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用学生的分数给老师排名,对老师来说是圈套

说起末位淘汰制,老师们并不陌生。如果对末位淘汰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这种规则的来源并不是教育领域,但是,它的确已经被很多学校所应用,不管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如何,至少末位淘汰的意识已经被引入进来。很多地方把末位淘汰制当做激发教师工作潜力的一种手段,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于是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引进了不同程度的竞争机制,也是为了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从工作方面来讲,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实际工作中来看,末位淘汰制并不是要求学校必须执行的制度,而是更多的被用作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个措施。很多地方即便是实行了末位淘汰,这里的淘汰并不意味着失去工作,比如,在一所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也就意味着学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有一种紧迫感,都想努力提高自己所教班级的成绩,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都不想成为最后一名,当然,通过按照既定的规则排名以后,教学成绩落后的老师可能会被调整工作岗位。

笔者作为一名在乡村学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师,曾经在不同的学校工作过,学校也提到过末位淘汰制的工作方法,只是大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大部分学校都是把它当成了口头上的学校管理办法,并没有真正淘汰过任何一位老师,但是,附近有的学校好像真正实行了末位淘汰制,借着县管校聘的名义,堂而皇之地淘汰掉了一位老师,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很多老师不支持把末位淘汰应用于学校,理由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并不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并不利于教育教学品质的全面形成,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无论是多少人的学校,只要是排名,总会出现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再优秀的团队也同样会有分数最低的一位,这样做是不公平不科学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对老师实行如此的末位淘汰,那么位处末位的学生是不是也应该被淘汰呢,正因为有了末位的学生,才造成了老师的排名靠后,况且,学生的智力、家庭因素等等都不一样,不能用他们的后进成绩来一票否定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时,有的学生文化课分数低,反而体育等其他方面的成绩特别优秀,仅仅以片面的分数论高低,这本身就是有待改进的。

其次,末位淘汰制在部分学校实施的过程不乐观,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县管校聘工作,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末位淘汰制听起来好像是一种挺严肃的学校制度,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实施细则,各个学校执行起来的情况都不一样,就像有些学校的县管校聘那样,不排除学校乱作为的情况,对某些所谓刺头的老师,早就量身定做了末位的处境,还有那些校长看着碍眼的老师,即便是业绩优秀也会被以多种理由列为淘汰对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