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彝族节庆综述(论文)

  文/杨登堂

  节庆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及改造大自然过程中,以传统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历法等为前提,创造而形成的有固定时间、地点、活动方式、风俗习惯的社会群体性庆祝活动。从古至今,节日节庆一直是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节日风俗的常生和形成与彝族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直接相关。漾濞彝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有着同样的民族节日。漾濞彝族虽然有三个支系,但其节庆都大同小异,为了了解漾濞彝族节庆,作以下不完全的归纳:

  二月八节

  一说是女性节日,这一天,有的女青年要到山上采青,或花或草或药,归途中还要在固定地方插下一束青叶,以至于有的地方叫“插叶子(处)”。另一部分彝民,在这一天祭“阿玉别”神,用通草芯(一种大通芯草)编织成园形,供奉在屋角墙壁上。在漾濞毕摩经中“毕君兼身大阿毕,远古妣祖阿玉神”其中的阿玉神说的是彝族远古妣祖阿玉是身兼君主和毕摩两职的大毕摩。相传远古天地混浊时期,普天炽热难当,地上万物频临灭绝,妣祖阿玉用树叶织成的“阿玉妣玛卡”(围裙)遮住了炎热,挽救了人类。二月初八传说是阿玉的生日,彝族民间把这位女神供奉在家坛上,每逢其生日慨以祭奉阿玉女神既是彝族的女神,也是毕摩的鼻祖。二月八节的特色食品是煮食宰年猪时留下的猪头、心、肺,有的用桃花和米粉面煎粑粑吃。

  二月八这天,各彝族山寨都要举行盛大的打歌活动,有的在村中举行,有的在寺庙举行,有的到山中举行,还有的在江边举行。漾濞南片彝族在白竹山举行庙会。这一天活动热闹非凡,人数多达几千人。

  二月八,有的还祭祀“打歌神”。传说古时候有一对青年男女,他们十分相爱,常在森林里打秋千,谈情说爱,打歌对调。他们编唱出了几千万曲彝族打歌调,成为彝族打歌调的创始人。后来为了纪念他们对打歌文化的贡献,彝族人民趁过年休息的时间,村村寨寨都竖一对秋千架、好让这一对打歌神可以常在秋千架下荡秋千、打歌、唱调、编歌词。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一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彝族传统节日,一个和彝族人相依一生的佳节,在这里没有生活的疲惫,没有忧愁,有的只是欢乐、嬉戏和人群的欢呼。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漾濞彝家人的盛大节日——火把节。南片彝族火把节祭献“阿巴嘎几嘎迭”。节日这天,彝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宰牲(杀猪或打牛),祭祀山神、树神,同时举行赛马、射弩、打歌、赛歌等民族文艺体育活动。入夜,男女老少点燃小火把,先在村寨中耍玩,后到田边地角用火把灭虫,再到屋内灭杀蚊虫,以示驱灾祛邪,祈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漾濞彝区有很多传说,较为流行的有三种,第一种说法是:在彝族毕摩经中有记载,从前有个混世恶魔,彝语称“细么”这个恶魔到处残害人间,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使彝族聚居地区居无宁日,在水深火热中煎敖。这时,我们彝族祖先中有个英雄,名叫阿务,他神通广大,力大无比,专为族人打报不平,族人都很喜欢他,他得知有个“细么”在残害族人,就只身去制服这个恶魔。经过上百回合的较量之后,“细么”敌不过阿务的功力败逃,阿务紧追其后,从喜马拉雅山到珠穆朗玛峰,从太行山到苍山,最后“细么”无路可逃,钻进苍山一个山洞,这个山洞一头通往苍山东坡的三塔寺,一头通往苍山西坡的漾濞石门关,阿务把恶魔“细么”困在山洞中不许出来残害人类,恶魔“细么”再三央求,一年让他出来几次透透气,最后阿务答应他,一年在东坡出去一个白天,西坡出去一个夜晚,并规定他东坡出去的日子为每年的三月十九日,西坡出来的日子为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到了三月十九日,阿务到东坡发动人们在洞口附近举办物资交换会,人们抬起犁耙家私去交易,“细么”准备出来,探头一看,苍山脚下人山人海,只好龟缩在洞里,饲机在六月二十五日晚在西坡出来。

  到了六月二十五日晚,阿务又在西坡组织族人点起松明火把载歌载舞,耍起大刀,细么准备出来,探头一看,满山遍野松明火把山林房屋照得通红,男女舞起大刀狂欢乱跳,细么又不敢出来。从此,“细么”再也没有机会出来祸害人间,永远地困在了苍山洞里,族人因没有恶魔的残害,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火把节也就这样世代延续下来了。

