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千载之下话张载

                  千载之下话张载
                          史飞翔
       2020年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关学”创始人、理学奠基人张载诞辰1000周年。作为一代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誉为是中国人的“精神绝句”,它充分揭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对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人向上、向善。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2016年前后,笔者在写作《关学与陕西书院》一书的过程中曾系统地研读了张载的著作,深深地感到那是一个思想的宝库、知识的海洋,体大思精,包罗万象,以我辈之学养实难望其项背,只能瞻之仰之。
       张载思想延绵百代而不衰、历经千载而弥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今借此机会,约略回顾一下张载的生平及其思想学说,旨在缅怀这位伟大的圣哲先贤。
一、张载的生平
        张载(1020—1077)字子厚,语出《周易·坤卦》:“厚德载物”。张载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祖父张复,宋真宗时任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是一个地方官,于宋真宗初年携妻陆氏(河南南阳人)赴陕西长安上任,举家迁至长安。
        天禧四年(1020),母亲陆氏在侨居长安期间生下张载。天圣元年(1023),张载四岁时,父亲张迪调往涪州(今四川涪陵县)任知州。张载与母随父迁至四川涪州。此后,张载一直长于涪州。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张载十岁,跟其外傅学习。古人十岁要由家长为其请教导学业的老师,即“外傅”。张载随外傅学习,表现出不同常人的品格,张载行状曰:“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张载十一岁,其弟张戬出生涪州,字天祺。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张载十五岁,弟戬五岁,张载父张迪殁于涪州任所,由涪州地方出资运张迪灵柩出川回开封,张载和弟戬与母亲陆氏一起扶棺欲回开封葬父于原籍大梁。行至汉中南郑时,张载曾谒拜武侯祠,留言,“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越巴山,奔汉中,出斜谷,行至今宝鸡市眉县横渠镇时,因身上盘缠不足,加之前方又发生兵变,顿感无力返回开封故里,遂将父亲安葬于横渠镇南8公里的大振谷迷狐岭上。安葬好父亲后,张载便在父亲坟旁搭起草棚,全家定居下来,为父守孝。此后,张载一直生活在眉县横渠,故张载亦称“横渠先生”。
        少年丧父,一家人的生活就落在了张载的肩上。张载一边帮母亲操持家务,一边肩负教育弟弟的重任,闲暇时去崇寿院(横渠书院的前身)读读书,过起“半耕半读”的生活。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张载十八岁,弟张戬八岁,与豳人(今陕西彬县)焦寅游,行状曰:“特尝学兵法于寅,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洮西即今甘肃临洮县一带)。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张载十九岁,弟戬九岁。与焦寅组织民间武装操练兵法,二人常谈论军事,慨然以功名自许,报效国家。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张载二十岁,立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初,西夏入侵。庆历四年(1044)十月议和。朝廷向西夏依条款规定,进贡绢丝、金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这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很大。是年夏,范仲淹任陕西招讨副使兼知延州(延州今延安),张载至延州上书范仲淹,提出自已的军事主张《边议九条》,即:清野,回守,省戌,因民、讲实,择帅、择守、足用、警败。范仲淹看后很赏识张载的才能,认定其日后必成大器,遂劝张载弃武从文,鼓励张载从《中庸》读起,研习儒家经典。张载接受了范仲淹的劝告,回乡读书。从这年起直至三十八岁考中进士,张载一直埋头于读书治学。先读《中庸》认为未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指佛道两家),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返而求之《六经》。便读儒、释、道家书籍后,张载将其中知识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关学体系。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张载三十八岁,至京师举进士,设虎皮讲《易》于相国寺,得文彦博宰相的引荐,在汴梁(今开封)初见二程(程颢、程颐)。同年,张载受知于欧阳修,与苏轼、苏辙一起考中进士,任祁州司法参军、云岩令。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张载三十九岁,被调朝中任著作佐郎(协助修史的官员)。宋仁宗治平元年(1064),张载四十五岁,这年宋仁宗殁,英宗继位,改年号为“治平”。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张载四十六岁,文潞公(文彦博)赴长安治理西北边防事务,邀请张载到长安讲学。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张载四十七岁,应长安京兆尹王乐道聘请到郡学(西北的最高学府)讲学。讲学中多教人以德,“孰能少留意于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告诫学生少留恋科举,多学习实学和治国防边大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张载五十岁,御史中丞吕公著向宋神宗推荐张载。认为其知识渊博,四方学者皆宗之,可问治国为政的良方。宋神宗皇帝遂召张载至京师汴梁。问治国之道,张载对曰:“为政不法三代,经苟道也”。神宗甚悦,欲委张载以要职,张载以对朝庭情况不熟婉谢。十二月,宋神宗任命张载为崇文院校书。后因与王安石论政,观点不一,遂上书请辞官回乡。帝不允,命去浙东明州(今浙江宁波)审理苗振贪脏案。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张载五十一岁,自浙东明州审理苗振案后还朝。适逢其弟张戬以语犯王安石变法贬监察御使为公安县令(今湖北江陵地区),张载遂以病为由辞官归隐眉县横渠镇,著书讲学六载。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张载五十八岁,秦凤路(今甘肃天水)守帅吕大防以“张载之学善法圣人之遗意,其术略可措之以复古”为由,上奏神宗。宋神宗再度下诏召张载至京都,授以同知太常礼院(礼部副职)。但不久,张载就因与朝中官员意见不合(具体原因为支持推行复古婚冠丧祭之礼未果),遂借病辞官回家。同年农历12月行至临潼,当晚住馆舍,沐浴就寝,第二日晨与世长辞,终年五十八岁。
        张载临终时,身无分文。家中箱柜打开后,也惟有书籍。家人无钱为其置办棺木,后由门人凑钱安葬。元丰元年(1078)3月,门人将张载葬于眉县横渠镇南大振谷口其父张迪墓左侧向南,与弟张戬墓左右相对。张载殁后,其妻郭氏携幼子张因,生活困难,衣食不足,因此便寄托在河南娘家为生。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宋宁宗赐张载谥号“明公”;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赐封郿伯,从祀孔庙;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儒“张子”。
二、张载的思想学说
