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塞尚的静物之美

来源   写生啦

1874 Going to work at Auvers-sur-Oise

保罗·塞尚

(1839.1.19 —1906.10.22)


从静物作品中看塞尚风格的变化

1865 Still Life with Bread and Eggs

艺术观点(一)

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

塞尚曾说过:“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人们必须在这些单纯形象的基础上学习画画,然后人们就能画一切想画的东西。”为了描绘物体的结构,塞尚要求对象尽可能静止不动,这种苛求使模特儿很难做到,所以他画得最多的还是静物。这样使他有可能对静物的结构进行长时间的研究。

1866 Pears and Blue Cup

艺术观点(二)

放弃一切传统的法则,从零开始作画

出于渴望真实的初衷,塞尚认为许多公认的传统法则并不能导致绘画的真实。如透视法,它只是引导人们的理智,在平面中创造出的三度空间的幻想,和我们目睹的真实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塞尚在作品中尽可能不用透视线和明暗对比来表现空间关系,只用色彩的协调和对比来塑造形体,表现出坚实深远的空间感。塞尚也不打算沿袭传统的油画技巧,他总是仔细地研究对象,思考着描绘对象的手法,就像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画过画一样,有时他要观察20分钟才动手画一笔。他认为绘画要表现出物体的结构,达到坚实宏伟的效果,就要用像砖石工砌墙那样的方法,用画笔或画刀排列出层层叠叠的色块,以此表现体积和深度使之具有一种建筑般的结实感。塞尚曾说过,线条和明暗都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正因为塞尚放弃了所有的传统法则,独自重新探索绘画的表现手法,所以他的作品往往有一种缺少技巧的稚拙感,甚至被一些人讥笑为“涂鸦”。他在作画时首先关注的是对象的结构和构图的均衡。为达此目的,他不仅使用稚拙的技巧,也使用拉长和变形的手法,甚至还舍弃了对象的质感,使他的作品既粗放结实、朴实稚拙,又显得沉稳冷峻。

1866 Still Life Bread and Leg of Lamb

1866 Vanitas

1870 Still Life with Green Pot and Pewter Jug

1870 The Black Marble Clock

1872年末,塞尚到了奥维尔村,通过在蓬图瓦兹与毕沙罗、基约曼一起人事创作,塞尚在作画中,充分地运用了学到的印象派手法,色彩方面比以前明亮,画面有生气,笔触较细腻,不过,他仍然保留着结实、粗犷这些原有的特征。

1872 Flowers In A Vase

1873 Camille Pissarro and Paul Cézanne

1873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a Glass

1874 Still life with Italian earthenware jar

1874 Still life, Delft vase with flowers

1877 Compotier and Plate of Biscuits

1877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biscuits

1877 Two Vases of Flowers

1877 Still Life, Bowl and Milk Jug

1877 Still Life

1878 Apples

1878 Still life with seven apples

1879 Dish of Apples

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

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

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

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

以往 “理智地” 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1879 Pears and Grapes

1879 Still Life with Apples

1880  Still life with fruits

1880 Apples and a Napkin

1880 Compotier, Glass and Apples

1880 Dark Blue Vase

1880 Flowers and Fruit

1880 Flowers in an Olive Jar

1880 牛奶罐和苹果 - Milk Can and Apples

1884 Still Life with Soup Tureen

1885 Flowers In A Vase

1885 Stilleben mit Granatapfel und Birnen

1887 Still Life Plate and Fruit

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他认为他的作品大多是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和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以及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他有时为了寻求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1887 Still Life with a Chest of Drawers

1887 蓝色花瓶 The Blue Vase

1890 Potted Plants

1890 厨房的桌子 Still life with basket

1890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a Pot of Primroses

1890 Still life with Apples

1890 Still life, bottle of rum

1890 花与水果 Still Life with Flowers and Fruit

1892 Tulips in a Vase

1893 Still Life with Pomegranate and Pears

1894 Curtain, Jug and Fruit

1894 Fruit and Jug on a Table

1894 Fruit Bowl, Pitcher and Fruit

1894 Still Life with a Ginger Jar and Eggplants

1894 Still Life with Apples

1894 Still life, jug and fruit on a table

1894 Still life, pitcher and fruit

1894 Sugarbowl, Pears and Tablecloth

1895 Apples and Biscuits

1895 静物苹果篮子 Basket of Apples

1895 Ginger Jar

有苹果的静物

作品尺寸:高: 68.6 厘米. 宽: 92.7 厘米

作品年代:1895-1898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塞尚的油画《有苹果的静物》创作于1895-1898年间,《有苹果的静物》证明了静物画可以真实地再现实体和表现光线与空间的表象。塞尚说:“描绘自然不是复制对象,它实现了人的感觉。”他坚持关注颜色和质地的特性,不以幻觉为目的。例如,盘子里水果的边线是不确定的,仿佛在移动。画面中透视的规则也打破了,桌子的右角向一边倾斜,与左边不在一条线上。画面的有些部分没有着色,桌布的折皱像没有画完。《有苹果的静物》不是对实物的模仿,而是对观察角度和绘画本质的探索。

1895 Still Life with Fruit and a Ginger Pot

塞尚证明了静物画可以真实地再现

实体和表现光线与空间的表象

“ 描绘自然不是复制对象,它实现了人的感觉 ”

他坚持关注颜色和质地特性,不以幻觉为目的

《有苹果的静物》不是对实物模仿

而是对观察角度和绘画本质的探索

1895 Still Life with Plaster Cupid

1895 Still life, peppermint bottle

1898 Still Life with Red Onions

1898 Still Life with Skull

1900 Apples and Oranges

1900 Pyramid of skulls

1900 Still Life with Oranges

1900 Still Life With Skull

1900 Table, Napkin and Fruit

1900 The Three Skulls

1905 Still Life with Flower Holder

从塞尚开始

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

开始转向表现自我

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

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

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

所以

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

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300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2010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