据我所知,沛县城里已注册的、成规模的刘家鸡汤就有四五家,至于那些正儿八经的饭店、宾馆和星罗棋布的小吃部里,含有刘家鸡汤的项目那就比比皆是了。
有意思的是,咱沛县的鸡汤,有的叫刘家鸡汤,有的叫刘氏鸡汤等,其中他们内在的奇巧我说不清,但摆在顾客面前的鸡汤,那色、香、味等风格水平还真差不多,不好分辨,以至于老百姓只好用鑫达园跟前的刘家鸡汤,老公安局北边的刘家鸡汤等来区别,不一而足。
要说喝鸡汤,有很多好处。常喝鸡汤可以补血、缓解感冒症状,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古人有诗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自古以来,只鸡白酒,田家黍饭,都是人们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而且不分天南地北,国内国外。就连美国作家杰克*坎菲尔德因受喝鸡汤治百病的启发,竟编著了励志书籍,名曰《心灵鸡汤》。他把励志的故事比作心灵鸡汤,至今共编著了80本,印售了上亿册 ,心灵鸡汤的故事风糜全球。鸡汤的妙处由此可见一斑。
虽说如此,但像沛县人这样喝鸡汤上瘾,如痴如醉,少长咸集的则是绝无仅有。原因何在?我是刘家鸡汤的拥趸,因故与其老板也有较多交往,故对汤菜也有一孔之见,即市场培育的结果。
就是说由于刘家鸡汤馆的优质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培养了顾客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爱好;而喝鸡汤上瘾,对刘家鸡汤情有独钟的客源的不断增加,又为汤馆的扩大经营提供了动力。这种良性互动,既培育了市场,又促进了沛县饮食企业的发展。
我想,刘家鸡汤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沛县已上档次,小有名气,应该像知名品牌沛县狗肉那样,凭借市场经济的东风走出去,见世面,创大业。
不过,据我所知,目前在外地还真没有见过沛县刘家鸡汤一类的商铺。那么,为什么沛县的特产狗肉能远销内外,南方臭豆腐、丰县老粥和单县羊肉汤等特色饮食,能在沛县安家落户,风生水起,而沛县刘家鸡汤却里响外不响,没能走出去?
业内朋友告诉我,近些年,有的沛县人也出去闯荡过,但在外地没有市场,开业不久就经营不下去,关闭了。刘家鸡汤之所以不能走出家门,在外地生根开花结果,既有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观念在作祟,也有落后传统的经营模式在扯后腿,当然,还有一个水土不服的现实问题。
至于水土不服,实际上就是上面提到的在外地培育市场,培育顾客饮食习惯的问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传统和习惯。
沛县人爱喝鸡汤,别的地方就不一定喜欢。要想让外地顾客改掉老习惯,和沛县人一样喝鸡汤有瘾,就必须从培养当地顾客新的饮食习惯入手,决不能急功近利,企盼生意能立竿见影、手到擒来、马到成功。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河南的著名小吃胡辣汤。河南的胡辣汤本是该省西华县逍遥镇上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一道汤菜。但就是这样一道普通的汤菜,由于百年的坚持,百年的宣传,形成了百年的传统和习惯,结果胡辣汤慢慢地走出西华,香飘中原大地,汤醉大河南北。
眼下河南人对胡辣汤情有独钟,其喝胡辣汤的水平和爱好,绝不次于沛县人对鸡汤的爱恋。我想,沛县人如果有河南人对胡辣汤那样的执著和追求,坚持走出去,从小做起,生产经营与培育饮食爱好相长,循序渐进,何愁沛县刘家鸡汤不能独步天下,笑傲江湖。
到那一天,"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作为沛县人,该是何等的惬意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