        张载的思想精深博大,几无涯略,他出经入史,贯天通地,构建起一个以“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为总纲的庞大且严密的思想体系。张载的思想体系有四大基本范畴,提炼一下其关键词分别为:“天”、“道”、“性”、“心”。张载的思想体系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以《礼》为体,以孔孟为法,其核心是“知礼成性,变化气质”。具体而言,张载的思想体系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是以气为本的宇宙论,“太虚即气”、“气本论”。张载认为世间有形、无形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气是宇宙最原始、最根本的材料。第二是天道与人道的贯通,张载认为“天人一本”、“天性与人性是合一的”。第三是认识论和修养论,张载认为“穷神知化”、“穷理尽性而至于命”,强调个人修养。张载的思想“重气”、“重礼”、“重诚”、“重实用”、“重气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是以气为本,注重自然科学的研究;其次是注重实践;最后是躬行礼教。
        张载的思想直承孟子,是鸿蒙正学,在当时起到了“名学术正人心”的作用,影响既远且巨。程颐、程颢二兄弟称赞“横渠之学,善自开拓,孟子之后,一人而已耳。孟子宏阔,横渠严密。”朱熹颂曰:“横渠之学,规模广大,苦心力索之功深,说得理透。”黄宗羲说:“横渠气魄甚大,加以精苦之工,故其成就不同。”王夫子赞曰:“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
        张载作为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人李泽厚认为,虽周敦颐一向被尊为宋儒之首,邵雍比周敦颐更明白地表现为宇宙时空图式论者,然而,周、邵都不过是开端发引,真正为宋明理学奠基的是张载。不仅如此,西方学者李约瑟对张载的气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11世纪关于感应原理的非常明确有力的叙述”,长期保持着“它的活力”(《中国科技史》)。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丁韪良称张载足以同“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的“以太”、“漩涡”说相匹敌(《翰林集》)。张载著作先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日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在国际汉学界有重大影响。
三、张载及其关学
        张载生前曾隐居故里,广招门徒,宣讲学说,从学者众,很快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具有一定地域色彩的理学学派——“关学”。“关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学者吕本中提出的。南宋的朱熹和明初的宋濂等人都认为,“关学”是北宋与“濂学”、“洛学”并立的一个学派。朱熹、吕祖谦编选的《近思录》较早地梳理了北宋理学发展的统绪,其中关学是作为理学的重要一支来做介绍的。不仅如此,朱熹还在《伊洛渊源录》中,将张载的“关学”与周敦颐的“濂学”、二程(程颢、程颐)的“洛学”并列加以考察。明初宋濂、王祎等人纂修《元史》,将宋代理学概括为“濂、洛、关、闽”四大派别。明朝后期,冯从吾著《关学编》,提出关学即关中理学的概念。《宋元学案·序录》记载,当时“关学之盛,不下洛学”。从宋代延至清末,关学历经嬗变,时断时续、或隐或显。虽师事有别,学识各殊,但它始终与孔孟之学,“一脉相承、千古若契”,最终在刘古愚那里向近代学术转化。由此可见,关学是指北宋哲学家、理学家张载创立,由其弟子继承和弘扬,历经宋元明清延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的关中理学学派。
        关中文化源远流长。西周文采、秦汉雄风、隋唐气象、宋明义理。张载的关学是对周秦汉唐关中文化高潮过去后的一种哲学的思考和理学的总结,在理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钱穆先生曾在其所著的《国学概论》一书中指出:“横渠为二程前辈,二程思想受其影响者实多,而后人颠倒其说,若横渠成学,转深受二程影响者……可见横渠与二程之关系,不外相互推尊、相互启发之意味而止。至于自性说一面言之,则二程受横渠之影响者正多也。今自学风之转移为言,横渠亦当与濂溪、百源为伍,而二程乃属后见。”(见钱穆著《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07页)张载关学的诞生标志着关中文化由经济、制度、民俗层面上升为哲学层面,具有了形而上的品质。
        关学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上承孔孟之志,批判融合老庄之道和域外佛学,创建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道释多元互补的新体系,形成了立心立命、勇于造道、尊礼贵德、经世致用、开放包容、崇尚气节的精神传统。关学的特点可用“尊儒”、“重礼”、“经世致用”以及“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应用”等几个显著特征来总结。关学既有深邃的理论,又重视实用,躬行礼教、学风朴质是其最大特征。以张载为代表的诞生在陕西这块热土上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第四、关学是提升陕西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张载及其“关学”不仅影响了关中士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方式,而且培养了关中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性格。关学学者大都砥砺操行、敦厚士风,具有不阿权贵、不苟于世的特点,具有比较宽广的学术胸怀,能够不断地融合会通学术思想。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同样,黄宗羲也在《明儒学案》中说,关中学者“多以气节著”。张载、吕柟、冯从吾、李二曲、李元春等关学史上的这些著名人物,在陕西历史上都有重大的影响,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一种丰富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实际在陕西民间发生着重大的作用,对陕西和谐社会的建构,对良好民风民俗的培育,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关学通过与其它异地诸学派的互动进而影响到全国各地,在愈千年的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载所开创的关学及其所蕴含的核心精神今天已广泛地深入人心,成为陕西人的一种精神基因,对陕西人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关学对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养成和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陕西人精神中的“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品质与关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关学对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的民风民俗、人文素养、文化形成、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学是提升陕西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张载及其“关学”虽已跨越近千年,但是它不仅在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上发挥着矫正人心、提升境界、移风易俗的作用;而且关学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一个鲜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命题,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借鉴价值。
(0)

