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方随证转,法随证出——杂病调治医案一则

杨某,女,41岁,干部。2002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反复“感冒”1年余,深以为苦,每月必须静脉点滴抗生素数天。全身困乏,不耐劳累,头面五官时有“上火”(疼痛、干燥、溃疡、疖肿等),而头遇风冷则鼻塞,口食冷物则胃痛,大便偏干,睡眠不实,心烦易躁,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舌苔薄黄白,脉滑。诸症纷呈,非一偏之证所能概括。治以和法,恢复气机升降为先,方用温胆汤合升降散加减。处方:姜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2g,枳实9g,竹茹6g,炒谷、麦芽各15g,僵蚕12g,蝉衣6g,姜黄6g,酒军(后下)6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

2002年12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大便转爽,头面五官“上火”见好,纳可,鼻塞。舌苔薄白,脉缓。证属脾气不足,清阳失升,阴火上居。治以补中升清为主,兼泻阴火,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党参9g,炙黄芪15g,葛根12g,蔓荆子9g,升麻6g,生白芍9g,炒谷、麦芽各12g,炙甘草3g。4剂水煎服。

2002年12月31日三诊:病情平稳,睡眠欠佳。上方加解郁安神之合欢皮15g、夜交藤30g,4剂水煎服。

2003年1月7日四诊:近2日外感,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外感风寒,表实郁闭。治以发汗解表为法,方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处方:羌活6g,独活6g,防风6g,细辛3g,苍术6g,川芎6g,柴胡9g,黄芩12g,生甘草3g。2剂水煎服。

2003年3月26日五诊:近来睡眠较差,咽干不适,头欠清利。舌质淡红,舌苔薄黄白,脉细滑。证属胆郁痰火内扰。治以清化胆经痰火为法,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制半夏12g,陈皮12g,茯苓15g,枳实9g,竹茹9g,柴胡6g,黄芩9g,生甘草3g。4剂水煎服。

2003年12月21日六诊:近日劳累后背困明显,昨日中午午餐后呕吐数次,自觉胃脘不舒,纳食欠佳,乏力,有时咽干,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缓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失和。治以补中和胃、升清降浊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6g,炙黄芪9g,生白术6g,当归6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姜半夏9g,焦神曲9g,炙甘草3g。3剂水煎服。

2004年1月1日七诊:乏力,不耐劳作,纳食尚可,睡眠欠佳。上方加酸枣仁15g、五味子6g,4剂水煎服。

患者此后断续来诊,常有不适,每治皆应。自从服用中药后未再静滴抗生素,并且自觉身体状况逐步好转,生活质量明显好于未用中药

前。

《类聚方广义》:“夫医之为任也极重,其为术也固难,然要在知斯方治斯证而已矣。”

按:从本案杂乱方治中可以看到:①中医治“人”。本案如着重“治病”,会越治越乱,且无从下手。这类患者临床并不少见。②好多病不会井然有序地得,治疗也不可能循规蹈矩。“有是证,用是药”,方随证转。③患者不完全配合医生,并未连续诊治,但似乎也没有影响疗效。④初诊时患者说自己补泻不得,但最终补中益气汤还是进去了。注意是小剂。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