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随心 | 有一种色彩, 叫作“摩洛哥”,造就了全世界最美的梦


有人说,有一种色彩叫“摩洛哥”

摩洛哥是上帝打翻的调色板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专属的颜色

相约美丽的春天,我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们一起来到这座非洲西北部的临海国家,开始了一场行走斑斓色彩、感受万千风情的魅力之旅,去做一个全世界最美的梦。

第一站
卡萨布兰卡-白色小屋

卡萨布兰卡意味着“白色小屋”。提到卡萨布兰卡,人们立即会想到那部经典老电影《北非谍影》,多少人怀着对浪漫的憧憬以及对电影情节的向往来到这个地方。

一早,步出四季酒店后门,来到壮丽的大西洋海岸。一群欢乐的摩洛哥少年在踢球,快乐地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很快球便被踢到我们跟前,老姐我绝不示弱,飞脚踢球,眼睛盯着前方,球却飞向侧面,打他个猝不及防。运动真是最好的沟通工具,一下就拉近了我们距离。

去 Rick's Café ,是为了电影《北非谍影》中最经典的那句:“世界上有那么多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酒馆,她却偏偏走进我的酒馆”。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那个遥远、神秘、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名字至此走进多少人的心里,让多少人期待那美好的邂逅。

时空仿佛穿越到过去,今天的dress code是黑白古典,是否会有一个美丽的邂逅呢?

虽然电影并非真的在此拍摄,但作为英格丽·褒曼的忠实影迷,老板将餐厅装潢带入了电影中诠释的异国风格,让餐厅大红特红 。如果没有提前预定,你很可能被婉拒在门外。

服务生穿着电影里的服饰,每上一道菜都能准确地用中文报出菜名,还能用中文和我们聊上几句。临吃完饭,客气地说一声“辛苦了”。

卡萨布兰卡最著名的地标建筑要数哈桑二世清真寺(La Mosquee Hassan II),它是全球第三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直接建在海上的大清真寺。

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哈桑二世国王在位30多年,国王品德高尚,勤政爱民,在人民中极具威望。

国王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真主的指引,因此他决定要在摩洛哥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以感谢真主,并将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清真寺由法国设计师设计,10000名艺术工匠、2500多名工人参与建设,建造过程耗时七年,可同时容纳两万名男性穆斯林和5000名女性穆斯林礼拜祷告。那样的场面蔚为壮观。

主体大殿地屋顶可以通过遥控开启闭合,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抵抗海水的腐蚀。夜间,这座70层楼高的世界最高宣礼塔发射出一道射程30公里的镭射激光,指向麦加。

第二站
马拉喀什-赭红之都

驱车三个多小时抵达赭红的旅游之都马拉喀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这个名字取自柏柏尔语,意思是“上帝的故乡”。也有一说“马拉喀什”意为“红色”,原因是当年建造城墙之时使用的岩石是赭红色的。

入住世外桃源的拉比拉德庭院别墅,私人管家已经为伙伴们布置妥了午餐餐桌。品尝当地特产,用塔吉锅或叫揭盖锅(是一种陶器汽锅)配上各种香料烹制的鸡肉、牛肉或羊肉。

穿大街过小巷,去体验地道的摩洛哥浴。这可是一件不能错过的美事。摩洛哥Hammam是一种传统的浴室,平时穿着保守的摩洛哥女性在浴室里都会“坦诚相见”。这种“共浴”文化历经数百年的历史,在社区内仍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阿甘油涂抹在身上使人联想到小磨香油的味道。浴后再来一杯当地著名的薄荷茶,清爽温暖。

清晨的马拉喀什,鸟鸣啾啾,被满团长喊起来:“倩娃儿,快来听听鸟叫,接接仙气儿吧!”

于是头不梳脸不洗牙没刷,来了一套全素颜......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薄荷香味......

区别于红色主色调,在一片红色围城中藏匿着一处神秘的别墅花园——马诺尔园林(也叫伊夫圣罗兰花园)Majorelle Garden。它是由法国设计师Jacques Majorelle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设计,这是一座用斑斓的色彩搭建起来的花园,他特别调配了一种蓝色为花园打底,这种颜色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马若尔蓝”。园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位于花园正中的一间蓝房子,房子外牆是蓝黄白三色的配合,搭配伊斯兰式的雕刻,创新出类却又不显突兀。

但使其声名大燥的却是另一个法国人——Yves Saint Laurent ,YSL的创辨人兼设计师,他和他的同性伴侣在1980年买下这座花园,这里是YSL永恒人设计灵感来源。

蓝色小屋中展示了伊夫圣罗兰的手稿,叙述着他与他的同性伴侣的爱情故事。

第三站
非斯-黄色小镇

非斯古镇,摩洛哥最古老的“皇城”,宗教文化中心,北非第一座伊斯兰城市。这里就像是《一千零一夜》故事中所描写情景的再现。

走进非斯,仿佛走进时间隧道,这里有9500多条小街,有的狭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当地老人领着大家穿行其间,“走了,走了”!不断清点着队伍,熟练地用中文招呼着大家。我们一点也不敢疏忽,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迷失在迷宫中。

这里有世界最古老的学位颁授大学——卡鲁因大学。喧嚣的尘世被关在门外,门内则是从不曾被磨灭的神圣气息。

非斯的手工艺是这座老城的灵魂。在非斯老城纵横交错的老街里到处散落着各种传统手工艺人,从铜器制作到马赛克雕琢,从布艺纺织到皮革洗染……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著名的臭染缸。说是大染缸,其实确切地说更像排兵布阵颇具规模的矩阵。制皮,熟皮,染色,揉搓,风干,非斯的工坊延续着几千年来的传统工艺。历经反复揉搓踩踏和清洗晾干,历时几个月才能完成一块颜色鲜亮的皮革。这些工坊藏匿于非斯老房围起的空地上。进入老房门,人手一只薄荷叶。正好奇它的用处,一股刺鼻的气味直冲过来,赶紧在导游的示意下把薄荷叶塞在鼻子里,举在鼻下,否则就要被熏晕。

原来每一个染缸里面装的是鸽子粪和牛尿!根据一代代染夫的经验,这样能有效去除动物毛发,而又不会破坏皮革的纹理质。看着在骄阳下或赤脚或皮裤或赤身的染工们,心里除了震撼还有些许心酸。

夜幕降临......

伴着宣礼塔传出的吟诵声,喧闹声渐渐散去,非斯的夜静谧如画。

意犹未尽,一天的逗留似乎对这个故事多多的老城来说太短了。

撰文/倩娃儿

此篇文章刊登于《澳中商圈》2019年5月刊,悠闲假日 Leisurely Holiday,P24-P2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