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两性机器人,正在影响人类社会?

文/陈根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科技的介入在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走了温度,人们越来越孤独,人类的情感需求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而两性机器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微软小冰框架下的“虚拟男友”仅公测上线7天,就招揽了118万的人类女友。她们与其分享甜言蜜语、生活习惯,而它只需要识别关键词、机械地回答、表示关心体贴,就可以收获人类的欢心。

从这个角度来看,两性机器人确实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非自愿独身者,由于不同的非自愿原因而无法找到伴侣的人,比如晚年丧偶的老人、残障人士和性功能有缺陷的人。两性机器人可以协助他们解决性问题,并给他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但进一步来看,基于硅基的两性机器人,要产生并利用碳基生物的情感却绝非易事。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人类的行为输入,训练其数据,仿造人类“捏造”主观经验,用人工智能的办法,解构人类的“孤独和爱”,但人工智能却没有几亿年的进化史留在人类身上的刻痕,没有生物的直觉和本能。两性机器人或许能复制人们的情感,却不能创造情感。

事实上,任何的机器人学习都需要一个既定的目标,即便是AlphaGo,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给它一个目标和大量的数据,令其能通过深度学习捏造经验。而情感的需求却难以定义其目标的,正因为无法预测的随意性,但又不是简单的随机,非理性的原创性,而非顽固的逻辑,人类才与众不同

人是不完美的,人的性也是不完美的,但机器和算法却可以是完美的。所有完美都是相似的,都是雷同的,甚至是乏味的,因为完美是有标准的,但不完美才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原因。

或许,对于两性机器人来说,当人们得到了控制的快感同时,可能也失去了失控的快感。人们得到了绝对的安全感,永远不会被抛弃被拒绝被冷落,但同时我们也拒绝了那种很独属情感的不安。两性机器人之所以不能代替人类,就是因为它没有不爱人的权利。而自由意志才是人类真实的证据。

此外,当仿生的两性机器人开始走进人类的社会时,还将带来改变的,是婚烟关系的巨大变革,婚姻不必然取消,却必然成为一种多元化的存在。

当两性机器人足够代替伴侣时,男性女性一直稳固的“共生关系”将变成一种持平的“竞争关系”。或许再不复“家庭”的观念,因为每一个由夫妻双方组成的家庭,届时都将变成社会上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性需求的渴望也会大大降低,因为不管男性女性,其人造伴侣都能够“绝对服从”,并且能够被高度的“私人定制”,而性作为独属人类的行为却具有多样性,这个世界上甚至不在少数的人会对异常的性行为感到满足,两性机器人会不会终究因为机械的局限性而损伤了人类的性的探索与好奇,还未可知。

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市场,两性机器人的到来毋庸置疑。两性机器人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性产业的一部分,科技的潜入也会给性行业带来变革,并影响人类的性文化。

(0)

相关推荐

  • 张之沧丨人工智能对家庭伦理的冲击与解构

    人工智能对家庭伦理的冲击与解构 节选自<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1年第1期[专家特稿]栏目,全文可在"知网"或"超星"下载 摘要丨人工智能.机器人学 ...

  • “性冷淡”的社会需要有温度的两性文化

    儒家讲"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佛家讲"缘起性空".道家讲"无名天地始".儒释道分别这样说过. 昨天,2020年元月2号,腊月初八,佛陀成道日 ...

  • 单身这么久,我早就爱不动人了

    2021-08-25 09:09 新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崔斯也,头图来自:<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是一种"当代宗教&quo ...

  • 成功的学校,永远是优秀的人想要为之工作的地方

    2018年,中国获得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全球第一.在参测的79个国家和地区中,这些15-16岁的中国学生,取得了阅读.数学.科学全部三项科目第一.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有人欢喜,有人冷静. ...

  • 陈根:机器人导盲犬——导盲新可能

    文/陈根 前不久,上海一位50岁的盲人阿姨因导盲犬排便问题被小区居民多次投诉.这一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对盲人群体的关注,也引起了对导盲犬的关注. 导盲犬作为一种经过严格训练的狗,属于工作犬,在一定程 ...

  • 陈根:寿命延长,人类能走多远?

    文/陈根 追求生命永续是人类长期以来的愿望.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在欧洲中部,即便是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平均预期寿命都大幅提高,在21 ...

  • 陈根:机器人外骨骼,或将成就无障碍行走

    文/陈根 机器人外骨骼已经对无法行走的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或将帮助行走障碍者们更方便地行走,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虽然电动外骨骼在沿着平坦地面行走时能够自动帮助移动佩戴者的腿,但大多数外骨 ...

  • 陈根:机器人给药,精准治疗未来已来?

    文/陈根  20 世纪中期,著名物理学家 Feynman就提出了分子机器的设想,预测未来只要把纳米机器人放进人体的血液中,就能自动抵达病灶进行手术,治疗疾病. 在将近一个世纪后,Feynman的分子设 ...

  • 陈根:阴谋论,暴露社会不安的心理基底

    文/陈根 在面对未知威胁,重大灾难.战争,难以置信的财富积累等问题时,人们惯于在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世界,从而产生了某种信念固执,阴谋论因此有了市场.疫情无疑为阴谋论提供了沃壤. ...

  • 陈根:机器人如何预测机器人?

    文/陈根 同理心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是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也是指人们将心比心,心理换位的能力.显然,这种能力除了帮助我们认识他人和理解他人外,也给我们提供了预 ...

  • 陈根:寄生虫感染如何影响神经认知?

    文/陈根 弓形虫病是一种由普通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尽管研究人员怀疑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可能感染了这种寄生虫,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出现症状并发展成疾病.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在感染的急性阶段,一些人会出现认 ...

  • 陈根:肠道微生物影响药物疗效,在糖尿病中已证实

    文/陈根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繁多,包括了至少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分属1000多个种.肠道微生物在消化.调解人体免疫功能.抵御疾病以及生产人体必须的维生素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其 ...

  • 陈根:机器人LEO,走路飞行无缝切换

    文|陈根 双足机器人曾是科幻文学和电影的主题.在非理想地形上,早期双足机器人的形象通常是移动缓慢且笨拙的.近年来的技术进步使得它们能够在保持平衡的同时更快.更有效地移动,但是其移动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