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回谁家过年?这才是终极解决之道!

教育·美文·感悟

-1-

曾看到过一则新闻:

来自乌鲁木齐的小葛和来自广东的小苗都是独生子女,两人结婚后定居长春。

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时两人因过年回谁家而吵了几架,一气之下离婚了。

此时二人结婚仅半年。

-2-

类似的事儿真的不新鲜。

每到年底,双独夫妻“回谁家过年”都会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因此离婚的也许不多,但因此闹矛盾的确实不少。

而目前的解决方式,无非两种:一是轮流坐庄,今年去你家,明年来我家;二是一家一个,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不过,这两种方法,也是各有缺点。

轮流坐庄,必然有一家的老人会在大年夜独守空房,其孤独可想而知。

各回各家,也许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双方老人的需求,却让小两口不得不年年分离。

尤其有了孩子之后,孩子跟着谁回哪个家同样是一个难题。

-3-

可以说,无论“回谁家”,都称不上是最优的答案。

那么,是不是此题无解呢?

也不是。

如果我们变“回老家”为“来新家”,问题也许就能够解决。

小两口谁家也不去,而是请双方的老人来自己家过年,这样既能够照顾大年夜全家团聚的传统,又能够增进双方家人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就算住房紧张,也可以采取到饭店聚会和宾馆住宿的方式解决,其成本跟夫妻反目比起来,恐怕还是小得多。

-4-

如果我们理智地想一想,就会发现现在的双独夫妻如何过年的矛盾还是小事,再过几年,当他们的父母步入老年时,“先照顾谁的父母”才是对他们更严峻的考验。

在社会化养老仍然不尽人意的当下,将来双独夫妻奔波于工作地和双方的老家照顾老人,其难度可想而知,产生的矛盾也将更大。

而上面的过年方式,完全可以照搬到将来的养老问题上。

让双方父母向子女的工作地靠拢,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以子女的婚姻为纽带,双方家庭在一起“抱团取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各方面的养老压力。

多攒点钱,在孩子工作的城市买一套小房子,最好和孩子保持在“一碗汤的距离”内。

甚至,在孩子找对象的时候,也要考虑对方父母的脾气秉性,因为将来很可能会有更多的接触。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晚年的幸福度。

-5-

所以,现在的“回谁家过年”只是双独家庭将要面临的诸多难题的一次预警,根本不是哪一方让步或者双方的互相理解就能够解决。

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未来的生活重新做一次设计,做到未雨绸缪,才不至于到时候乱了方寸。

春节的时候,多想想这事,真的比到谁家过年的问题重要多了。

作者:遗君明珠,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