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共舞精彩人生?

前些天接宝贝时,发现门口已经没有家长在等,飞快跑进去,宝贝看到我非常开心的跑过来。

第一句话就是安慰我:“妈妈,我知道你没有迟到。”宝贝的变化让我欣慰无比。

放在以前,看到有同学被接走自己还留着,她心里就特别害怕妈妈不爱自己不要自己不来接自己了,非常没有安全感。但现在,她却反过安慰我。

这一年多巨大的变化,和我反反复复告诉她,“宝贝是爸爸妈妈最爱最重要的宝贝”,并且让她感受事实的确是如此,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和《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优质教育ABC,其中A——接受,即你应该总是能够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爱他们的理论,如出一撤。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是一本理论和实践都非常强的书籍。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和人类发展系的博士,也是麦肯锡的咨询顾问,更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在加州大学等机构创办了广受欢迎的父母教育研讨班,并撰写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还在新西兰奥克兰开办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

她从心里学家的角度,奉献了75条黄金法则来协助父母们,培养自己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这本书你可以当一本育儿手册,需要哪个法则直接查阅即可,不用从头到尾翻一遍找重点。在书中,每一章的最后,都有“教你这样做”的tips,非常贴心。

这75条法则,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基础,但不能全部照搬,因为每个孩子年龄不一样,每个当下孩子和父母的情绪变化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境来灵活运用所有的法则,不能一条路走到黑。

整本书可以概括为优质教育ABC,A表示“接受”(Acceptance),B表示“界线”(BoundariesConsistency),C表示“一致性”(Consistency)

a表示接受

接受的核心是无论何时,你都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而且是全方位的,包括语言、行为和举止。也就我们常说的无条件的爱

1、区分孩子本人和他的行为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行为等同于孩子本身,会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听我的话,我就不爱你了。

这么轻飘飘一句话,对于弱小完全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打击,特别是经常这么说的父母。孩子会变得极没有安全感;变得唯父母命令是从,没有自己的主见;变得做事小心翼翼看人脸色;变得自己不愿意接纳自己,也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

这里要敲重点: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永远爱他们,即使你不喜欢他们的某些行为和选择。

你要把他本人和他的行为及选择区分开来,不能混为一谈。

尽量不要说:“如果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这样的话,可以改为:“妈妈很爱宝贝,但是妈妈不喜欢你不好好吃饭这个做法。”

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本人和孩子的行为不是一回事,把你的爱和情感聚焦在孩子的人格上,然后实事求是处理他的错误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并不会因为他犯错而减少。

管教是可以用爱的方式来进行的。

2、所向披靡的同理心

同理心广泛应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是我们良好人际关系奠定的基础。一个高情商的人基本都是富有同理心的人。

同样的,在亲子关系中,同理心的作用显而易见。

  • 缓解紧急事态,回避或驱散冲突。

  • 让孩子有被理解的感受。

  • 创造情感上的安全感。

如果你与孩子之间有冲突,不要去说教,运用同理心会让你所向披靡,一切矛盾都可以化指柔。

举个例子,孩子要去朋友家玩,但要先完成自己的家务活,他就显得很烦躁。

这个时候如果你说:“这个家务活本来就是你该做的,你肯定要先做完才能去。”

虽然你说的是对的,但孩子逆反心理就会很大。

但如果你能感同身受他的感受,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因为要做完家务活才能去蒂姆家玩(承认孩子感受)。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这么沮丧,因为当我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去做我特别想做的事情时,我也会感到不开心。”(确认这种感受)

孩子听罢,觉得父母是理解和认可自己的,内心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心里自然舒服很多。

这时如果父母加以时间管理的引导,孩子就会尽快做完家务,好早点可以去朋友家玩。

同理心,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聚焦于对孩子的理解上,说出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说理由。

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说:“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是幸福和成功的基石。”

3、父母不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很多父母在公司遇到不顺心事情,回到家情绪不高涨。孩子问父母是否不开心时父母又说没事儿,虽然这种行为是爱的动机,但效果却适得其反。

书中讲到:当你看起来心事重重,又告诉孩子没事儿的时候,这种言行不一致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和震惊。因为年纪再小的孩子都能意识到情绪,辨识出压力,体会到同理心。但当他们的直觉被最信任的成人否定,并且多次反复否定,就会让他们难以相信自己的感觉。

敏感一些的孩子,还担心自己做错什么事情,让父母不高兴。

如此一来,所谓爱的动机,非但不是为孩子好,反而会害了孩子。

所以,父母如果有情绪,就不要掩饰,而是用一种与孩子年龄相匹配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针对3岁的孩子,可以说:“宝贝我现在很生气,因为今天在工作中发生一些事情,让我很心烦。如果我现在对你态度有些不好,是因为这个原因,和你没有关系。”

