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路1187号原圣玛利亚女校

中山公园西南侧,长宁路1187号,曾经的上海著名女子教会中学——圣玛利亚女校,后并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宁分校区,由于开发商的不当开发,这处名园如今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原圣玛利亚女校共有7幢历史建筑,其中重点保护对象的钟楼(图中右边爬满常青藤的建筑)还在。   “圣玛利亚女校……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也许会被尘埃染污,受风雨侵蚀,或破裂成片片碎石。”这是张爱玲在就读圣玛利亚女中时写的一篇作文里的感叹。一生几多飘零病逝异国他乡的张爱玲显然不会想到她昔日的母校如今真的“破裂成片片碎石”。

与上图对应的校门

圣玛利亚女中原名圣玛利亚书院,成立并命名于1881年。1923年在白利南路(今长宁路)自建校舍并迁入新校,改名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学校招生对象多为中上等家庭的女子,旧上海滩的很多名媛淑女、红极一时的影星都出自这所学校。张爱玲于1931年进入圣玛利亚女中就读,1937年高中毕业,在这里度过6年时光。

如今,昔日古朴幽雅的校园早已不见踪迹,现场只是被围墙围着的一个大工地。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公示4M023圣玛利亚女中东华大学长宁路分校长宁路1187号1923年

7幢历史建筑中,只有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的钟楼一幢房子还存在,有2幢已经被完全拆除,现场只剩一堆瓦砾;另外4幢只有墙体和部分门窗残留,满目疮痍;所有回廊建筑全部荡然无存。

据中山公寓的居民徐阿姨介绍,圣玛利亚女校旧址草坪南面建筑风格优美的1号教学楼2005年被拆除;2006年8月,草坪西侧一排三栋宿舍楼的最北一幢被拆除;2006年10月,开发商又拆除了除钟楼外的四幢保历史建筑的屋顶。

历史建筑被破坏,有关部门对此反应不一。长宁区房地局房屋质量监测站负责人表示,得知历史建筑被拆的消息,他们当即到现场进行制止,并要求开发商予以恢复。

长宁区规划局有关人士却认为,圣玛利亚女校旧址保护建筑只有一幢,即钟楼所在的一幢,其他建筑都是保留建筑。“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是有区别的,我们规划部门已经让开发商有效保护保留建筑,至于如何保留那是开发商的事情。”

文物保护专家、上海市文管委地面文物管理处副处长孔立三认为,“著名校舍旧址应该作为整体保护,它们需要一个整体氛围。”

185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琼斯女士在上海虹口礼拜堂后设立一座女校,命名为文纪。刚开始,文纪只有8名学生,上午学浅易的《圣经》和《四书》,其余时间学习纺织、缝纫、烹调、园艺等。10年后,另一名传教士———美国基督教圣公会格兰德女士,为纪念故世的丈夫俾文先生在上海又设立一座女校,并以其夫“俾文”名之。这里的女学生们除了学习圣经、国文、算术以外,还学习缝纫、刺绣。1881年文纪、俾文两校合并成立圣玛利亚女中(St.Mary’sHall),校址在万航渡路圣约翰大学校园内,第一年招生28人,首任校长为中国人黄素娥女士。新校舍建在梵王渡圣约翰书院后面,整个校园的建筑呈古希腊风格。此时的圣约翰书院和圣玛利亚女校仅一墙之隔,然而除了星期日在教堂分座“做礼拜”之外,男女学生从不允许交谈。学校开始时招生40余人,以后每年陆续增加。1931年6月25日圣玛利亚女校举行50周年校庆,此为学生表演。也是50年前即上海自有女校之初的女学生装束及其上课情形。1885年女校附设育婴堂,黄素娥兼管其事。1900年,学校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仅有一名学生朱静贞毕业。1908年添设师范科、图书馆。此后圣玛利亚女校有较大发展,正式成立英文部、中文部和音乐部,学制定为8年。1920年购买白利南路70亩地建造新校舍(今长宁路凯旋路口)。1923年,圣玛利亚女校迁入白利南路(今长宁路)新校舍,并改名圣玛利亚女子中学,招生对象多为中上等家庭的女子。到1929年为止,学校共计有八年制毕业生100人,师范毕业生17人,初中毕业生137人,高中毕业生145人,中文特级毕业生63人。这时的圣玛利亚女校,已经成为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学校完全按照美国式方法教育:除必修课外,还有宗教活动,家政训练和音乐舞蹈表演等选修课,传授西方上层社会的礼仪、社交知识。它一年学费一般学生是84元,相当于普通工人10个月的工资;专学西文的一年学费是168元,其他伙食、杂费尚且不包括在内。这样高的费用,普通人家显然是难以支持的。自此,圣玛利亚女中开始成为继中西女中后的上海第二所贵族教会女校。1937年借南京路大陆商场临时上课。1939年圣玛利亚女校又在圣约翰大学校园里建斐蔚堂(Grave’shall),学生全部走读。1952年7月上海市教育局接管了中西女中和圣玛利亚女中,并把两校合并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而原圣玛利亚女中的校址上则建立起了一所新的大专院校———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后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部。1985年,华纺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学校同时为中纺分部。1999年8月,该校被并入东华大学,成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长宁分校区,共占地面积64000平方米,一直至今。------圣玛利亚女中校史