  第二种说法是:在遥远的古代,彝家人的先民们受到了一个名叫“阿苏责”部落的攻击。有一天晚上,彝家先民首领带领的一支队伍(民间习惯说“一支兵马”)在一座山上扎营过夜,被“阿苏责”部落的军队围困住了。面对强敌,首领处变不惊,想出了退敌之策。他令部下在山顶上烧起了熊熊篝火,所有人手持火把,牵着战马,顺山包围着篝火不停转圈子,边转边舞刀耍火把,同时高声歌唱并不时同声高呼“阿苏责,你瞧着!”山下的“阿苏责”围兵看到山头火光冲天,打着火把的兵马过了一队又一队,本以为应该胆战心惊的敌方竟又唱又跳,既弄不清虚实,又怕援兵赶到遭夹击,只好连夜退兵。首领又令部下趁对方退却之机发起攻击,此时闻讯前来的援兵也恰好赶到,齐心协力,彻底击败对方。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战争结束后,首领为纪念这一次的脱险得胜,便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并命名为火把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按当时退敌之策所进行的活动,燃篝火舞刀耍火把,围火绕圈歌唱呼喊。这一传说,将火把节和打歌的来历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阿苏责,你瞧着”这一呼喊确实是现今彝族打歌调中必有的衬词。

  第三种传说是:远古的彝族先民们,不会养牲畜,不会种庄稼,不会用火,更不会唱歌跳舞,以野果野菜充饥,还随时遭受猛兽攻击,毒虫叮咬。天神“阿巴嘎几嘎迭”看到这种情形于心不忍,便下凡来帮助人们,他教人们养畜种庄稼,用火驱赶毒虫猛兽和熟食,还教人们唱歌跳舞取乐。教会人们生产生活后,他便回到了天上。天神回到天上的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每年的这一天彝族先民们为了纪念天神的恩德加以祭献,举行各种活动。

  以上三种传说,前两种流传广泛些,第三种面窄一些。

  节日这一天,彝胞们以村寨为单位宰牲祭献山神树神,宰牲有固定的地方,大多是选一靠村的山包,称为“杀羊堆子”、“宰猪梁子”等。白天举行赛马、射弩、摔跤等活动,村中和田边地头竖大火把。夜晚则打歌、耍火把,尽兴而散。

  火把节原是彝族的节日,县内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也过此节,而且很隆重,节日这天汉族村寨都要竖大火把,一九八五年自治县成立后,县城火把节由政府承头,由文体系统或彝学会具体承办。县城要竖大火把,各单位门前也要竖火把,儿童则每人一把小火把,遍街遍巷耍小火把,见人就往火上洒一把香面,腾起一片火光,为人消灾,为你祝福。

  火把节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祭火”。每当节日来临,彝族人民就载歌载舞,欢庆节日。毕摩作为彝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者,在这一天要主持进行诵经祭火等活动。毕摩做法事时,都是正襟危坐,按照毕摩一套一套念诵祭火经、不带表演动作,但是火把节祭火是火把节庆典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月半节

  月半节即七月半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孟兰盆的意义: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幅,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挂之苦,便需要诵经,杜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中元”是道教的说法,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盛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重要节庆。在古代,民间在这一天以刚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孟兰盆节,及道教的中元节亦在同一天。又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在这个月当中的“好兄弟”们都会来到人间受人祭拜。种种的由来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漾濞彝族的月半节,主要是祭献亡人,早上点几炷香,备好酒茶,从门外将祖先接往神坛早晚祭献,晚饭后又将祖先送出,同时准备一碗浆水饭散到门外给孤魂野鬼解馋,以免孤魂野鬼进家骚扰。

  尝新节

  尝新节是漾濞彝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开镰收割稻谷之际。节前,要通知至亲好友来参加。主人家准备好丰盛的食品,有的还要杀猪宰羊。尝新前,先把舂出的新米饭配以鸡、羊、猪肉等菜肴祭祀祖宗和神灵,以示感激,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平安。在就餐前,要先喂狗,因为米是狗带来的,这里还有个典故:根据杨纯柱先生所写故事《尝新饭要先喂狗》中记载:在龙潭、鸡街、瓦厂等地区有一个“新米狗先尝”的习俗。说起这个习俗的由来,还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呢。

  据老辈子们讲,在远古的时候,包谷和谷子原本是同株共体的。那个时候,在一棵包谷树上,树腰间结的是大包大包的包谷,树梢上,也就是包谷杆杆的天花上结的是颗粒宛若鸡蛋般大的沉甸甸谷穗。由于包谷的产量多,谷子的产量也不少,粮食丰富得吃也吃不完。然而也正因为粮食不仅多多,而且得来几乎完全不费多大的力气,于是人们根本就不懂得应当要珍惜粮食。

