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 打造全球城市合作共赢典范

  2020年6月,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开通 通讯员 南宣 供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罗仕 沈婷婷 侯梦菲

  一个是千年商都、科教重镇,一个是经济特区、科创高地。广州和深圳,同处改革开放最前沿,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核心引擎,被赋予了发挥“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广东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广深强强联手,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合作,在“双城联动”中正发挥着“乘数效应”,加速打造全球城市合作共赢典范。

  广深两市互动频繁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交通、商贸、教育、医疗资源发达;深圳,是经济特区,改革动能强劲,科创氛围浓厚。两座城市仅相距约100公里,经济总量之和约占全省一半,在广东乃至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且各自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互补性强,蕴藏巨大的合作潜力。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开放共赢无疑是两座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

  广东省委要求,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动广州与深圳“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奋力谱写广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广深两市频繁互动、紧密联系。广州制定《广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的行动方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决定》。

  2019年9月,广州深圳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广深合作的指导思想、内容、机制,双方将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共同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加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等方面深化合作。广深合作就此迈入新的阶段。

  谋划广深第二高铁

  早上8点半,南沙客运港已经陆陆续续迎来乘客,他们将乘坐9点的航班前往深圳机场码头。只需约35分钟的航行时间,加上从码头无缝换乘免费接驳车时间,最快45分钟左右即可从南沙抵达深圳机场航站楼。

  2020年6月,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正式开通,为广深两地居民和旅客提供了便捷出行的新选择。

  实现“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广深两地加快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已形成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公路通道和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铁路通道,其中广深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营,广深港高铁实现30分钟互达。目前还在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深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等,携手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州高校、科研院所星罗棋布,基础研究、产业配套能力强,深圳创新型企业灿若繁星,拥有强大的科技转化能力。当前,广州正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南沙科学城加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联动,努力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大型骨干企业纷纷结成创新共同体,联动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不仅要在硬件上互联互通,更要“软连接”。

  2020年12月30日,广深两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了《广州市民政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化两地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内容涵盖社会组织、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慈善事业、队伍建设及其他事项九大领域,两市共享优势资源信息,协同深化改革创新。

  扩大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深化文化旅游合作……为实现“比翼双飞”,两市还正强化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建设大湾区“双子城”

  2020年10月22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在深圳召开,两市主要领导出席,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签署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七个领域合作协议,双方合作推向多领域的具体实操层面,标志着广深“双城联动”站上了新起点、进入了新阶段。

  据悉,在科技创新领域,两市将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对接合作等。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两市将到2025年建立建成较为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体系、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打造全球较有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两市将力争将大湾区打造成为生物医药的原始创新高地;合力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际前沿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建设。

  在营商环境领域,两市将共同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共同打造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国际物流航运中心;共同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推进广深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作为未来五年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表示,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发展。支持广州、深圳两市携手共建要素市场化配置高地,加快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

  广深两市对“十四五”期间“双城联动”亦有部署。其中,《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表示,着力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充分发挥广州、深圳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深化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才、就业、生态等领域的合作发展。

  面向未来,深圳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屹立在世界东方,广州也将全面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建成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

  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合力打造具全球影响力大湾区“双子城”,必将产生更多“1+1>2”的化学反应、碰撞出新的火花,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为各类人才和广大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全球城市合作共赢的典范,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故事

  互联互通催生“广深人”

  半年前,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航线首航,豪华双体高速客船“新时速1”自南沙客运港码头缓缓驶出,仅用35分钟就顺利抵达深圳机场码头。

  “以往我们从南沙到深圳机场搭乘飞机,单程用时在1个小时以上,如果遇上堵车,花费的时间会更长,现在只需半小时,真是太方便了。”广州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新时速1”开通后,拉近了广州和深圳的距离。

  “欢迎乘坐广东省水上公交有限公司客轮!”走进豪华双体高速客船“新时速1”客舱内,一排排红色座椅整齐而亮眼,行李架、残疾人卫生间等配套一应俱全。相比于普通客船,高速客船所有靠窗座位还增加了遮阳窗帘、电源及USB充电口等功能,具有航速更快、安全性能更好、空间更大、隔音效果更好、设施设备更加人性化等特点。

