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唐才子,你能不喜欢么?
小时候读唐诗,只觉得世间最好在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以后在诗也有不少,但如鲁迅先生说在那样,唐诗以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那时候我们总在想,大唐到底藏了多少才子呢?
这个终极答案一直在脑海里盘旋,却始终没有答案。
直到今天, 一本《唐才子传》告诉了所有在答案,300年辉煌大唐 278个有趣的灵魂全在这本书里,翻阅纸张的同时,我才惊讶在发现,原来除了我们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王维、孟浩然这些天才横溢的诗人,堪称大唐盛世的缩影、中华文明的代言人。他们活得自信张扬,光芒万丈:有人才名冠世,有人浪漫无羁,有人心系苍生,有人醉卧沙场,有人归隐田园,有人孤独终老,他们的才情、经历和智慧,终浓缩成一首首经典诗句,穿越时光照亮人心。翻开本书,你会发现,这本书几乎满足了你所有对唐诗的幻想。
本书作者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风趣而不失严谨。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他们或许自由来去,天马行空;
或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者居庙堂之高,忧江湖之远;
或者仗剑天下,爱上祖国名山大川。
看得越多,越是惊讶,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竟被一个叫王绩的人拉开了序幕。
说起王绩,我们熟悉的人并不多,但才华一点都不差。
王绩11岁就游历京都长安,拜见隋末权臣杨素,被在座公卿称为“神童仙子”。16岁应孝廉举,中高第,任秘书省正字官职。
和寻常的才子渴望仕途不同,王绩并不喜欢做官,大业年间,王绩应孝悌廉洁举,被授官为秘书省正字。王绩不喜欢在朝廷做官,请求担任六合县县丞,因为嗜好饮酒而不管公务,加之天下也动乱,因此被弹劾,于是就解官去职。王绩感叹说:"如同陷入天罗地网一样,处处都是束缚,我将能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的王绩彻底放开了自我,开始了人生最自由最洒脱的一段日子。
在这段日子里,他喝酒,常常到五斗不醉。有人以酒相邀,无论地位高低,总是前往。杜之松是王绩的老朋友,他担任刺史,请王绩去讲授礼法,王绩回答说:"我不能到本郡刺史的官府去应酬,谈论糟粕,抛弃美酒啊。"
这样的一个人和我们熟知的才子形象有点差距,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作为《唐才子传》开篇第一人,毫无疑问是才华卓绝的。
他的爱好虽然多,但主要成就还是在诗上,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大唐诗风的第一人。
他的诗不多,最出名的一首叫《野望》是公认的唐诗中最早的五言律诗。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读多了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孟浩然的诗,你会发现,这诗也没多少好,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因此,后人才将这首诗当做拉开了大唐的序幕的第一首。
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远钓弋者,不走山而逃海,斯德而隐者矣。”在作者看来,肆意洒脱,无拘无束,却又能写诗的王绩绝对是妥妥的才子。
除了这个意外之外的外之外,你还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繁华闹市,人影攒动,车辇纵横,长安城外,一袭白衣,一壶浊酒,李白来了。
提起他,让人不得不说想起余光中的那首《念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酒放豪肠”简单的四个字,描写了李白喝酒时那种潇洒的千杯不醉的模样。
“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月光”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仙气”,“剑气”则表
现了的李白“侠情”。
一个“酿”字,一个“啸”字,与数字的巧妙结合,增加了诗句在对李白描述上的表现力。“绣口一吐就
半个盛唐”这一句,气势,蔚为大观,带着读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笔下的那个盛唐。
对得起这个评价的绝对只有李白。
浪漫的气息,配上卓越的才华,自由奔放的热情,即便是岸落魄潦倒,也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就是李白,看着他因得罪了高力士,因喝醉了酒,在皇上面前起草诏书的时候,让高力士给他脱鞋。高力士就在杨贵妃面前进谗言,最终被“赐金放还”的时候,忍不住轻轻发出一声感慨,若是这个热闹的长安城多留一会儿李白该多好。
那股奔放热情的浪漫气息,会不会更长久一点呢?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晚年的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一轮洁白无瑕的明月就此不复再见,让后人想念不已。
提到李白,就不能不说杜甫。
与李白的浪漫奔放的诗风不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读他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便是千年过去了,读来依旧热泪盈眶。
这样一位史书般的诗人,只活了五十九岁,就连他的死,也伴随着饥饿,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想来不免让人惋惜。
相比这两位天才的诗人,我更喜欢湖北的孟浩然,这位始终伴随着田园气息的诗人和王维齐名,因为在湖北襄阳,常被称为孟襄阳,他的一生热衷仕途,却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
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唐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
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人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和孟浩然差不多的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情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于神仙了吗?可实际人怎么会没有烦恼呢,仕途的不顺,理想的破灭哪一件事都足够让人烦心,可难的是孟浩然将这一切给忘记了,他尽情享受人生这最美好的时刻,尽情的写诗,尽情的高兴。
各种美好在这一刻,全都被他赋予的笔下。
诗也就在这一刻,完美呈现。
什么是诗,这就是诗了。
可以说,孟浩然的诗给了世人一切美好。
大唐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才子,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以生"。的白居易,留下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王湾,他们给我们了无数的向往和感慨。
读他们的诗,你会发现,他们固然有失望、有成功、有喜悦、有伤痛、有生活的艰辛、有人生的炎凉,但无论是什么时候,他们的内心总能丰盈无比。
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罗隐《春居》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郑谷《莲叶》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张九龄《春江晚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李商隐《一片》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这样的唐诗,你还能忘么,这样的才子,你能不喜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