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去世后,一向乖巧听话的万历皇帝,为何要突然对他抄家?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以刚猛不屈而出名的封建王朝。提起明朝,我们可能会想到很多有特色的帝王将相,如真正布衣所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我国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一人写出两部以上兵法的戚继光,一手扶持出清朝根基的李成梁等。

然而除了这些之外,明朝历史上还有两位是不得不提的,即我们今天的文章主角,30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为明朝续命上百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提起万历皇帝与张居正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想到万历新政和“我非相,乃摄也”这件事。

然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也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为什么要突然发难,并在短短的数日内便剥夺张居正的所有封号,并将其抄家掘坟(对于掘坟这件事有待商榷,野史有记载,正史无记载)呢?

因为这件事情的影响,在明朝历史上堪比明英宗诛杀于谦,所有笔者也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地商讨一下。那个看着乖巧听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什么要在师傅张居正死后(张居正早年曾教导过万历皇帝,而且在他继位后也一直辅佐他长大),立刻便对他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备注,以下内容皆为笔者个人见解,因而欢迎提出不同意见,谢谢。

其一,人无完人,皆有瑕疵

张居正是明朝唯一一位生前便被赐予太傅及太师称号的官员,而且他一直以打击贪污腐败,提升朝野吏治清明而被世人所敬仰。然而正如小标题所示,即使再英明的人也会有不好的地方,哪怕是张居正也不会例外。

根据史料《明史》记载,当年万历皇帝在清算张居正并抄没其家时,曾发掘出了以下物品:

“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

从这段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张居正本人的手脚也并不干净,虽然说达不到类似清朝和珅那样的夸张景象,但相比明朝其他官员而言,已经算是非常骇人听闻了,毕竟明朝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历代最低的,没有之一(内阁首辅看似职权庞大,但其实本身官阶并不高,所以俸禄也不会太多)。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张居正因为教导万历皇帝长达数十年之久,而且一直在万历皇帝面前以正人君子标榜。但当他真的去世并将家财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万历皇帝才发现这个所谓的正人君子,其实也是骗人的,而且还骗了自己数十年。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作为皇帝的万历,在得知自己心中那个高大无比的老师,原来是个骗子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

其二,去世突然,后路未定

张居正在笔者心中,是位与前朝蜀汉丞相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二人,几乎都是劳累至死,而且张居正还比诸葛亮要更累,毕竟诸葛亮治理的只是天下九州中的一州,而张居正治理的却是整个天下(史料记载,张居正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而且是确实不敢有任何松懈)!

张居正的去世在笔者看来是非常突然的,起码是他本人没有想到的。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即当时的内阁辅臣潘晟shèng),潘晟是张居正一手提拔进内阁的,在未进内阁之前,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学士而已。根据史料记载,张居正对于潘晟非常爱戴,不仅亲自为他的入阁铺路,还经常将他带在身边随时指导。

可以很确定地说,潘晟就是张居正为自己死后所安排的一个保障。然而尴尬的是,张居正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去世那么快,快到甚至没有时间将潘晟扶上哪怕内阁,次辅,或被朝臣所信任的地位和声誉。张居正死后没多久,潘晟便被万历皇帝下令致仕,而随着潘晟的下台,满朝文武便可以彻底肆无忌惮地去弹劾张居正。毕竟当年的张居正,可没少做出在他们看来是非常不对的事情,比如父亲去世而不回家守孝等。

其三,皇帝立威,避无可避

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一个原因在笔者看来是同样重要的,即只有张居正被抄家掘坟(掘坟只有野史记载),才能彰显万历皇帝的真正威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张居正没有去世前,或去世之后地位还照样尊贵的情况下,万历皇帝就始终无法发挥自己自己作为皇帝的尊严。原因在于,他本人继位的前十五年里,一直是张居正在处理国政,且他只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木偶一般。

此外,张居正还时不时地“威逼利诱”万历皇帝,所以这在满朝文武及万历皇帝本人看来,属于一个国家统治者的威严,并不在自己这个皇帝身上,而在他张居正身上(张居正曾明目张胆地说出,自己是摄政的话)。因而,于情于理,万历皇帝都应该打压张居正的气势,毕竟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威。只可惜万历皇帝打压得有些过分,并直接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最后,关于“张居正去世后,一向乖巧听话的万历皇帝,为何要突然对他抄家”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看法有如上文所说的三点。第一是人无完人皆有瑕疵,即张居正也有贪污腐败的一面。第二是去世突然后路未定,即在去世之前没有安排好继承人,以致去世后无人为他说话。第三是皇帝立威避无可避,即万历皇帝要想拿回皇帝的威严,就只能先处理他之前的所作所为。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