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卜算子•咏梅》

中国历史上,许多人都有衬托自身情趣和品格的心爱之物,如仙风道骨的李白爱酒,慷慨悲壮的辛弃疾爱剑,淡泊闲逸的陶渊明爱菊。

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的寓所旁有几株红梅,丰而不盈,约而不浮。百忙之中,毛泽东总会抽空赏梅,他尤其喜欢在雪天赏梅。他曾说,雪中赏梅能从中领略到梅花傲霜斗雪、劲节挺立的风姿。毛泽东一生喜梅、赏、品梅、咏梅,与梅花结下了不解情缘。

武汉东湖梅岭一号是毛泽东在武汉的住所,他对这座以“梅”命名的住所情有独钟。每次要去湖北,他总是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到武汉,住梅岭。“梅岭”这个满是诗意的地方,虽并非梅树成林;但下榻梅岭,也似乎终日与梅为伴,高洁而清香。

自然界的梅花毕竟有时节所限,有开也有谢,而毛泽东日常生活用品上所装饰的梅花却整天陪伴着他。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珍藏的毛泽东遗物中,有多件生活用瓷,包括碗、碟、杯、笔筒、烟灰缸等,多数装饰着他喜爱的梅花图案。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块编织着梅花图案的墨绿色地毯,现用于韶山纪念馆中南海丰泽园复原陈列室。

毛泽东不仅咏梅、赏梅,还很喜欢“听梅”,《红梅赞》这首歌伴他多年。“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这首歌唱出了梅花的高洁,也唱出了革命者的风骨。

在中国的传统上,人们把能抗拒严寒的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把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无论是“岁寒三友”还是“四君子”,梅花都名列其中。足见古人对梅花的推崇。人们为为何如此看重梅花?就是因为梅花具有傲雪和清香。

在百花凋谢,飞雪飘零的季节,梅花能够独自盛开,其傲视冰雪的气质,与文人自身的清高与坚韧品质相类似;而梅花的香清幽淡远,与其它花香比较,尤为与众不同,卓尔不群,它与文人墨客身上的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清高气质极度相似,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梅花比作了自己。

千古以来,吟咏梅花的诗篇,繁若星辰,数不胜数。其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

其中,当属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上乘之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也是酷爱梅花,写有大量咏梅的诗词,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陆游所在的时代,正值金兵南侵。他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因而遭到统治集团的排斥压制。陆游创作这首词时,正处在人生低谷,这首咏梅词,也正反映了陆游当时的低沉情绪。

毛泽东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萌发了“反其意而用之”的创作构思,于1961年11月写下初稿,之后,经过修改,推出了他的不朽的词作《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27日,毛泽东把这首词作为文件批给在北京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们看,并将陆游原词附在塔顶词作之后,还加注说明: “陆游北伐主张失败,投降派打击他,他消极颓废,无可奈何,因而作此词。”

当时,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全部苏联援华专家,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和世界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围堵鼓噪,使我国处于严重的困难孤立之中,如不从本质上看问题,极易使人对形势产生动摇。毛主席写出这首词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就是希望党内党外要扛得住站得直,就向傲风雪,昂首怒放梅花。也就是自此以后,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战胜了无数困难,成功地从“敌军围困万千重”中突围,通过数代人的砥砺前行,终于迎来了富强,迎来了安宁,迎来了美好。

如今,我们再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一词,更可从中获益无数。

毛泽东手书《卜算子·咏梅》,笔力遒劲,挥洒自如,堪称书法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