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公推手教学视频】陈发科先生怎样教拳和推手

陈发科老师是继长兴公之后一代名拳师。他为人忠厚,功夫精纯。所以教起拳来,总是十分认真。常说:“只要真愿意学,我就恨不能 钻到他的肚子里,很快让他学会、学好。但是事实上却办不到。”他教集体的学生,也是一个一个地教,一式一式地,甚至每一个动作都 不厌其烦地反复作示范,而且讲明这个动作是什么着法。真可谓:“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北京教太极拳者,多数是教过整套拳后,接着便教推手。据说常常推手,可以熟悉拳法。这话虽然有理,但只讲定步、活步的手法,步法怎样配合运动,而且不加详细说明。因之学者仅能熟习划空圈,就得不到进益。

陈师则在教套路后,必须让学者的姿式正确、纯熟,然后方教推手。由于在教拳架时,已将手的八法讲清,此时进入科学实验,更将怎样掤、怎样捋、採、挒及挤、按、肘、靠的手、腿如何配合,和对方如何配合,内劲怎样运用和变化,仔细讲明,而且亲自互相试验。学生在眼、身、步、手方面略有不对,必加纠正;而且使之从试验中,体会出错了是什么感觉,对了是什么感觉。学生反复学对了,他便作为不会化解的一方,而被牵动。然后再说、试下一变化,所以虽然不早教,也不天天教,却能让学者受教一次,便心中明白一层,以至全部明白。要使学生知道推手的变化如何配合,为什么这样配合。这就 是明师“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教学方法。

我们和陈发科师推手时,肢体接触之处,一点不觉其有力。但在试验动作中,又好似他的后备力力大无穷,如同将被大风吹得站立不住一般。当被陈师採和捋时,虽被採捋的手未感到有力,而且还遵师教松松地随着,但其手在略微转动之中,他的缠丝劲已达我手而肩而腰,直达足踵。若用力一顶,便自然跃起而不自觉,仅感到劲路如擦衣而过。我曾亲眼见到许禹生、李剑华诸同学被打起数尺,然后跌出。陈师遇到对方力大者,发劲最快而动作最小,完全是用腰裆膝和手部的自然缠法,密切配合而发出来的。这样发的劲惯性特强。被发者仰跌则从腰到足踵起,即使想调整重心,一时仍站立不稳,至少须跳出三次还是跌倒。陈师偶然高兴,曾在地面试划两点一线,试验预期所跳的部位及跌处,屡试皆不差分毫。如系被引而倾跌,则被牵动者劲由腰而至头顶,甚至使人在空中翻个跟头,然后倾跌。许禹生同学自言:初拜师时,陈师为了他在京原有点名气,又年龄略长数岁, 谦辞以半师半友订交,两三年后才心悦诚服。即使请武术友人会齐,当面拜叩亦所甘愿。

陈式拳的步型虽有马、弓、盘、虚、独五类,在推手时,陈师从 来不用弓步。特别当发劲时,只用小半马步。因为用弓步则易成双重,而转换不灵。陈鑫先生也说:“实用的步法,以一尺二寸许为限”。但学练推手时可因敌变化,而运用扑步于採、捋、挤;用按、肘、靠则用马步。我们观看杨澄甫先生的大捋图象,马步下塌裆劲作得极好,与陈式并无两样。

陈式推手的步法,手法均与一般太极不同。特别是步法最易区别。因为一般太极推手,惯用合步,即:双方各以右(或左)步在前,交叉在对方的前腿里(或外)侧;陈式则甲乙两方,一个右步在前,踏在对方前腿外侧,一个左步在前,踏在对方前腿里侧,俗称顺步。这种步法,由于互相贴住,对方稍动,便可感觉,有互相制约之用。但是,如今习陈式者亦往往从俗采用合步,实际是不对的。

陈式推手分甲、乙两方。甲以右掤进攻,乙用右掤接后,即变为进步右採,甲以右挤、靠化採,乙以左按解挤靠,这是第一轮。然后乙再掤化,甲用左捋法引进乙左臂,乙趁势用左挤、靠,甲再以右按解之。这是定步推法的第二轮。推过两轮,甲又用退右步採法引乙右手,乙转进右步以挤、靠随化,甲用左按解之,这是第三轮。然后乙从掤变顺缠,引进甲的右手,甲再以右挤靠随化,乙再以左按化解。这是第四轮。双方如愿继续练习,可以反复试验。

由此看来,陈式推手就只有这么定步的两轮和退步的两轮。一般太极拳称之为“大捋”。其实陈式从来没有“大捋”的叫法,更没有单挽花,双挽花及合步的定步、活步之法。

洪均生公与弟子李宗庆的推手教学视频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