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男子猝死门诊候诊区......》删除声明

昨天在发出《外籍男子猝死门诊候诊区,映射中国胸痛中心的粗糙》这篇文章之后,收到广东省中医院一位前辈医生的反馈:

王教授好!感谢您关注。

您文️️中有诸多臆猜之处,“在两家医院事后官方渠道的反思中,一个仅仅呼吁公众要懂得“胸痛看急诊”,一个沾沾自喜自家检验师的火眼金睛,却没有针对存在明显漏洞的诊疗流程进行深刻反思和改进。”这一段话尤其让人遗憾!

您没有问过我们有什么改进与反思,却写出这样的东西。从客观上来讲您的全文不尊重事实,您主观想法我不予臆猜。希望您尊重事实尊重同道,也希望您妥善处理不良影响。谢谢。”

   夜鹰声明

本文写作之初,是从两家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里看到资讯报道,一篇主题是向公众科普胸痛不要挂心内门诊而是要看急诊,另一篇主题是赞扬检验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开通检验绿色通道,两篇文章都是很好的正能量,文中的医生和检验师都是尽力而为了,这理应被肯定。

不过文中都没有提及改进工作流程中的不完善之处,而这个不完善更倾向于是系统性的,并且是胸痛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我在不同的医院包括我们自己医院也看到类似状况,急诊分诊做的很好,而门诊对于危重症的分诊存在诸多疏漏之处,在我原所在科室内部,也多次跟同事探讨分诊的重要性, 并把这种理念也传递给住培医生们,而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与同道共勉之意。

这位前辈同时向我反馈,他们在外籍男子猝死事件之后,对门诊流程做了全面梳理,重新修订了相关制度并全员知晓、贯彻。我对这种发现问题迅速从根源上挖掘原因、针对性改进的工作作风表示钦佩。昨日我写完文章之后没有做进一步调查获得这些信息,这是我的失误,在此对当事医生和医院表示道歉。

我知道,这并非孤立事件,很多医院可能还没有文章中的两家医院做的好呢!希望更多的医院在看到我的上一篇文章以后、在发生悲剧之前就能开始行动,改进门诊分诊流程,善莫大焉。最大程度减少门诊患者走钢丝的场景,这是患者的期望,也是品质医院的追求。

夜鹰写了很多关于急救的文章,其中不乏针对现实事件的批评性评论,所有的文章不对人也不对医院而仅仅是对事。我希望,“这个世界,终究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这是我的主观愿望,尽管这种愿望在某些时刻显得那么幼稚。

文章给当事医生和医院带来了一些困扰,这都是我所尊敬的前辈,我很抱歉。

文章已经删除。请诸媒体不需再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