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殊性望诊…………

一、望头顶“污垢”

一岁左右的某些病儿头顶部位生有泥污,呈垢腻样、疤块状的“污垢”,此种“污垢”水洗不脱,即使用水洗掉或用手挖掉,很快又会复生。

在临床观察过程时发现:此种“污垢”并非真正的泥、污物质,而是头顶部分泌结成的疤块,为一种病理表现。

观察病儿头顶“污垢”的有无及其形状、颜色,对于临床辨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病儿头顶部位出现的“污垢”有圆形、鱼鳞形、条形、点状四种。病儿头顶部所生“污垢”是垢腻、油污所团聚成泥块状的物质。常见颜色可分浅黄褐色、暗褐色及黑色。

王先生的望头顶“污垢”的形状、性质及颜色对临床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临床所见小儿头顶“污垢”多与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关系。

当头顶“污垢”色黑,多为便秘或有食滞,临床常见于体质较好的病儿。

当头顶“污垢”褐色,多为腹泻或消化不良,临床常见于慢性病反复发作的体质较弱病儿。

临床观察头顶“污垢”色浅多偏虚证,色深多偏实证。

当头顶“污垢”呈正圆形或鱼鳞状,其“污垢”量多的,为病程长,病情重;而条形、点形,表现“污垢”量少的为病情轻,病程短。

综上所述,循行头顶部位经脉所主的脏腑都与脾胃消化、吸收及营养输布、排泄有关。

而临床检查患儿头顶部位“污垢”时,其性质是由带有油性的污腻样分泌物结疤而形成的,且局限于头顶部位,其临床症状亦以消化不良、腹泄、便秘等脾胃消化功能病变为主。

故可将循行于头顶部位的经脉脏腑之功能与头顶“污垢”的产生和病儿临床所出现的病症三者联系在一起,而得出头顶“污垢”的产生与循行头顶部位的经脉和病儿所患病症有关的结论,所以,通过望病儿头顶“污垢”(即病态反映)的形、色,可以作为小儿体质虚实(即营养状态)、胃肠强弱、消化不良病情之轻重诊断的部分依据。

一般头顶有“污垢”的病儿,多见腹泄、消化不良或便秘、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疾病症状。但有消化系疾病儿,头顶不一定都有“污垢”。

因为有时亦可见头顶有“污垢”的健儿,但此种小儿多易发生消化系疾病。经过调理脾胃等方法治愈消化系疾病后,头顶“污垢”可逐渐消退。若不消退,则说明仍易复发消化系统疾病。

二、望上腭颜色

上腭是指口腔内整个上腭,包括未生牙齿的上臼齿槽面部分。此法以观察5岁以下小儿为主。

临床望诊观察上腭时,可划分为:前腭(硬腭部分)、分线(软硬腭交界处)、后腭(软腭部分)、臼齿(未生牙齿的臼齿槽面左右两面部分(如图)。在按以上部分划分基础上,前腭主上焦(肺、心),后腭主下焦(肝、肾),中柱主肝、脾,臼齿主脾胃、大肠(如图)。

望上腭时,让病儿面向充足自然光线方向,略抬头,张口。

医生从口腔直望上腭部位,望时力求迅速,避免病儿疲劳。

诊前避免饮用较热或较冷的食物或液体,以免刺激上腭粘膜发生一时性变色,正常小儿上腭粘膜光滑润泽,颜色粉红。

通过望病儿上腭颜色及粘膜表面的变化,可反应出病儿脏腑虚实,气血盛亏,病位的浅深和病邪轻重的性质。再根据上腭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诊断就更为准确。

上腭颜色以红、白、黄三色为主。当上腭白如蒙乳皮状,为脾虚胃弱,在腹泄及消化不良时多见,当上腭色黄主脾胃疾病,深黄为实证,浅黄为虚证。当上腭红紫为实热证,深紫为瘀血、尿血,淡粉发白为血虚。

