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村访记
地名是记载历史的“活化石”,村庄是最小的地方行政单位,每个村的村名存续千百年不等,村民于村名十分看重。大理市依山傍海,乡村星罗棋布,其村庄的命名与该地的社会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村名的形成过程进行认识思考,有助于对大理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理解。本着这样的认识和对大理深沉的爱,白语茶座团队的杨立新老师十多年来,遍历大理山川湖湾,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方式,以期一窥村名中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满足心中所向。
(弥苴河入海口)
上个月笔者不经意间提起上关镇孝元村,该村似乎处于杨师白语村名资料收集的盲区,这勾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当即在炎热午后驱车前往,按杨师说法是骑自行车过去,现在我有点怀疑了,此处暂且放下。说说大理市上关镇,该区域历史上一直是洱海北部重要的灌溉农业经济区,弥苴河是洱海主要的水源河流,由下山口南流入邓川坝子,经江尾流入洱海;在邓川坝子西部,罗时江南至沙坪注入洱海;邓川坝子东部,永安江北起下山口,在汇集东部各山涧溪流后由江尾白马登流入洱海。笔者曾对诸友言,上关此景可称“三江并流”。孝元村是分布于弥苴河岸的古村落,两岸河堤遍植合欢。
(弥苴河)
杨师抵达孝元村后,分别向村口,村心大榕树下乘凉歇息的人群搭讪,询问孝元村的白语村名,为使求证结果准确,样本语音采集对象不乏村中耆老,甚至是村委会主任。无疑,孝元村白语村名首末二字为jierp … def,或许是地区间白语的差异,杨师一直拿不准该村第二字的音调。在倾听杨师困惑后,董利清老师多方咨询后,提出孝元村即撒网登,对应的白语村名为jierp ngv def,ngv即‘网’。如此解释显然否定了语音样本采集的科学准确性,杨师当即做出了反驳,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得了,咱们再探孝元村。次日,二人相约前往江尾孝元古村,这次有了董叔加盟,杨师志在必得,白语茶座众友遥祝旗开得胜。一日奔波,果然不负众望,杨师,董叔二人最终敲定了上关镇孝元村古名“jierp yeip def”,白语意为撒网登。
很早以前,洱海水位高,随着水位的下移,苍洱地区人类的居住带慢慢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扩张,新村落的发展也从苍山山麓到了洱海的湖滨地带。上关镇孝元村是分布在洱海北岸边的小村落,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然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联系紧密,我们甚至可以从村名中看到村民的生计活动,如撒网登村民以撒网捕鱼为生,并以此作为村名。其中以生产生活方式命名村落的现象在大理并不少见,如与该村处于同一水平线的兆邑螺蛳登,由于洱海过去盛产螺蛳,且濒临海岸,村民多以打捞螺蛳为生。螺蛳登一村白语名:cei qiel def,其中cei为动词,采,捞捕之意,qiel为螺蛳,def为村子。
那么孝元一名又如何而来?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知晓,晚清时期,河尾村拔贡,被世人称之为“邓川三英”之一的贡爷段龙纁根据当年“撒网登”的村落格局、居民姓氏和村里的名人逸事,为撒网登新建的村寨普门撰写对联:
上联:孝友一方村,连四姓,拥卢比阁,尚德崇仁,右仰文星敦孝友;
下联:元亨八卦象,卜六爻,保安圣地,由更出阵,中藏武略字元亨。
民国初年,根据这副对联上下联首字组成的“孝元”作为村名,从此,撒网登正式定名为“孝元村”,一直延续至今。
在本文完稿之际,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撒网村过去用的网称为yeip,为啥不是ngv呢?笔者与杨师交流中得知yeip为袋状的网兜,ngv单指一张网,是两种不同形制的捕鱼网具,渔民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的捕鱼工具,yeip适合于水流动的河道处,而ngv适合于水流动较缓的湖泊。另ka ngvf专用的竹罩zv zou和haof zou是同类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渔具。此处不作深入展开,还需再议,以上是编辑组老师提出的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对白族捕鱼方式和渔具熟知的读者朋友,欢迎在下方留言。
作者:戴洪涛
调查员:杨立新,董利清
值班编辑:Zoux Ssuilxiap (云南民族大学18级白语班)
审核:Zaol Suxyat(云南民族大学18级白语班)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联系方式: 13887255113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