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二十五)萧红落红萧萧此恨绵绵
民国才女(二十五) 萧 红
落红萧萧 此恨
绵绵
“呼兰河这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萧红在《呼兰河传》里这样深情的诉说,那种落寞力透纸背。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短短31岁的生命,出版了11部作品,真正是位多产作家。
近些年来,萧红很受追捧,作品畅销,传记多达数种。电影电视也拍了不少,对她的评价也呈多元化。作为一个作家,萧红很成功;作为一个女人,她很失败;作为一个母亲,她太残忍。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她总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伤了别人,更害了自己,最终被逼上绝路。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她在两次怀孕期间和别人相恋,两次断然抛弃自己的孩子,让人难以理喻。尤其是第二个,她和萧军孩子,据胡风夫人梅志讲,在武汉,萧红一直想打掉这个孩子,因等等缘由不能够。后来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是梅志亲眼所见。可是第二天再去时,萧红说夜间孩子被捂死了。梅志怀疑是萧红有意捂死的。
萧红自幼和同乡汪恩甲订婚,读中学时,她因不满这门亲事竟和表兄私奔,离家出走。漂泊了一段时间后,表兄迫于压力回归家庭。萧红却莫名其妙的去投奔汪恩甲,让人无法理喻。不久她和汪恩甲因盘缠用尽,被困哈尔滨一个名叫东兴的小旅馆,()汪恩甲外出借钱,一去不归。怀有身孕即将临产的萧红陷入绝境。困顿无奈中,偶然发现一张国际时报,她便给报社副刊写了一封求助信。不久报社来了两位年轻人,其中一位就是萧军。萧军替她还清了旅馆费,把她解救出来,等她生下孩子后,孩子当即送人(这个可以理解)。两人从此成为情侣,生活在一起。
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写作,二人写了许多文章投给各报刊杂志,勉强维持生活。他们给自己取名为萧军和萧红,即小小红军的谐音。后来两人来到上海,结识了鲁迅先生,鲁迅很提携这两个来自东北敌占区的青年,帮他们出版了各自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萧红的《生死场》远高于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期间萧红和鲁迅感情更深,是鲁迅家里的常客。
二萧在上海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结识了许多左翼作家,立住了脚跟。但是感情却出了问题。1936年萧红独自到日本养病,但仍不忘写作。得到鲁迅逝世的消息,萧红迅速回到上海。在鲁迅墓前俩人和许广平、海婴拍下了最后的合影。感情一直未能弥合的二萧,1938年和丁玲他们一批左翼文化人来到山西临汾,准备去延安。这时怀着身孕的萧红提出和萧军分手,她不顾众人的挽留,和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一起去了武汉。萧军则去了延安。在武汉萧红宣布和端木结合,不久生下她和萧军的孩子,第二天这孩子在医院死去。之后萧红和端木去了香港。1941年在香港,萧红被误诊,做了手术,恰逢日军轰炸,端木独自逃亡,萧红滞留医院,由一个名叫骆宾基的东北年轻作家陪伴,凄惨离世,临死前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留下半部红楼让别人去写,不甘!不甘!有人把小红葬在浅水湾。后来移至香港大学。
萧红的一生非常短暂,活得很苦,但是很勤奋。她每天都在奋笔疾书,无论自己遭遇了什么,从未放下手中的笔。她意识超前,文字的审美很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萧红最好的作品是长篇纪实文学《呼兰河传》,至今畅销不衰。同为作家的她的两任丈夫,作品都不少,当年都曾看轻萧红,自认为是远超萧红的。事实证明,他们根本无法望萧红之项背。不被自己所爱的人了解和看重,尤其是在相同的领域,我认为这才是萧红最大的悲哀。
1981年萧红诞辰70周年时,在哈尔滨召开了国际纪念萧红研讨会,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首次坐到一起拍了一张照片,他们都说自己曾是最爱萧红的男人。呼兰河这小城,因萧红的名字而驰名国内外。但是萧红的父亲,至死也没有原谅这个女儿,不准女儿的名字进入家谱。萧红的悲剧,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她自己性格上的原因。可见一个智商很高成就很大的人,未必就是个情商很高会处理感情问题的人。
聂绀弩曾说,萧红是才女,若在武则天时代去应试,肯定考得很好。萧红说,我是《红楼梦》里的人,是那个可怜的香菱!不是《镜花缘》里的人。无论怎么说,萧红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很丰盛很美好的,历史、文学、读者不会忘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