根据临床所见,就小儿常见疾病的上腭望诊分述如下,并列举病例,以供参照。

【消化不良】

本病分型不一,临床以虚寒、实热两型为主。

虚寒型:前后腭均呈粉红或淡粉红色,二臼齿部位呈乳白,中柱色浅发白。臼齿主属脾胃大肠,色乳白证属虚寒。

治宜:温中固肠为主。

此型上腭乳白色,粘膜越白越厚,说明腹泄越重,体质差,病情重。

实热型:前后腭均为深红色,中柱淡白,臼齿处黄白或红色。腭红为热,深红色为热深。臼齿处黄、红色为脾胃郁热,大肠湿热。

故治宜清热分利,化浊健脾。

【例1】

郝XX,女,1岁4个月。

病儿大便水泄三日,发烧四天。

烧时高时低,大便水泄挟蛋花样不消化便,较臭,日五六次,恶心欲吐,不思饮食,腹胀肠鸣,目眶稍陷。

望诊:舌苔白腻,脉数。上腭、臼齿黄,前腭深红。

本病湿热交阻,留恋气分,气机不畅,清浊混淆,积热内迫大肠。

拟清热分利,芳香化浊。

药用藿香10克,竹茹6克,赤石脂10克,莲肉10克,伏龙肝10克,寒水石10克。

服药3剂,体温正常。再服调脾止泻方药2剂,大便成形。

【肺热证】

主要表现前腭深红,甚或紫红色。前腭属上焦,红为热,故上焦肺热。治宜清泻肺热为主。

【例2】

王XX,男,2岁。

发热二天,午后高烧39.5°C,但热不寒,烦躁,高烧时有惊惕现象,咳喘,痰声漉漉,精神欠佳,大便不消化,尿黄。舌苔白,脉数。

望上腭:全腭色深红,臼齿及中柱亦红。

此为外邪所伤,风邪化热,痰热壅遏于肺,而致高热、咳喘、痰多,热盛生风而有惊惕。

治宜清泄肺热,止咳化痰。

药用:青黛3克,银杏10克,寒水石10克,藿香10克,竹茹6克,地骨皮10克。

2剂热退。

继用止咳化痰药:青黛3克,银杏10克,莱菔子10克,苏子10克,紫菀10克,寒水石10克。

服3剂咳止痰少。

【血热上攻】

上腭散布紫红点,腭红。紫红点为热毒内蕴血分。若红色不深为热毒轻浅;色深红,为热毒炽盛。多见于出血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例3】

马X,女,4岁。

患儿一个月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经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已反复出现出血点四次,伴关节疼痛,无力,腹痛,食欲及二便正常。面色如常,苔薄白,脉弱细。

望上腭:全腭红,中柱黄,后腭有小红点。腭红为有热,中柱黄属肝脾不调,后腭出现红点为血热肝旺。

当治以凉血解毒,平肝扶脾之法。

药用:青黛3克,紫草10克,寒水石10克,白芷6克,乳香6克,草蔻6克,服药5剂,再加减用药继服10剂,出血点消退。

【外感寒热,内有停滞】

前锷红,中柱橘黄色,二分线明显,臼齿处红。前腭属上焦,红为上焦肺热,中线为肝、胃部分,中线橘黄色为肝热食滞,臼齿主胃肠,色红为胃肠实热。治宜清热化滞。

【例4】

王XX,男,4岁。

患儿两天来发烧39°C以上,面红身灼,咳嗽痰鸣,气喘,烦躁,大便呈不消化状夹粘液便,日二次,平素体质尚好,脉滑数,舌红苔少。

望上腭:前腭红,中柱黄,后腭深红,臼齿浅红。全腭红为外邪犯肺,阻遏肺气,化热灼津,炼液成痰,痰阻气道,肺失清肃而现发热、咳喘有痰等风热闭肺之症。中柱黄则肝胃郁热,移于大肠而见大便不消化夹有粘液。

此为风热束表、痰热内闭。

治以清热解表,化痰宣肺。

药用:青黛3克,杭菊10克,寒水石10克,藿香10克,竹茹6克,地骨皮10克,天竺黄10克。

服药2剂烧退,复加用护肺降逆,止咳定喘之药,烧退喘咳平。

【肝脾不调】

前腭及中柱色黄。中柱主肝胃,则色黄为肝胃不调之症。宜用舒肝健脾之法治疗。

【例5】

朱XX,女,6岁。

患儿经常腹痛,腹胀,食欲欠佳,喜挑食,伴头晕易怒,大便较干,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望上腭:前腭及臼齿淡黄,中柱深黄,后腭淡红。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而见纳差、挑食、腹胀不舒;肝胃不和则头晕易怒。

当治以舒肝健睥,理气和胃。

药用:神曲10克,焦楂10克,荔枝核10克,丁香1克,草蔻6克,川朴3克。服药3剂,腹痛腹胀除,食欲增加。

【脾胃不和】

前腭浅黄,臼齿浅黄或干黄。臼齿属脾胃,淡黄为虚,干黄为伤津。治宜调理脾胃。

【例6】

周XX,男,4岁。

患儿腹痛绵绵,伴腹胀、大便不调,平时面黄无华、四肢不温、神倦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望上腭:前腭、臼齿淡黄,后腭粉红。患儿素体虚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症见腹痛绵绵不已,四肢不温。

