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巧克力去上课
带着巧克力去上课
作者:李广生
上班途中,遇到一位教师,除了电脑、教材、教案等教师必带的装备外,他还带着一包巧克力。问他为什么,他说:今天是新年第一课啊。顿觉欣慰,看来这又是一位心系“生命课堂”的教师。
让教师绞尽脑汁的是课堂上教什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孩子收获什么。一怕自己教不好,二怕学生学不好,这两个问题让教师忧心忡忡。在肯定自己教的同时,他们多么希望学生变成一台学习的机器,像教师所希望的那样积极主动、孜孜不倦地学习。学生很难达到教师的要求,很难做到令教师满意,所以经常听到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口头禅。当年他们的老师也曾这样说过他们,并对他们的未来表示同样的担忧。是教师要求过高,还是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也许都不是,究其根本,是因为孩子真的无法把自己改造成学习的机器或是知识的容器。
当他们成为一个生命诞生于这个世界之后,便有了意识、思维和情感,作为一个人而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他们坐在教室里,其实并不是等待语文知识、数学知识,或是奇妙的科学知识,虽然这些宝贵的知识是如此的迷人,拥有它可以让一个人充满力量。事实上他们在等待认可——承认他们的价值、尊重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情感。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所以更希望或是更盼望即将进入教室的那个人,把他们当成一个人,给他们以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正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本身,离开这些,教育将步履艰难。
有位教师跟我讲一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她出差回来,孩子一下子抱住了她,亲热地问:“妈妈,你给我带什么礼物了?”她有些不高兴,质问儿子:“怎么也不问问妈妈辛苦不辛苦,妈妈重要还是礼物重要?”儿子委屈地说:“当然妈妈重要,”然后又调皮地说“礼物也很重要。”她很无奈,就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我不在家的这几天是不是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孩子立即耷拉下脸,说:“儿子重要还是作业重要?”随和又赌气似的补充一句,“怕我给您丢脸吧?”她一时语塞。尴尬了片刻,她掏出礼物,递给孩子,说:“当然儿子重要!你看,我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礼物。”儿子接过来,并没有表现出惊喜,虽然这是他喜欢的玩具。
这件事给她深深地触动。她告诉我,自己是那么爱儿子,视他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为什么孩子会以为她更看重学习和分数呢?为什么孩子把她对学习的重视看成是维护自己的面子?从此之后,她开始换了一种思维方式,她不再把学习视为孩子生活的全部,也不再对成绩那么大惊小怪,不管成绩高还是成绩低。她说,我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感受。我说,你无意中发现了打开教育之门的钥匙,而这把钥匙也正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心灵之门打开了,教和学才会发生。如果这扇门是紧闭的,教和学就像在两个时空对话一样,教没有效果,学没有效益;教的很累,学的也很累,最后却都没有收获。我们光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了,却没有听到学生对教师的抱怨,或是听到了也不以为然。健忘是人类的通病,走上讲台之后,很多教师就忘了自己在讲台下听课时的那份期盼了。
一个高中学生跟教师请假,准备去医院看牙,父母已经为她预约了专家。教师批准了。但听说那天下午课堂上要讨论的话题,她就立即表现出非常遗憾,还有些犹豫,因为那是她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她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的时候,教师发现她居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满怀期待的等着教师上课。教师很感动。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她好久没有体验到这种价值感了。
孩子年龄越小越喜欢上课。小学课堂上,孩子们那满怀期待的眼神,多么令人怀念啊。到了初中、高中,那眼神越来越黯淡,越来越冷漠,热情和激情退却的如此之快,让人遗憾,也让人痛心。青少年时期,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未老先衰呢,为什么显得老气横秋了呢?事实上当他们一旦从课堂里走出,其生命活力立即爆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的生命活力。
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越长、上的课越多,期待就越少。僵化的教学方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功利化的教学目标、单一的评价方式,用不了几年就让他们把学校教育看透。上节课是这个样子,下节课还是这个样子,这个老师是这样,那个老师还是这样。渐渐地,他们就不再有期待,还会厌烦,甚至厌恶。被压抑的生命活力可能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发泄。
新年第一课怎么上?我看网上很多人出谋划策,很多办法应该效果不错。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坐在教室里的是一群孩子,他们有什么期待?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学习的机器、知识的容器,那就把我们精挑细选的知识带给他们。可是,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拥有完整的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真的盼望语文老师拿着一堆文章、数学老师拿着一堆习题走进教师吗?尊重经常被教师挂在嘴边,但也常常把学生的需求和情感排斥在尊重的大门之外。这样的教育是可怕,因为它会教会孩子以尊重为名而强人所难。
他带着巧克力去上课,实际上是把尊重带进课堂,把理解带进课堂、把关怀带进课堂、把温度带进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命课堂”。
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很多教师让很多教师身心交瘁,“到底怎么创新!”“有什么必要创新!”很多教师发出不满。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空间确实有限。换个角度来看——从人的立场出发,不再紧盯着知识——创新的可能是无穷无尽的。每节课给孩子一份期待,改变并不难。新的一年开始了,给孩子一份期待,也是给自己一份期待。
开了一天会,晚教研又晚了。抱歉。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