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和学生生命一道青春飞扬》
读《和学生生命一道青春飞扬》
渐新堂
这是一位80后教师的演讲分享稿,读后颇有感触:
我们不缺热爱教育既教得好书又育得好人的好教师,不缺执著工作拥抱生活使工作两不误的时代青年,也不缺在憧憬明天的同时又脚踏实地前行的80后。
没有口号,没有模式,没有团队,不施粉黛,也未在名校;然而,却能够深深打动阅读此稿后的人,并引发出不少的思考。
尊敬的各位评审、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某某,2008年某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中学。我心想:高中数学,能有多难?然而,第一周的小测验却让我难堪。从那以后,10本备课本,200节听课笔记,不断拜师学艺,在教高中数学与育高中学生的道路上,艰苦磨砺一步步走来。
数学学习,首先是概念的扎实学习。我带领学生观看田亮跳水研究导数,从物理、几何、代数三个角度解读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生活化的场景构建,让数学概念不再抽象,让数学知识不再遥远。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应用解三角形的知识丈量港珠澳大桥入海深度,利用独立性检验,研究“数学成绩好坏是否与性别有关”。期末考试后,带领学生一起做全年级数据分析,10大学科,16个班级、20多个维度,一万多个数据的处理,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学科魅力,大数据背景下运筹学与统计学的应用过程,感悟出真正的数学建模。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我时时处处让学生“敢问”、适时而恰当的评价让学生“想问”、低起点补台阶的设计让学生“会问”,逐步生发出高质量的创新思维。班级的“数学墙”上,出现了许多以学生名字命名的方法、定理和猜想:一题多解,有“周嘉洛”方法;多题一解,出现“洪泽锐”定理;学习定积分,提出“张致歆”猜想;研究数列通项公式时,得到“丛以森”数列……这些小成果的产生、分享和展示,激发和强化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数学精神,也让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渐变为未来数学家的摇篮。
学生小健的父亲重度精神分裂,多次自杀,母亲长期照料病人严重抑郁。看不到希望的小健偷吃安眠药12粒想了此一生。抢救时,他含泪对我说:“老师,求求你,别救我。”我不能放弃啊!从那天起,我身边多了个跟班:让小健帮我抱作业、布置年级宣传栏、安装娟姐信箱、组织书法比赛……小健从此燃起了重新生活的希望。
前年我是怀着二宝上的高三。作为年级主任,800多名学生我必须负责到底。二宝生后45天我就工作在学校。有人说:“你疯了吗?”当然不是。我在返校当天,还激情澎拜上班会课——《有一种责任,让你奋不顾身》。
十年间,带过四届高三,四次获“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参加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省一等奖”,33岁晋升高级职称,带出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重本率100%的班级。所带领年级2017年开创佳绩:重点和本科两率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重本上线首次冲破300人大关,本科上线780人。
明年的高三在8月1日已经开学,800学子是家庭与学校的希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作为80后的我,还是他们的“某姐”,带着理想的翅膀,和学生们一起青春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