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论语#4.9【2016-9-20】

#每天学论语#4.9【2016-9-20】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è)衣(è)恶食者,未足与(yǔ)议也。”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圣人之道,却又耐不住困苦清贫,以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谈经论道的。”

【微言微感】

到哪山,唱哪调。

经济条件允许,吃得好一些,住得舒服一些,穿得体面一些,无可厚非。

孔子还“割不正不食”呢?为什么要要求我们都“忆苦思甜”?

对于“耻恶衣恶食”,我的理解:问题不在于“恶衣恶食”,而在“耻”。工人穿工装,农民穿布衣,粗茶淡饭,这有什么丢人的?何必郁郁寡欢?何必怨天尤人?

学生时代,我们两个人合伙买五分钱的水煮冬瓜,蹲在操场边,把馒头沾着冬瓜水,吃得干干净净,也没有觉得丢人可耻的。在《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的饭我也吃过,那种羞耻感似乎不存在。十月份的深秋,赤脚走在校园的泥泞里,只是为了保护唯一的布鞋,那又怎么了,小时候贫穷不丢人,父母已经不容易,我又怎么可以额外苛求呢?

我初中的梦想,只是一双4.5元的运动鞋,满足我跑步的愿望。但是,我始终没有向父母张口,尽管参加完县运动会还学校鞋的时候,我是那么不情愿。

恶衣恶食,我不喜欢。但是如果力不能及,有什么好纠结?相反,穿名牌衣装,戴名贵手表,一张嘴俗不可耐,遭人白眼,一问三不知,那才是丢人的事。

魏书生敢于洋洋自得,他理发从来不去理发店,都是对着镜子,“自娱自乐”,他的西装是几十元的地摊货,每晚回家小米粥就咸菜……说这些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他不好意思,反倒有一些自我陶醉,自我炫耀。当然,我们也从没有因为这些小看人家魏书生。就像西方一些亿万大亨,穿着大裤头聚会,用白开水代替美酒,我们敢小看吗?

思绪纵横,我们回到魏晋时期,河南辉县、修武一代,一群人常常相约游山玩水,高兴时候,喝得酩酊大醉,衣冠不整,甚至赤身裸体,哪有半点文士的儒雅。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历史上赫赫有名,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想要华服美食,想要升官发财,似乎是举手之劳,但是他们志不在此。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的心翱翔在自己的思想里,乐在其中,似乎吃什么,穿什么,并没有什么重要的。

初中时候,读《居里夫人》,玛丽和丈夫埋头科学研究,醉心于反射性的研究,他们身居陋室,过极简生活,亲自干重体力活,从沥青铀矿石中提炼钋(Po)和镭(Ra)。他们很有钱,女儿的玩具就是纯金的奖章,但是他们的家具,他们的服装,他们的饮食,他们的日常生活,简朴之极。

去年暑假,我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在最美的瓦尔登湖,离群索居,自种自食,自力更生,梭罗的文字,梭罗的主张,一度让我沉醉。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颜回的境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夫子的境界。

“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这是子路的境界。

人啊,无欲则刚。当我们不在乎面子,无所谓口欲的时候,“家有豪宅万千,不如斗室一间;日食不过三斗,夜寐仅需七尺。”还有什么事情能羁绊我们的?

曾经,对必须穿校服,我不以为然。为什么要统一校服呢?为什么规定不准染发,不准戴首饰呢?这不是便面文章,扼杀个性吗?

后来,我明白了:穿不产校服不是关键,孩子是否有必要把精力浪费在“标新立异”“引领潮流”吃吃喝喝上,这才是关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眼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当我们的孩子把精力放在吃喝玩乐,相互攀比上的时候,哪有心思用在成长上?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让孩子穿得漂亮,恰恰相反,我一直主张校服要大气,雅致。穿礼服的人,和穿乞丐服的人,精气神是不样的。在路边吃地摊,和在咖啡厅喝咖啡,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不一样的。贵族气质,不是从说教开始,而是从贵族服装开始的,穿得精神,说得精彩,走得优雅,想得高雅,环境幽雅,这是有关联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