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杂志的质量为何越来越低下
语文杂志的质量为何越来越低下
渐新堂
突然想到,最近一些年订阅语文杂志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网络能够的强大便捷无疑是主要原因。在这十分功利的时代,敲打几个字,就会出来一大串的相关信息。自己去查找资料,只要有了主题词,就可以减省去若干的时间,径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而订阅杂志,一个月才来一本,翻开一看,有时也许有自己需要的一两篇文章,有时候自己所需要的文章则一篇都没有。
本来纸面阅读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应该说语文教师也是可以且应该喜欢阅读语文杂志的。无奈的是而今的语文杂志水准在逐年下降,表现在:
教学研究杂志脱变为文件宣讲园地。一些杂志每年等待着新文件新口号出台,追逐着新翻译术语和新公布提法的面世,没有一丝学科常识的坚守。然后进行即兴组稿,连篇累牍地宣讲,所邀请的所谓名人,有职务五思考,尤其是临时担任该职务之前没有对该领域的基本认知与粗浅研究,自然缺少对该学科历史演进的教训吸纳,拍脑袋瓜子想当然地天马行空地平安行胡说一通,还当做圣旨来传达。学科教学实践中有什么问题,理不出清单,也无意去带领同行们努力解决,其学科杂志的学科个性越来越像少数人的私家花园,而非同道之人的思考碰撞的平台。
没有发现与培植新人的能力。几十年过去了,还在那里做啃老族,抱住几位老的典型反复榨取出那可怜的一点点脱离当今社会远离当今语文的汁水。而且还是别家推出了谁,就一哄而起去重复推谁。翻看全国的语文杂志,差不多都是一些相同的熟脸面。这家搞连载,那家搞专栏,这家搞茶馆,那家搞咖啡吧,一本杂志的内容越来越单薄,品味越来越低下。甚至同一本同一期杂志两三个编辑两三个栏目都去刊登同一位所谓名人的豆腐块文章,让全国上百万语文人为这些杂志稿源匮乏的严重程度深为唾弃。
靠名人头衔装扮杂志。不少缺乏底气的语文杂志,怕读者不买账,就声嘶力竭地呐喊,我的杂志是特级教师的阵地,我的杂志是名师的基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署名为特级教师的人写的。而有的则宣称自己的杂志是以教授博士硕士为主的作者队伍,文章质量似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正因为杂志缺少底气,靠这些外在的符号来支撑门面,恰恰适得其反,广大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来自实践的教学感悟与经验提升。在他们身边每年每届都在大量产生着他们非常清楚底细的特级和所谓的正高,也知道那些教授博士从来不把中小学放在心上,写出来的东西与实践大相径庭,很少被一线的人认可。
杂志内容张冠李戴。最近十来年,很多语文杂志纷纷分版,以便更加符合读者的需求。然而,分版之后的内容却常常使人失望。编辑们不熟悉语文教材,不清楚哪些是高中的哪些是初中的,甚至不清楚哪些是教研版那些应该是学生版的。读者教师一旦发现了这样的错位情况,就由此作出判断,编辑是外行,非常不熟悉自己的业务,或者编辑极其不负责任,不去考虑自己的读者需要什么东西,这样的杂志再也不值得去订阅了。
刊物内容脱离实际。一些语文刊物对广大语文教师最纠结的问题不去调查了解,而是突发奇想,在标题上做文章,故作惊人之谈反其大道而行之,将一些溃烂的瘢痕说成艳若桃李,走标题党的道路,以引起公众的注意,争抢大家的眼球。将被学生赶下讲台多年的特级作为典型来进行宣传,将从没有教过高中的人请来点评高中的课堂教学实录,或者请从没有教过初中的人编过初中教材的人,来培训初中教师,来点评初中的教学实录。与很多地下书商一样,多年以来没有学科思考而去大肆渲染解题技巧,浓墨重彩地兜售一些奇技淫巧,哗众取宠,引导到邪门歪路上去。
我们的时代已经回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了,但是,我们仍然非常怀念那时的众多富有职业良知的高水平编辑以及那一大批牵引着大家不断前行的语文杂志。
长按或扫描此码方便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