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加术汤 除内外湿气,横扫关节痛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经方观止》、《金匮杂病论治全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寒湿之邪所致的关节痛的。

闲言少叙,我给你讲一张在业内很有名气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才35岁,医案记载姓吕。

这个人,从前就有过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后来经过一些治疗,症状有所好转。

随着病情的减轻,他对一些事儿就开始不在乎了。

结果,有这么一次,他在田间干活,不巧的时候,天上下雨了。当时有人喊他快点回去,他没答应,冒雨把活干完再走。

结果,等回去以后,此人就出现问题了:全身关节,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一处不疼,而且疼痛呈游走性,总是在窜。与此同时,身体沉重。

这怎么办?大家就带他到医院去看。

刻诊,见患者脉略弦,苔白,舌淡红。

当时,医家开了一张方子,非常简单,见——

桂枝、杏仁、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炙甘草。所有这些,水煎两次兑入,1日3次温服,然后取微汗。

结果怎样?服药一剂之后,浑身疼痛的感觉就减轻了。两剂以后,疼痛大减。三剂以后,诸证悉平。

这是一张很有名的验案。它最初曾记载于《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里面。

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患者为什么会得病,又为什么会好病。

我们仔细探查其患病经过,不难理解,导火索一定是那一次田间劳动时的淋雨。

淋雨,这一点对人来说,最容易感受风寒湿邪。寒湿之邪郁表,使得经脉阻滞不通。同时,寒湿之邪在风邪的引动下,行走不定,这就导致患者一身关节、筋骨疼痛,而且痛处游走不定。湿邪沉重,故而患者的肢体,也就跟着沉重。

这个时候怎么办?第一,要驱散风寒之邪,第二,要化解湿邪。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看看当时医家开的方子:桂枝、杏仁、苍术、白术、羌活、独活、炙甘草。

这里头,桂枝、羌活和独活,用于祛风散寒、解表除湿。苍术和白术,专门用于化解体内外的湿邪。杏仁,开肺气,利水道,辅助人体将湿邪从小便排出去。

这就是基本的组方思路。我已经将其简化到不能再简化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文老师,这里头似乎也没什么高明之处吧?

我跟你讲,这里的精髓,就在于桂枝、白术这二味药同用。

简单讲,桂枝,可以解表发汗,有利于把风寒之邪驱赶出去。但是,你别忘了,患者还有湿邪啊。他下雨天淋到了,肯定是有湿邪的。你发汗过多,风寒没了,但湿邪还留着呢。

那么,只用白术来除湿,行不行?也不行。因为白术虽然可以燥湿健脾,但是它没办法散风寒。至于说肌表的湿邪,也超出了它的药力所及。更重要的是,它益气固表,还容易把风寒之邪锁在身体里。

这样的配伍思路,源于哪里啊?源于张仲景在近2000年前留下的经方。

医案里头,医家无非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入羌活和独活。羌活和独活,是祛风除湿的要药。羌活管上半身,独活管下半身。两者一起用,管全身。

读者朋友,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文老师说这些两千年前的老古董,和你的生活毫不相干。

我跟你说,夏季,因为寒湿之邪而导致关节疼的人,太多了。因为啥?你爱出汗啊,自然环境也潮湿啊。这时候,你还稀罕凉快,所以你就同时易受风寒啊。风寒夹湿,来到你的体内,你说你能不关节疼吗?至于说像医案里那样,因为夏季淋雨而导致一身关节尽痛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这个时候,麻黄加术汤,就有它的用武之地了。它帮助我们化解体内外的湿邪,驱散风寒,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常态。你说,这是不是张仲景在两千年前,留给我们的丰厚礼物?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希望我的科普文字,能帮助你更多地了解中医,了解中医治病的思路和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