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永年——凝聚在程序中的智慧
公众号《计算机六十年》第169篇文章
贾永年,山西新绛人,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60 年山西省运城中学毕业,保送西安军事电信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一直从事航天测控事业。
贾永年高考入校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左图前排中,右图左二。
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为441-B、441-D 计算机设计打印机逻辑并实现计算机的输出,使用快速输出电灼打印机,速度是当时打印机的18 倍,解决了数据处理中的输出瓶颈。
贾永年和他工作过的机房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两弹一星”要求,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总体改造,正值“文革”,最后任务落实到佳木斯一家无线电厂,他们冒着严寒,承担除生产之外的全部设计、调试、安装等任务。先后完成了18 个通信接口、记录设备、遥控接口和对计算机主机中断系统的改造和扩充,为三台计算机各增加了两个机柜。数月时间夜以继日,在山西某测控站与主机对接,成功参加了我国远程运载火箭的发射前期测控等任务。
贾永年在测量船上
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我国采用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的2000 系列计算机构成实时测控系统。贾永年对系统“中断”进行了重大改进,测量船在海上左右摇摆达正负12度,20 天中日夜挑灯奋战,他在呕吐中解决了又一个重大问题,系统具备了执行大型航天任务的条件,可以参加海上校飞任务。新系统参加了331-3、331-4、331-5 等和一系列的对外发射服务。实现了2000 系列计算机和新规程的普及应用,并成为国军标,航天计算机摆脱了过去机型多、接口复杂、通信规程多而繁,通信效率低的被动局面。
20 世纪90 年代,贾永年负责酒泉、北京和西安中心的技术建设工作,在“神舟5 号”与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地面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贾永年有幸成为特等奖的一员。
2018年笔者到航天城参观和访问贾永年先生
贾永年著作:
《计算机在测控网中的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测控计算机与监控显示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计算机变迁60年》,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计算机变迁60年》 前 言
20世纪60年代,测量设备研究所(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前身)从事计算机工程的人员有十几名。计算机1946年问世,本人是1941年出生的,正好是生活在计算机问世到计算机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机会经历了计算机从无到有(严格地讲,这个阶段只是听说,而后的各阶段倒是身临其境,颇有感受)、从大到小、从慢到快、从“贵族”到“平民”的变化。
计算机在短短几十年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已经经历了好几代。从计算机的主要器件(硬件)上讲,它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各代;从应用上讲,经历了主机、大型机、小型机、PC、网络、云计算等各代。计算机的体积,从最初的有几个大房间那么大,到现在的比火柴盒还小;计算机的功能,从单一的计算,到现在的所有行业都在应用,从只用于军事,到全世界各个角落都在使用,实现了从少数人拥有到广泛普及的演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从最初的几百次/秒、几千次/秒、几万次/秒,到现在的单芯片就有几亿次/秒、几万亿次/秒;计算机的价格,从过去只有国家行为或军事行为的超级或超强单位才买得起,到现在老百姓家都有好多台,甚至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产品。这些变化就是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所呈现的事实。1982年以来,CPU性能提高了3500倍,内存价格下降为最初的45万分之一,磁盘价格下降为原来的360万分之一……人们不得不惊呼,世界变化真大啊!计算机世界变化真快啊!
然而,计算机为什么变化怎么快、怎么大呢?其背后的推手是什么?这都需要借助历史来回答,需要人们去回顾其发展历程。
本人从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从事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事业,经历并设计过计算机。从20世纪60年代起,目睹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头10年的计算机的发展与变迁。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还亲自参与了某些计算机的设计与调试。对计算机真可谓“感情深厚”。20世纪60年代的计算机是大而慢,可靠性差;70年代是迈入系列化,可靠性有所提高;80年代是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应用;90年代是小型化,多样化,开始进入家庭。21世纪则是性能超高,用途超广,品种超多。早在70年代,有位科学家就预言:“计算机越小就越快,性能也越高。”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另类”的言论,可是10年后,这个结论已经被历史、计算机的发展所验证。
就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而言,虽然在大的方向仍然是冯·诺依曼结构,但是其变种却是很多的,不单单是单机结构,有并行、有网络,尤其是应用的语言更是适应了社会的各种需求。仅仅在软件方面的变化就让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软件深入一切,软件改变一切,甚至软件定义一切”的现象。计算机软、硬件结合,其应用真可谓涵盖了社会的任何角落。
然而,推动计算机如此快速发展与变化的是基础工业、半导体技术与材料科学以及数学的发展。没有工业基础、没有集成电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就不可能由大变小,由慢变快:同样,如果没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发展,计算机也不可能走进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今人们随处可见的所有领域里的应用成果。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每当对测控技术有新的要求,就必然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向前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了,功能强大了,也自然会使测控技术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也会越来越好,更加符合实际,更能够满足需求。
本书通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各个年代计算机发展历程的描述,向人们展示并回顾了当年计算机的发展情景。
由于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加之掌握的资料有限,对于书中的不当与失实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编著者
2014年9月
《溯源中国计算机》201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现网上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