相关推荐

  • 【随笔】乾州蕞娃: 向乡帮文化的传承者致敬——地方志书《泾阳》读后感

    [内容提要]通过对<泾阳>一书的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泾阳,同时在对历史回眸的过程中实现呵护山川.传承文化.敬畏先贤.崇尚美德,提高读者思想认识的目的,所以我要为他们点赞. 向乡 ...

  • 理学中的“气学”的开创者,“关学”的代表人物张载

    张载(1020--1077),唯物主义哲学家,字子厚,原籍河南开封,陕西长安凤翔府郿县横渠人,人称横渠先生,是程颢.程颐的表叔. 张载开创关学,二程是洛学,王安石是新学,苏轼是蜀学. 大家所熟悉的横渠 ...

  • 张载思想和关学精神的当代价值

    今年适逢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张载 诞辰1000周年,为追思先贤风范.传承关学文脉,12月12日至13日,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和宝鸡举行,以期唤起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思.珍视和 ...

  • 北宋大儒张载的河北渊源

    历史上,除了西晋文学家张载,还有一位更为有名的.与之同名的历史人物,也与河北颇有渊源. 他就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张载.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 ...

  • 社评:宋史拾贝 | 大宋书生张亢力挽狂澜之兔毛川大捷

    编者按: 自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后,大宋和西夏的关系急剧恶化,西夏不再承认自己是大宋的藩属国,让大宋朝廷愤怒不已,区区撮尔小邦竟敢挑衅天朝的威严. 大宋西军部署重兵防御西夏 在宋仁宗的调度下,大宋相 ...

  • 千载浮沉话五公

    千载浮沉话五公 "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大凡有点历史文化知识的人,来到海口,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打探五公祠的有关情况,有条件的,还会亲自去拜谒一番,从中领略五公文化形成的历史轨迹 ...

  • 和尚被迫在公堂之上回话,写下大唐第一奇诗,千载之下众说纷纭

    唐诗的魅力,就在于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它不像宋诗偏于哲理,也不像齐梁诗歌的靡靡之音.在唐诗之中,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能够领略手足之情,更能体会到对于百姓的怜悯同情.因此,唐诗中各类题材层出不穷,甚 ...

  • 刘海燕:千载之下 复与君说

    说起胡小伟先生,我总有些恍惚.仿佛在即将到来的某年某月某日,我和胡先生又会相聚于关公研究的某个文化活动或者学术会议.我的潜意识中,有这样一位学者:身材高大,皓首虬须,声如洪钟,行路如风.他和他的关公研 ...

  • 巫娜《風月無古今》苍穹之下话古今 千世万世度流年,意境深邃!

    巫娜《風月無古今》苍穹之下话古今 千世万世度流年,意境深邃!

  •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 ...

  •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20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 ...

  •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21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 ...

  •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22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 ...

  • 口碑千载的修仙神话/申真人传奇23

    请新朋友点击上方蓝色字"绿汀文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右上角分享本文.谢谢啦! 宁普林,1941年生,湖南邵东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十年,交通管理工作二十五年.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