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不知不觉中,为什么就见钱眼开

        孩童时,有很多记忆。随着年龄越见长,记忆越是清晰。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来,都是相当美好。
        翻翻个人收藏,一枚银币,特别显眼。中華民国八年,廣東省造,贰毫銀幣,反面是英文,重复一遍。
        那个年代,农村从来没听到过,有幼儿园这一说。大人们,忙生产队里出工,为了挣工分养家糊口。
        小孩子,自顾自,自娱自乐。不是玩泥巴捏小人,就是野外捉蚱蜢,或者上树抓知了,知了壳还可以卖钱。
        冬天到了,那时才五岁。奶奶帮我做了一双棉鞋,纳的是布鞋底,鞋帮用的是黑色灯芯绒,又暖又好看。
        那天,大伯好心帮忙。专门找了块独轮车胎皮,剪成四小块,帮我的新棉鞋,钉上橡胶底,就可以防水了。
        我帮大伯,在工具箱里,翻找鞋钉,找到一枚递一枚。三翻两翻,突然翻到了一硬币,仔细看,是枚银币。
        那天,比穿上新棉鞋还开心。爱不释手,左看看,右瞧瞧。还特地眯着眼睛,拿到太阳光下照一照……
        时间很快,转眼就是读高中了,赤岸中学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妈妈都给两角零化钱。
        从家里,带回来一袋子米。天天蒸盒饭,配莓干菜。那两角零化钱,舍不得化,几乎都存起来了。
        学校食堂,用两个人抬的蒸笼,可以蒸饭外,也供应菜。只有老师,才可以买,学生只有旁边看看的份。
        学校厨师,是妈妈家亲戚,可以悄悄开个后门,卖我点青菜。可是我舍不得,那么点钱,紧紧捂在口袋里。
        赤岸镇里,油条店,离学校也不远。三分钱两根,记得只买过一次,用干菜一起泡汤配饭,连着吃了好几餐。
        很节俭,跟妈妈一个德性,什么都舍不得买。一个学期下来,署假回家,两角头的钱,排了一床沿。
        十五岁了,高二放寒假。姐姐,代理乡邮递员,负责全乡报纸,平信,还有挂号信和汇款单,分送到各村。
        妈妈许诺,由我代姐姐,当代理邮递员的代理,送一个寒假报纸和信,发来的工资买毛线,给我织毛衣。
        每天上午,大约十点,县邮递员,负责把报纸和邮件,送到乡里。再由我背个邮包,步行分送到各村。
        一个乡,而且是山村乡,领土范围很广哎。抄近路,走山路,日未正午开始走,夕阳西下还没回家。
        春节期间,有的人家,盼着汇款过年。汇款单比较多,必须挨家挨户送上门,盖上私章签收,才算完成。
        平时,东面山里的几个村,报纸只需扔在石北渡口,船工会帮助,托那个村的人带回去,可以省走不少路。
        一个寒假,当邮差,春节也没得去亲戚家拜年。每天需走,八至十个小时的路,春节红包也没了。
        那山路,那冬天山间的小路,天黑了旁边还有坟墓。自己的影子,拉长了极像鬼步,林中惊鸟飞,我魂还在。
        大年初一,外婆夸了我几句。还很神密地说,要给我做好吃的。你猜是什么,结果是大半碗的干菜粉条汤。
        晕哦,一肚子的喜出望见苦水。原来,那时地瓜当饭,吃多了就反胃,殃及粉条,害我到现在还不爱吃。
        终于,发邮差工资,我到乡里去领来。妈妈说话还真算数,由我自己挑,到供销部去,买来了灰色毛线。
        那天的工资,发来二十多块钱。其中零钱两张一角头,路上仔细看了一看,一张一九五三,一张一九六零。
       那票面,那样张,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的记忆里。那件毛衣,一直对我耿耿于怀,怪我有偏见。
        收藏了两角钱,从此见钱眼开。集古币,集铜钱银元,生肖纪念币,香港回归纪念币,还有方型纪念硬币。
       此后,一直藏在我身边。省城求学如此,分配工作后如此,还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拿出来欣赏一番!
                        俗夫 2021年1月17日随笔

​​以文会友  以笔理学  以德行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