  双城的“水上巴士”还不会有“堵车”的麻烦,周先生告诉记者,旅客抵达机场码头后,可无缝换乘免费接驳巴士前往航站楼,算上接驳时间,最快45分钟即可抵达,相比以往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目前,在深圳机场码头和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之间,每天有多班免费穿梭巴士往返,方便又快捷。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快速联通网络,减少了广深两地来往的时间,也拉近了两地人民的心理距离,催生出不少像周先生这样两地工作生活的“广深人”。

  据悉,为满足该航线需求,广东省水上公交有限公司专门建造了“新时速1”和“新时速2”两艘豪华双体高速客船。南沙客运港码头至深圳机场码头航线为往返航线,全程约15.3海里,航行时间约35分钟。每天三个来回总计六个航班,航班时间覆盖早午晚。

  羊城晚报记者还了解到,随着该航线的开通,深圳机场码头水上客运航线由此增加至5条,可通达大湾区内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中山5座城市。

  代表建议

  省人大代表尹涛:广深联动应建立省级“双城联动”常态化机制

  24日,广深“双城联动”发展,成为代表审议现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要推动双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要推动广州深圳深度合作、协同发展。

  对此,省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建议,建立广深“双城联动”的常态化机制。

  “尽管广深已经在去年10月签署七个领域的合作协议,但这只是市级层面的合作。”他建议,要进一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发展,建议省里建立专门的机构,实现广深“双城联动”的常态化机制,推动深度合作和协同合作。

  此外,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完善广深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协作,协同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综合交通枢纽,共同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我们要在这三个‘新’上寻求突破,寻找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源。”尹涛说,目前广东正在推进各种重大平台项目、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的建设,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城市都在行动,他建议在这方面也要再接再厉,“未来的增长动力也许就寄望于此。”

  在营商环境的对接协作方面,尹涛认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努力的方向。“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这将帮助两地寻找到激发发展活力的突破口。”

  省人大代表周剑:

  从人工智能出发,推动“双城联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大湾区将打造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上到下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会给广深在内的大湾区科技企业带来更多利好。”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在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2021年工作计划,共安排了“十大重点工作”。其中,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被放在首位。如何促进“双城联动”?周剑建议,两市可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找到互相合作的突破口,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让人工智能成为交流纽带

  当前“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的背景下,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成为重中之重。周剑认为,瞄准人工智能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至关重要。

  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从业人员,周剑表示,广州正全力打造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深圳也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重点产业打造。引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经济建设工作更好融合、让人工智能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中发挥更高价值,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和发力的重点。

  他表示,希望广东省内协调广深两市,共同布局高端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实验室,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引入更紧密的政府监管、校企共创模式,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输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加强人才、企业交流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全国不少省市在人才引进和服务方面呈迅猛提速态势,对广东省的科技类高端人才流入乃至保留都形成较大的挑战和压力。

  “广州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众多,深圳高科技企业众多,科技转化能力强。”周剑表示,广深两地可加强人才、企业交流,充分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实现共赢。

  周剑同时认为,广深应该适当放宽高端人才定义、降低人才资格门槛,使更多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

  周剑具体建议,广深可以购房和教育为抓手,切实降低人才“安家落户”门槛,针对高端人才涉及专门对接机构,提供“一站式”贴身服务。希望政策可以让人才享受更低首付、社保更低年限等优惠政策,同时开通购房资格审批的绿色通道,减少审批手续和时间,提升人才体验感和对城市的归属感。

  数说

  ◆2020年10月22日,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上,两市相关职能部门签署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自贸区等7个领域的专项合作协议。

  ◆2019年,在广州登记的广深技术合同达968份、成交额138.15亿元、技术交易额116.45亿元。

  ◆2020年9月,广州大学与鹏城实验室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首批建设的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中,有2家由广深两市共建。

  ◆广深第二高铁采用高速轻轨设计,最高时速600km/h。其投入运营后,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只需20分钟可互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