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藏着的武林》不感冒,来看看他怎样讲“丹道”

“年轻人不讲武德”让传统武术的实战水平再次受到质疑,央视紧跟着做了《藏着的武林》纪录片,让传统武术远离“忽悠”路线,追寻传统武术的本质。看着这个纪录片,我发现学术和艺术糅杂在一起,逻辑显得不是很严密。这个片子试图通过古籍中关于武术实战的记载,来证明传统武术的实战作用。以前我很喜欢看这类纪录片,而且会看得很激动。但现在不会了,感觉对传统武术实战的讨论不感兴趣了,也懒得争论。心理的疲惫让我这一年很少完整地看一本传统武术书,因为很多书一眼就看透了,大致知道作者的水平,也知道一本书的市场定位了。说实在话,这一年来,好书不多。

最近的一本《犹忆武林人未远——民国武林忆旧及安慰武学遗录》,竟让我一口气看完了。书里把安慰先生自民国年间习武的经历从头讲到尾,穿插着江湖见闻,但江湖趣闻和师承情感没有抢占习武心得的主线。我看完之后感觉收获满满,心也平静许多。

那种感觉竟像是在闹市中尝遍了各类依靠调料烹制的新式料理,突然吃了一碗只有葱花的阳春面,面一咬就知道是手工揉的,压得很实,细但有韧性,火候恰到好处。面里有油花,但不油腻,和葱花一起烘托出面的清香,一点都不抢戏。吃完以后,觉得还是简单的东西能够吃到原味,能够吃到面香。

安慰先生

这本书用了一章的篇幅来写丹道,而吸引我的不是这一章,而是在其他章节突然带了一句安慰先生对丹道的理解——就是“性命”二字。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

再牛的丹道高手都离不开“性”,这个性字,我的理解特别浅显,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让自己舒服。因为多少丹道高手和养生专家,多年遵守所谓的丹道规则和养生习惯,自己最后却早早离开了人世,走的时候还带着满满的遗憾,想喝的酒没敢喝,想抽的烟没敢抽。

想起大学时英语课文讲一个作家活了九十多岁,非常健康,记者采访他长寿秘诀,他说“每天早睡早起、适量饮食、不喝酒、不吸烟、不吵架……等等以上这些,我都没做到”。

我知道很多内家高手,年龄很大了,却经常通宵斗地主,烟酒不离身,血糖血脂从不检测。但身体就是非常好,给人的感觉就是,此人做人非常通透,没有任何纠结之感。

有的拳友可能会问,我是在鼓励放纵吗?不是,“性”的核心是“心”,要知道自己的“心生”和“心声”。我父亲多次戒烟,每次戒烟都引发一些疾病,有一次一个医生说不要戒烟,要减量,减到什么程度?就是抽每支烟都很享受的程度,不能因为无聊而抽烟。我非常认可这个大夫,我觉得是个好大夫。

我有个亲戚,喝了一辈子酒,七十多岁得了冠心病,医生说心脏病不是开玩笑的,必须戒酒,滴酒不沾。结果戒酒后,老人身体状态每况愈下,精神状态非常萎靡,完全没有心气做任何事。我坚决反对戒酒,每次见面,我还和老人喝一点,但不让多喝。起初家人很担心,后来发现老人身体越来越好,精神头也好,心劲也足,做事的精神头又回来了。

这是为什么?那就是听从了“心生”和“心声”。

咱们再说“命”。我喜欢给人看八字,当人遇到职业瓶颈时,总会思考自己适不适合这个工作,就会回头看看自己八字的原局,先天所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对于丹道也是这样,有些人适合出世修行,有些人适合入世炼丹,钱财对大部分人来说是耗,但对一些人就是养,比如对巴菲特来说就是养,钱财不会消耗他的心神,只会滋养他的身心。有些人喜欢官杀,就像鲨鱼见到血,会让他兴奋,让他充满激情。有些人承受不了官杀,会压力过大,最终导致自卑。

所以说,为了修炼丹道,刻板地按他人的方法修炼,最终可能得到负面效应,只有摸清楚自己的“性命”之后,才能去定向修炼,才能成为“真人”,那才是“真我”,要不然就是“真像他人”。

丹道这个东西是阳,练功是阴,练功是有形的东西,有时候你不能盲目地追求无形的东西,不可能跨过物质基础去追求上层建筑。反过来,认清有形的东西,做好有形的动作,那么无形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来了。总之丹道是结果,不是某种方法或技术。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侪辈共担此责

诚邀您加入武谈

从今天开始

让改变成为可能

武谈

微信号:bkjwut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