昔日的圣玛利亚女校

1931年6月25日圣玛利亚女校举行50周年校庆,此为学生表演。也是50年前即上海自有女校之初的女学生装束及其上课情形

圣玛利亚女校1930年代的毕业生合影

(0)

相关推荐

  • 【漫步老院校】之四

    [漫步老院校]之四"圣玛利亚女校"旧址 根据史料:圣玛利亚女校,旧上海时的著名女子教会中学,创办于1881年,前身是文纪女中与俾文女中,校址在万航渡路圣约翰大学校园内(现华东政法大 ...

  • 被低估的巨人 | 基兰达约

    WEIBO:森雅艺术馆 微店:森雅艺术馆 今日头条:森雅艺术馆 INSTAGRAM:senya_gallery www.triceratops-design.com Domenico Ghirland ...

  • 【沪说】写在圣马利亚女校的“再生”之际

    [沪说·第27期] 丁酉年·立夏刊 本期为一刊双发,敬请关注同日推送的另外一篇<城事·上海地铁哪条线最拥挤?> 长宁来福士中庭,圣马利亚女中校园已经拆毁的建筑的复制建筑效果图(题图,来自网 ...

  • 往事如烟:天主教会学校引进先进理念,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教会老照片集锦

    这是一个赏心悦目.与众不同的公众号 在晚清民初时期,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腐朽统治,体育锻炼根本就没有提到学校教育的正常日程,体质教育观念非常落后. 教会学校的体操活动 天主教会传入中国后,积极引进现代 ...

  • 变迁|从裨文女塾到市三女中,上海女子学校的那些莺莺燕燕

    讲起上海的女子中学 能想到的就是满嘴跑英文的老上海名嫒们 宋氏三姐妹.唐瑛.张爱玲-- 报得上名来的几乎都贴着女子中学的标签 旧时上海女中最多的时候有18所 现在讲起女中只能想到市三女中 为什么是市三 ...

  • 133 波兰(3)-克拉科夫

    波兰的故都,建于700年前,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波兰的第三大城市.克拉科夫的中央广场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也是最能感受波兰地道的地方风情的地方. 克拉科夫古城的瓮城 建于1548年. 古城纪念 ...

  • 老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中学,圣玛利亚女校!

    在经过几年的开发和修缮工作后,2017年6 月,全新的长宁来福士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式完成.整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内含一个1000平方米的大草坪.两栋大型商场.三栋甲级写字楼,其中还包括了在原 ...

  • 【建筑可阅读】长宁路1155号(原1187号):圣玛利亚女中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的这座著名的钟楼,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人来人往.荒芜颓败,如今像溪流般来往其间的,早已不是当年女校学生们青春的面庞.在建筑遗留的骨骼之下,新的血液与肌理已然重生.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文旅 ...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

    香港路59号原上海银行公会大楼,始建于1925年,由中国建筑师过养默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前部有三层,中间五层,后部七层,正中为五开间科林斯式立柱构成的柱廊,柱高两层,挑檐上部有三层,三 ...

  • (35)绍兴路5号原朱季琳住宅

    绍兴路5号上海版权局,1949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华商电气公司老板朱季琳,是洋派人物,信天主教,而且要求全家人都入教.十几个子女中,有的从小就被送到法国教会学校里读书,回沪后在上海天主教会任职.他 ...

  • (35)虎丘路20号原亚洲文会

    博物院大楼原为亚洲文会(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公和洋行设计,砖木结构,1933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竖向构图,底层石砌墙面,以上各层用青砖砌清水墙.入口券门.八卦窗.2层栏杆.压顶等为中 ...

  • (17)东长治路505号原雷士德工学院

    原雷士德工学院位于商丘路的东长治路505号. 雷士德工学院建筑由德和洋行鲍斯惠尔(E. F. Bothwell)设计,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9900平方米.主建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呈&qu ...

  • (17)东大名路378号原耶松船厂

    原耶松船厂是英商在中国设立的船舶修造厂.1865年在上海成立.开始时是租用上海与浦东两船坞公司的设备并加以修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扩充规模,改良设备,增强修造船舶的能力.1892年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 ...

  • (15)浙江北路191号原公审会堂

    原公审会堂位于海宁路的浙江北路191号.   浙江北路191号原公审会堂,国民政府高等法院 公审会堂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公审会堂.国民政府高等法院,现使用单位为上海医疗器械九厂,位于浙江北路19 ...

  • 中州路102号原华童公学

    中州路南起武进路,北至虬江路.长300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筑北段,以中原地区习称命名中州路,南段命名赫司克[格]而路(Haskell Road).民国32年(1943年)南北两段统称中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