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们在伦敦,那伦敦就是北京 | 宇帆·早茶夜读307

307丨二马

宇帆金句

毕竟,面子比天大呀

爷们在伦敦,那伦敦就是北京

文/ 宇帆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

之前早茶夜读做过一期“旁观”,也就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那个系列的书单的作者基本都是来过中国游历调查的,那如果没有亲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是怎么看中国的呢?或者怎么想象中国人的呢?这周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笔下的“二马”,漂洋过海,去到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伦敦。

老马先生带着儿子马威是到伦敦继承兄长的遗产的,一间古玩铺子。在伊牧师的帮助下,租了戈登胡同温都太太家的二楼房间。温都太太的丈夫没了,和女儿玛力一起生活,还养了一只叫拿破仑的狗。一个鳏夫和一个寡妇,房客与房主,中国人和英国人,这设置看上去就是会发生故事的,也果不其然。不过,一开始温都太太可是不愿将房子租给老马父子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是中国人呐,“你想我能叫两个中国人在我的房子里煮老鼠吃吗?”中国人是会“作一切至少该千刀万剐的事情的”。

作小说的,写戏剧的,作电影的,描写中国人全根据着这种传说和报告。然后看戏,看电影,念小说的姑娘,老太太,小孩子,和英国皇帝,把这种出乎情理的事牢牢的记在脑子里,于是中国人就变成世界上最阴险,最污浊,最讨厌,最卑鄙的一种两条腿儿的动物!
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
中国是个弱国,中国“人”呢?是——!

在伦敦的中国人多是工人和学生,工人有爱国的和不爱国的,两党各看不顺眼,学生有内陆来的,也有华侨的子孙,他们爱国却不明白国势。可无论是哪一派的人,来到英国,就会学着用英国人的方法办事儿。可我们的老马先生跟谁都不同,身处异文化,老马保持姿态,坚持不合作,要将自己的人生哲学贯彻到底。

温都太太家吃饭有固定时间供应,老马刚去就睡过了头,可即使饿得咕咕叫,也绝不主动讨吃的,还要叼着烟袋做出一番惬意样子,毕竟,面子比天大呀。老马是个官迷,看不起做买卖的,可却异常在乎自己“掌柜的”这个称呼,他称铺子里打工的学生李子荣为“伙计”,坚持传统经营绝不打广告,铺子赔了钱,李子荣劝他多进点儿货物,老马却觉得他实在是俗气得很,“有时候赚,有时候赔;买卖吗,那能老赚钱?”不得不说,老马先生真是个“佛系boy”。

赵园老师曾形容老舍笔下的“老中国的儿女”:“他们的生活目的,不在于取得没有得到的,而在于小心翼翼地保守住已有的;无论智愚贤不肖。他们多半没有‘非分之想’,不愿也不敢苟取苟得,他们聊以自慰的,是自己的知足,与世无争,是个本本分分的老百姓。

老马先生就是这么个人。尽管在伦敦,英国人讨厌他,华人也不待见他,甚至儿子也有些看不起他,可老马就爱遛遛弯,养养花,逗逗狗,兜里没钱也时不时要请客吃饭,乐得做个“伦敦的第一个闲人”。

下雨不出门,刮风不出门,下雾也不出门。叼着小烟袋,把火添得红而亮,隔着玻璃窗子,细细咂摸雨,雾,风的美。中国人在什么地方都能看出美来,而且美的表现是活的,是由个人心中审美力放射出来的情与景的联合。烟雨归舟咧,踏雪寻梅咧,烟雨与雪之中,总有个含笑的瘦老头儿。这个瘦老头儿便是中国人的美神。这个美神不是住在天宫的,是住在个人心中的。所以马老先生不知不觉的便微笑了,汽车由雨丝里传过去,美。小姑娘的伞被风吹得歪歪着,美。一串灯光在雾里飘飘着,好象几个秋夜的萤光,美。他叼着小烟袋,看一会儿外面,看一会儿炉中的火苗,把一切的愁闷苦恼全忘了。

本周主题书

2019.6.03~2019.6.09

「二马」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断魂枪

下期主题

迷羊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