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人马陷入绝境,警卫员信口开河,粟裕却眼前一亮:好办法

1944年12月27日晚,正是寒冬腊月,漫天大雪把天地间染成一片雪白。

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率领第一师师部、第三旅七团和一批地方干部,共计三千多人马,从高邮出发前往仪征渡江,准备奉上级命令去开辟苏浙军区。

这支部队在长江两岸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竟靠一只只小小帆船,顺利渡过了长江。

就在粟裕准备带领部队穿越沪宁铁路时,忽见前面急匆匆走来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姑娘。

在这寒冷的冬天,姑娘那红通通的脸上却挂满了汗水。她就是铁道工委的孙晓梅。

孙晓梅一见粟裕,便急切地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

原来,据在伪军中的内线传出消息,由于日本天皇代表公村中将和佐滕中将即将从上海前往南京,与冈村宁茨会晤。

日军为确保他俩的安全,在沪宁铁路两侧五十米以外,虚虚实实地埋上了大批地雷,以防止中国军队接近铁路,发生炸列车等意外事件。

孙晓梅说完,粟裕的心咯噔一下,旁边几个警卫员也沉不住气了:“这下完了,前面是地雷,越不得;后面是长江,回不得,真是陷入绝境、进退两难了!”

孙晓梅一听更着急了,她带着哭腔说道:“实在对不起大家,情报送得太迟了……”

粟裕笑着说:“你的情报很及时嘛!如果迟到十分钟,那才完了呢,现在什么问题也没发生,怎么说迟了呢?”

他说完又吩咐警卫员递给孙晓梅一壶水,安慰她说:“看把你热的,喝口水,定定心。孙晓梅同志,我代表大家感谢你。你们的工作实在是危险而又辛苦,但也是非常光荣的。”

粟裕掏出怀表,借着月光,看到已是凌晨三时。再过三个小时。天一大亮,如果三千人马不能全部过铁路,就会完全暴露在日伪军据点的枪口下,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办?必须尽快想出办法,走出眼前的绝境!粟裕表面不动声色,脑海里却在紧张地思索。

这时身旁的一个警卫员又嚷开了,只听他说道:“唉,我们要有轻功就好了,那样,走在地雷上就不会爆炸了……”

“对啊!有轻功就好了!真是个好办法!”粟裕听了警卫员信口开河说出的这句话,顿时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那个战士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首长,我说的这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话,我们哪来的轻功呢?”

“不,你说得对,就这么办。小鬼,你可立功了!”粟裕喜滋滋地说道。

警卫员听了一头雾水,其他人也都大惑不解,怔怔地看着粟裕。

粟裕问道:“孙晓梅同志,你知道敌人埋下的是什么雷吗?”

“是西瓜雷。”孙晓梅一边回答,一边不解地说,“首长,不论是羊角雷、西瓜雷、核桃雷还是酒瓶雷,反正地雷总要爆炸,难道地雷不同有关系吗?”

“对,太有关系了,只要是西瓜雷就好办了。”粟裕兴奋地说。

众人越发不可理解,纷纷说道:“为啥西瓜雷就好办了?”

粟裕见他们越弄越糊涂的样子,笑着说道:“西瓜雷爆炸力较大,每隔四尺距离埋一个,如果踩着它,那没有一个人能活。但这种雷灵敏度较差,七十斤以上的重量才会引起爆炸。”

旁边的人一听这话,马上又泄气了:“首长,我们哪个不超过七十斤啊?”

“可以用轻功嘛!”粟裕说着笑了起来。

“首长,快把你的妙计讲出来吧,我们都要憋死了。”

“我们可以腹部着地,从雷区爬过去,用这种办法使我们的体重均匀地分散在地上。当然,这样也是危险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唯一出路只有这一条,现在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粟裕说罢,召来各团干部,认真细致地布置了越雷区的行动。

他严肃地说:“同志们,这次任务非同一般,每个人都要小心谨慎,一个人碰响地雷,将是一个连锁反应,导致全军覆没。因此,爬行时快不得,慢不得,要在两小时内完成。”

十分钟后,几千名战士一个按一个,小心翼翼地伸展开身体,趴在地上,缓缓向雷区爬去。

众人一想到肚皮下就是地雷,那紧张劲就不用提了,都全神贯注地向前爬着。

他们都明白,只要自己一失误,将会召来一场大爆炸,殃及全体战友,因此心里都默默念叨着:“千万别碰响地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支三千多人的部队,竟然无一人触发地雷,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当最后面的战士越过雷区时,战士们的棉衣都被汗水浸湿了。他们激动得互相手握手,为终于战胜了可怕的雷区而低声相互庆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