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必背原文 第一章阴阳五行

阴阳者,天地之道⑴也,万物之纲纪⑵,变化之父母⑶,生 杀之本始⑷,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 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⑸。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殯 泄⑹;浊气在上,则生膜胀⑺。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1)天地之道:天地,泛指自然界。道,法则,规 律。

(2)纲纪:即纲领。

(3)变化之父母:阴阳运动是事物变化 的根本原因。

(4)生杀之本始:阴阳是万物产生与消亡的根本原 因。

(5)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阴阳相互为用,共主事物的生长 收藏。

(6)殮泄:大便中带有不消化食物。

(7)膜胀:即胸腹 胀满。

【提要】本段扼要说明阴阳的基本概念,指出阴阳是自然界 的根本规律,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同样根源于阴阳的变化。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 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⑴;清阳发媵理,浊 阴走五脏

⑵;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⑶;(《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

【注释】

(1)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此清阳即饮食所化 之精微,其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其糟粕 为浊阴,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2)清阳发媵理,浊阴走五 脏:饮食所化之精微,其轻清部分外行于勝理肌表,其浓稠部分 内注于五脏。

(3)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此清阳即饮食物化 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其代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

【提要】本段提出人之清阳具有向上向外升发、浊阴具有向 下向内沉降的生理特性。

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

【提要】本句言阴阳是对事物属性的高度概括,并不指代某 种具体的有形之物。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 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

【提要】本段言事物阴阳属性,可以不断地进行一分为二和 合二为一,说明对于事物的认识,既要看到它是无限可分的,又 要看到它所蕴涵的整体规律。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 论》)

【提要】本句强调在认识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时,主要应从 “象”的变化进行分析。象是蕴涵着某种抽象意义的物象,其来 源于具体事物的形象。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⑴,则折寿而不彰⑵,故天运当 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

(1)失其所:即阳气失去了它的场所,意为阳气运 行失常。(2)折寿而不彰:寿命短折而不能彰著于人世。

【提要】本段以天体中的太阳作比拟,来突出阳气的重要性。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⑴;阴之五宫⑵,伤在五味。(《素问· 生气通夭论》)

【注释】(1)阴之所生,本在五味:人之阴精,本原于饮食 五味所化生。(2)五宫:即五脏。

【提要】本句指出饮食五味即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 可以成为损伤五脏精气的重要原因,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阴者藏精而起亟⑴也,阳者卫外而为固⑵也。阴不胜其阳, 则脉流薄疾,并乃狂⑶;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⑷,九窍不通。 (《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

(1)阴者藏精而起亟:阴主藏精,阴精需不断地起 而响应阳气之需求,滋助阳气。

(2)阳者卫外而为固:阳主卫 外,使阴精能固守于内而不妄耗。

(3)并乃狂:意为阳热邪气侵 犯人体属于阳的部位,则阳热胜极,扰玖神明而发狂。

(4)五脏 气争:五脏功能失调。

【提要】本段阐明了人体阴精与阳气的互根互用的关系。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⑴。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 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⑵。故阳强不能密⑶,阴气乃绝。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⑷;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⑸。(《素问·生气通天 论》)

【注释】

(1)阳密乃固:阳气致密于外,阴精才能固守于内。

(2)圣度:圣人养生的法度。

(3)阳强:指阳气过亢。

(4)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阴平与阳秘是互文,即阴阳平秘。平秘,平和 协调的之意。

(5)离决:分离决别。

【提要】本段在论述阴阳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阳气 的主导作用。

亢则害,承乃制⑴,制则生化⑵,外列盛衰⑶,害则败乱, 生化大病⑷。(《素问·六微旨大论》)

【注释】

(1)亢则害,承乃制:张介宾注:“亢者,盛之极 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

(2)制则生化:张介宾注:“夫盛 极有制则无亢害,无亢害则生化出乎自然。

(3)外列盛衰:谓 六气盛衰更替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分别呈现于外。

(4)害则败乱, 生化大病:张介宾注:“亢而无制,则为害矣。害则败乱失常, 不生化正气而为邪气,故为大病也。”

【提要】本段为亢害承制理论,用以说明事物内部的阴阳五 行关系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正常动态平衡状态,从而维持 事物的相对稳定。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 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 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 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 灾害至矣。(《素问·六微旨大论》)

【提要】本段言万物有形为器,器物之有生,在于气的运动, 而升降出入便是气的基本运动方式。物体无论其生化范围大小、 期限远近,均不离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这是万物本性使然,固 有之理。如升降出入运动紊乱,则生化失常,甚至败亡。

中医经典必背/翟双庆等编著.一北京:求真出版社

(0)

相关推荐

  • 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理论基础,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方药中先生在气化理论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在方药中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期特邀方药中先生弟子.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就方药中 ...

  • 第一节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五大方术的基本哲学观点.它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归结为阴阳两大性质,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都是由于阴阳二气的运动与转换的结果. 在数术易学中,阴阳是通过五行的属性来展现的.五 ...

  • 四柱课堂:第7章 阴阳五行排列

    第7章 阴阳五行排列第1节 十天干的阴阳五行排列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的阴阳表示为:(1)甲为阳木:(2)乙为阴木:(3)丙为阳火:(4)丁为阴火:(5)戊为阳土 ...

  • 第一章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

    1.1. 阴阳学说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具有阴阳两方面,如黑夜白天.男女.冷暖.主客.动静.粗细.夫妻.雌雄.高低.大小.生死.内外.贫富.贵贱等等.宇宙一切的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 ...

  • 第一章:阴阳颠倒篇【原文】

    第一章: 阴阳颠倒篇 [原文] 黄帝(1)闻广成子(2)窈窈冥冥之旨(3),叹广成子之若天也(4)!退而夜思,尚有未获(5),遣鬼臾区(6)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7)之 ...

  • 第二章:奇门遁甲的基础知识——第一节、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关于阴阳: 阴阳学说将宇宙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与发展在阴阳二气的运动之中.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统一.最初的阴阳现象 ...

  • 学预测必背硬知识:天干地支五行(零基础)

    一.天干地支简介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 ...

  • 『中医精髓图解』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概述 [简介]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古人用以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对基本概念.阴阳概念?源久远.<易传>即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论断.把阴阳交 ...

  • 无言悲歌:稷下学宫、黄老之学、阴阳五行、黄帝内经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建立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的一个具有大学堂.研究院.资政询议等多种性质集政治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机构.该机构由齐桓公田午(B.C.374-B.C.320年)兴办,至齐宣王.泯王(B.C ...

  • 第一章:阴阳颠倒篇【探微】

    作者:嵇道明 鬼臾区听岐伯天师论至道窈冥,不能理解,所以说:'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其实至道之精要又岂是语言所能道尽呢?因此只能说是微言大义,唯有让听此微言的人自己去领悟了.如此章大义,虽岐伯天师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