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篇)-期末冲刺丨2020高中政治期末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

第03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篇)-期末冲刺丨2020高中政治期末专题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4)专题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表现: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条件性: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但联系又是有条件的,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三、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提醒](1)联系具有客观性,但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的,我们可以说“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2)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表明人们不能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3)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不意味着联系是固定不变的。(4)人为事物的联系≠主观联系,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四、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提醒] 关于联系特点的比较: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考点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类别整体部分区别内涵全局或全过程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功能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相互转化整体与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方法论强调整体时: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部分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提醒]①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②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ƒ“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说法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发展,不一定是推动。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二、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及特征(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2)方法论: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考法提示】做非选择题时将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作为知识依据回答即可,系统优化的方法一般带有以下情境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特别提示】系统优化的方法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不同在于,系统优化的方法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从是否体现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上来进行区分。第8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一 发展的实质和趋势一、发展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特别提醒】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二、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从新事物自身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从社会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总结(原理)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方法论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提醒] 关于新旧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1)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不能笼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2)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角度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3)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内容是事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事实上,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旧事物常以新形式出现。三、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总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考点二 发展的状态一、认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质变区别性质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根本的、显著的呈现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联系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特别提醒】1.发展是一种质变,质变不等于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2.并非任何量变都能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3.不能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或者质变比量变更重要。4.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1)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2)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5.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和结构优化。二、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即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3.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二、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区别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表现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联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提醒]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区别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个事物的个性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方法论要求①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③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提醒]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提醒]“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理论示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共性、个性结合;一般、个别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②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③借鉴经验:不照抄照搬、死搬硬套;④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经验。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考点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别联系标志词语体现的关系方法论主要矛盾“重点”“重心” “关键”“首要任务”“突破口” “中心环节”等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办事情”的要求①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体现了矛盾的不平衡性,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②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都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③无论是主要矛盾内部还是次要矛盾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的主次方面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方向” “大局”“性质” “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等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对“看问题”的要求矛盾的次要方面支流不忽视支流【易错提示】澄清认识,分辨错误观点: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还要注意次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等。【理论示例】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抓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单打一;协调发展。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问题;以…为主体;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②两方面:巨大成绩…….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权衡利弊得失,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易错提示】分辨以下错误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理论示例】矛盾的特殊性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不同:具有不同特点、差异;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况下、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政策。②特色: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独特优势、比较优势。③因时因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针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身定做。四、坚持矛盾分析法第10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点一 辩证否定观一、辩证否定观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作用: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3.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易错提示】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否定;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扬弃就是抛弃;创新就是要否定一切;等等。二、形而上学否定观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2.特点:或者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简单地否定一切。[提醒]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考点二 辩证法与创新意识一、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二、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提醒]“领域记忆”,提高记忆效果关于创新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文化层面(“科学技术”“思维”“文化”)、两个经济层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政治层面(“国家”“政党”)、两个社会层面(“社会制度”“民族进步”)[拓展] 多角度透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哲学依据(1)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想问题办事情,只有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才能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反对因循守旧。(2)辩证法角度: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辩证否定观和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3)认识论角度: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