  有一天,玉帝老倌不知为什么心血来潮,他竟然独自一个人,悄悄从天上下凡到人间来明察暗访。当看见人世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衣食充足时,他不禁乐哈哈的,高兴得合不拢嘴。可是,随着察访的逐渐深入,玉帝老倌却慢慢地笑不出来了,原来他发现人们竟是如此肆无忌惮地糟蹋上天所赐予的粮食。特别是在一坝田边,他看见几个青年人,居然因懒得挖土,就顺手从口袋里摸出白生生的米饭团来堵水口、糊田埂。他一怒之下,当即下令,以后包谷和谷子要分开长,也就是说包谷作包谷的长,谷子作谷子的生,并安排包谷生长在山地上,谷子生长在水田中。然而,谷子长得依然非常良好,特别是谷穗同样粒粒饱饱满满的,还是像鸡蛋一般大小,懒汉们也照旧一如既往地用米饭团来堵水口、糊田埂。

  又过了许许多多的岁月,玉帝老倌又一次下凡到人间进行微服私访。他看见水田中净坦坦的除了水稻还是水稻,由于没有杂草,秧苗长势异常地喜人,这本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由于玉帝老倌看到前来薅秧的妇女们,因为无草可薅,便三五成群地在田埂上百无聊赖地死闲活闲的,还不时东家长西家短地拨是弄非。他想,这样下去还是不行,成天没有事情可做,人们除了骨头会越来越懒惰外,更不免会生出数不清的是是非非来。于是他随手从田边的水杨柳树上麻下一把叶子,边抛撒在水田里,边口中念念有词道:“今后水田里要长出杂草来,谷子要变成小粒小粒的,以便让这些凡人们都知道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第二年,人们忽然惊惶失措地发现,秧田里不再是除了秧苗外还是秧苗了,而是在秧苗的行间空隙里,生满了密密麻麻的水杨柳树叶形状的稗子叶。如果不及时薅除掉,秧苗就会被这些茂盛的杂草欺死,以至于大人和小孩子都将吃不上大白米饭。这样一来,妇女们再也不能悠哉悠哉地烤烤黄太阳,以及闲极无聊的东讲西说地嚼舌根了。她们不得不起早贪黑地捋起衣袖,卷起裤腿,整天忙忙碌碌地在水田里薅秧除草。

  这样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月。这天,妇女们正头顶火辣辣的毒日,在秧田里薅草,田埂上突然走过来一位拄着龙头拐杖的鹤发童颜的老人,见妇女们如此辛辛苦苦地劳作,他不仅不同情,反而笑眯眯地问她们说:“阿大嫂,你们薅秧好不好玩?安不安逸?”薅秧妇女们一听这多少带有些取笑和挑衅意味的言语,顿时火冒三丈。她们你一腔我一句地唱起调子嘲骂这个老不死的,说他站着说话不腰酸,骂他是没心没肝没肺的臭老倌。妇女们想起过去那些不用这么苦死累活的轻轻松松日子,更是愈骂愈来劲,甚至骂到老天爷也不是个好东西,为什么要让田里头一下长出这么多的杂草,是不是不想让人活啦!等等。

  哪里知道这个老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第三次下凡到人间进行微服私访的玉帝老倌。他问话的意思,本来是想让这些薅秧妇女央求他一下,他便发发善心,让田里少生一些杂草,以减轻一点她们的劳苦。岂料这些妇女由于有眼不识泰山,加上苦鬼火冒了,便冒冒失失地冲撞了他。他盛怒之下,便决定狠狠地报复一下这些不识轻重的人类。思来想去,他觉得除了完全收回人类的谷种,以让他们永世万代都吃不上大白米饭,实在不足以出自己心中的这口恶气。但颇有心计的玉帝老倌却并不急于动手,他打算等到谷子熟的季节才实施他的惩罚计划。以便让这些胆敢冒犯他的人类,再白白地多流淌一些血汗。

  转眼之间,谷子开始飘香了。望着一坝坝金黄金黄的稻田,满以为又是迎来一个丰衣足食的好年头,村民们心里喜滋滋的。岂料玉帝老倌这时动手了。他命雷公炸响滚滚惊雷,又命龙王爷下七七四十九天狂风暴雨。一时间大地上波涌浪滚、洪水滔天,人们只得纷纷逃往山岭高处避难。当雨过天晴,人们返回家园时,房屋被冲毁了,丰收在即的稻田自然早已荡然无存。而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最让大家犯愁的就是找不到一颗半粒谷种。正当人们哀声叹气、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小孩子突然发现一条黄狗的尾巴上竟然藏着十多粒饱饱满满的谷种。原来这是洪水即将袭来之时,这条黄狗跟着人们奔跑逃避中,在穿越一片稻田的时候粘上去的。