治以温中散寒,调理脾胃。

药用:肉蔻6克,丁香1克,木瓜10克,木香3克,砂仁3克,焦白术6克。服药10剂,诸症悉除,食欲增加。

【贫血】

全腭呈淡白色,中柱略呈淡黄。淡白为气血不足之色,中柱淡黄为肝脾两虚。治宜补气血。

【例7】

孟XX,男,5岁。

患儿面色苍白,身瘦,头晕自汗,神疲倦怠,寐差纳少,二便自调。唇舌淡白无华,苔薄白。

望上腭:全腭淡粉白色,中柱淡黄。验血:血色素8克。

证属气血两虚,肝脾不和。

应予双补气血、调理肝脾之法治之。

药用:黄精10克,首乌10克,紫草10克,白及10克,伏龙肝10克,千年健10克。服药12剂,诸症好转,面色已转红润。查血色素为12.5克。

【遗尿】

前腭、后腭多呈正常色泽,中柱略黄,两侧有二或四个孔,多至六七个孔。后腭、中线两侧属下焦,有孔、洞为肾气不固的表现。治宜健脾固肾,佐以收涩。

【例8】

朱XX,女,5岁。

患儿经常遗尿,每夜尿床2次,已年余。面黄身瘦,纳少挑食,腹痛,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望上腭:前腭粉红,中柱浅黄,两旁有两个孔。证属脾肾两虚。法当益气培元,温肾固涩。

药用:黄精10克,丁香1克,分心木10克,木瓜10克,荔枝核10克,淫羊藿10克。服药10剂,尿床之症即除。

药用:黄精10克,丁香1克,分心木10克,木瓜10克,荔枝核10克,淫羊藿10克。服药10剂,尿床之症即除。
本文来源:《名医奇方秘术》
(0)

相关推荐

  • 发从哪里白,病从哪里来!头上这3处长白发的人,暗示可能有问题

    导 读 白发并不是老人们的"专利",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头上都长出了白发.事实上,头上长的白头发,也不只意味着身体的衰老,特别是对于年轻的人,头上长的白头发,不仅仅是美貌和美貌 ...

  • 说说源于经方的中成药及小儿特殊性望诊

    中成药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节省药材.口感易于接受等诸多优点,了解其组方.来源及功用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保障,更是灵活.扩展使用的前提.目前中成药组方来源有古方.验方.科研组方等几种情况.经方是方剂之祖 ...

  • 小儿推拿望诊之望指纹

    没接触过儿科的人,看了题目会产生误解,这个指纹是我们平常说的指纹么?非也,此指纹非彼指纹.我们平常说的指纹是十指螺纹面,一共有十个,而这里说的指纹就俩,一手一个,这是小儿望诊里面独有的内容. 这个指纹 ...

  • 王应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上腭望诊在咳嗽辨治中应用的研究

    本论文包括指导老师王应麟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以及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三部分. 第一部分详尽介绍了指导老师王应麟学术渊源.各家学说等相关内容. 20世纪5 ...

  • 小儿指纹|小儿指纹望诊|小儿指纹望诊诊断|小儿指纹望诊诊断病症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 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q ...

  • 小儿推拿望诊“虎口三关”,风关、气关和命关怎么辨轻重?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虎口三关,最早见于<幼幼新书>,是指食指桡侧面自虎口至指尖分为三节,依次是风关.气关和命关.通过查看虎口三关,利于主治做出对病情的判断,主要用于3岁以下患儿.三关如图所 ...

  • 儿科名家刘弼臣教你小儿望诊心法

    儿科俗称"哑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说明病于内,必显现于外.望诊为四诊之首,而小儿头面部的望诊尤为重要.刘老在吸收钱乙等历代儿科医家有关小儿面部望诊精华的 ...

  • ''儿为哑科,望诊为要''(小儿望诊精华)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氏曰:儿为哑科,望诊为要.一望形神动态,以获整体印象:二望面色舌苔,兼视涕.痰.二便,以辨阴阳寒热虚实,而于分部面诊尤有精邃造诣.秉承经旨,面部以 ...

  • 哑科?儿科名家刘弼臣教你小儿望诊心法(口诀,朗朗上口)

    中医书友会第148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此文是刘弼臣老先生的经验总结,是临床应用了数十年的儿科望诊口诀.字虽少却字字珠玑,言虽简但字里行间处处是真知灼见,值得细细琢磨.(编辑/居业) ...

  • “小儿王”的儿科特殊望诊经验

    作者/王应麟 ⊙ 编辑/张亚娟 ⊙ 校对/霜石.Dina 导读:自古以来,俗称小儿科为'哑科',因为小儿患病的痛苦自己不能表达出来.然而脏腑之色,皆现于面,故望诊在儿科比之于闻.切二诊更为重要.王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