  这下人们沸腾了,在庆幸这一奇迹之余,都不由得感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于是人们赶紧将这数粒珍贵的谷种播种下去。这样谷子这种作物才得以继续在人世间栽种,人们今天也才能够继续吃上香喷喷的大白米饭。为了感谢狗在保存谷种过程中所立下的大功大劳,从此之后,每当新米出来的时候,人们总要先请狗大爷来品尝第一碗。而经过如此这般地许许多多折腾,人们也深刻体会到粮食这种东西的确是来之不易的珍宝,因而开始学会了珍惜粮食,并一代代谆谆告诫子女,千万不能糟蹋粮食,否则将会遭到雷打电劈的。

  就餐时,主客相互敬酒,客人称赞主人勤劳,并预祝来年丰收,主人感谢祖先的保佑和亲朋好友的帮助。吃新饭时,先敬席间长者、次予幼儿,最后给中青年。

  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也是月亮最圆时,也称“团圆节”。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八月十五月儿圆,故也作为亲人一年一度的团圆的日子。也叫团圆节。

  核桃节

  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是漾濞彝族人民自己的节日,每年九月一日举行。

  为了读者便于理解,举2019年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为例:

  2019年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开幕式如期开幕。春华秋实又一年,金果飘香正是时。9月1日上午,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核桃漾濞·养生天然”为主题的2019年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在被誉为“云上村庄”的光明村开幕。来自省内外的八方宾客携手彝县各族群众,欢聚“中国核桃之乡——漾濞”,共襄节庆盛举,共享丰收喜悦,共话美好未来。

  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党委书记、副局长裴孟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明,大理军分区司令员李为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石林;省林科院院长钟明川,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桂明英,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彭斌,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映苏,州政协副主席张松,大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红武,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爱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活动。参加开幕式的还有国家民委港澳台办领导,中央、省州扶贫挂钩联系漾濞各单位领导,省级部门领导、昆明市政府领导,州级部门领导、州内11县(市)四班子领导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领导,在漾濞工作过的县处级以上领导,中央、省州新闻媒体记者朋友,参加漾濞县商务洽谈、项目签约、研讨交流的各界朋友,漾濞籍在外知名人士,为漾濞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及友好人士。

  上午10点30分,杨健宣布2019年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开幕;漾濞县委书记杨瑜致辞,县委副书记、县长左学政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举行了主题为“又见核桃源”的文艺演出。演出以“祭祀开竿”为序,伴随着具有浓郁彝族特色的核桃祭祀活动和核桃采摘开竿仪式拉开帷幕。整场演出分为纯、静、美三个章节,《汁度哩》《核桃花开》《味道漾濞》《核桃树下的丰收》等洋溢着浓浓彝家风情的10余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热情好客的彝县人民在舞台上载歌载舞,一首首嘹亮的歌曲或动人的舞步抒发了用双手劳动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彝家儿女心声,表达了他们饮水思源,永记党恩,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

  本届核桃节的时间为9月1日至30日。核桃节期间还将举行核桃美食大赛,千人徒步挑战赛,南方丝绸之路高峰论坛,摄影展,群众广场舞大赛,商品展销,招商引资项目签订等系列活动。

  彝族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汨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

  漾濞彝族过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彝家人要杀鸡宰羊门挂菖蒲,给小孩系上五色线,端午节关于它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古的时候天下很乱,频繁的匪患使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天,一群匪徒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背着一个大孩子,却把一个小孩子牵着走路,觉得很是奇怪,一问才知老太太背的是别家的孤儿,而手牵的是自家的孙子。同样也是孤儿的土匪头子被老太太的好心肠感动了,并把他们将在五月初五到山寨洗劫的风透给了老太太,要她回家后在自家门上挂上菖蒲叶,给家中的孩子的手上系上五彩线,到时候可免遭劫难,好心的老太太回村后四处相告,让乡亲们在门上挂上了菖蒲,所有的孩子都手上都系上五色线。初五那天土匪果真来到山寨,见彝家人门上都挂着菖蒲彝家孩子手上都系上了五色线,无从下手,只好走了,彝民们因此免受了一场大灾难,为纪念这一事件,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彝家人要杀鸡宰羊门挂菖蒲,给小孩系上五色线以示纪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