针对12岁的孩子,可以说:“宝贝我今天有点心烦意乱,情绪也不好,请给我一些空间。因为今天在公司遇到一些事情,让我感到很沮丧,我要想想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你如何处理工作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以及这种情绪下如何与家人沟通,都将成为孩子日后的模板。

b表示界限

每个人都需要分寸感和界限感。书中讲到,在一个预期和规则既清晰又合理的家庭里,孩子们最终会感受到家庭带来的安全感。

1、教会孩子区分目标和方法

当你正在忙着做饭和端菜时,孩子却在一旁吵着要喝牛奶。如果是用心的父母,就会通过这件事区分孩子的目标和方法,并告诉他如何操作。

这个案例中,孩子的方法是吵闹,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喝上一杯牛奶。

你需要告诉孩子,想喝上牛奶的目标,通过吵闹这样的方式来获取,父母是不认可的。

告诉他,等妈妈把菜端好放到桌上腾出手了,再帮他冲牛奶,但不可以吵闹。

这只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父母如果遵循将目标和方法区分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定会让孩子也养成终身受用的处理问题的好习惯。

2、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给孩子指明方向

管教孩子目标之一就是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是不可以被接受的。

比如,关于红灯过马路这种危急生命的行为,父母自然再三告知,但有一种情况很多家长却习以为常。

比如,当孩子不高兴时对你大喊大叫,你却在保持克制的情况下还与孩子沟通,这无意中就是在默认:孩子可以通过大喊大叫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对话。

最好的办法是父母立即停止对话,等双方都平静之后再来沟通。因为当父母的回应和行为符合孩子预期时,他就会重复这个行为。

另外,孩子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罚。

比如不听话愣是在客厅里踢球,把花瓶打碎了,就要承担一天或几天不能玩球的惩罚。但是惩罚要有合理性,太大的惩罚孩子做不到,太小又起不到作用,所以惩罚时要斟酌好。

父母要时刻记住: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成长才是。

3、让孩子尊重、关心和友善的对待家长

孝道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现在不少家庭孩子却是小霸王。

他们很多事情都要依着自己,好吃的自己霸占着,不高兴时会打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或者朝父母发火等等。如果从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长大后也难以成为一个孝顺的人。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父母自己。是父母无意识间,日复一日对孩子的纵容造成的。

如果身在局中看不清楚,那就跳出这个框框:假设孩子一生气就发火的沟通方式,就是日后与他人沟通的模式,你是否可以接受?

如果不可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立即停止与孩子沟通,等平静后,实事求是指出孩子的错误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以及如何改正。

用充满爱的言语和行为,告诉孩子,他这样对待爸爸妈妈的方式,让爸爸妈妈不舒服,甚至感到难过。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友善的对待父母和他人是一种美德。

c表示一致性

一致性意味着说到做到,你的行为是可预测的。

有一个概念是地心引力,也就是你扔某个东西,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落到地上,你可能会继续扔看是否会发生同样惊奇的情况。同样的,孩子也会这样去试探父母底线。

1、言出必行

这个规则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如果你不能或者不会强制执行你对孩子制定的规则,那就不要制定这样的规则。

第二,遵守你的承诺。

在这两个前提下制定言出必行的规则,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权威、有榜样力量、带孩子变得轻松不少的家长。

言出必行最大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减少孩子对你边界的挑战,带孩子自然省心很多。

2、培养自我意识

培养自我意识是建立自我觉察的必经之路。

就如书中所讲,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情绪诱因、假设和预期等,那么就很难承认我们的错误,做出有效的回应。

比如当我们和孩子打招呼时,他没有搭理你,这个时候你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和身体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认为“他无视我”,那你可能就会感到沮丧,甚至恼火,但如果你认为“他是专注于手上的事情,没有听到我说的话”,那你就会变得更有耐心。

时常去关注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言行和内心达到一致性,是一种修炼。不管是在亲子,还是在其他的关系当中,都一样重要。

3、行为连贯一致

此规则和言出必行类似,当我们行为连贯一致时,孩子教育中很多困惑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网上有一个妈妈就把这个规则运用得如火纯青。

这个妈妈从小在孩子眼里都是说话算数的人,所以在很多家长和孩子斗智斗勇焦头烂额时,她就显得轻松很多。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她就一定会把饭收起来,两餐中间除了喝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吃。所以她孩子吃饭问题从不用操心。

再比如孩子不好好做作业,她就要剥夺孩子做作业的权利。因为孩子知道她妈妈言出必行,后果只能自己承担,所以就抓紧时间做作业。

运用这个规则需要注意底线,就是不要制定你不能或不愿意执行的规则,不要施以你不能或不愿意执行的处罚。


在地产行业有一句格言:真正重要的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类似的,亲子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关系,关系还是关系。

一段关系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一个人改变了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跟着变,如此才能和谐统一。

但优质父母并不是完美的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要过于自我审判和焦虑,因为教育孩子不是天生就会,它是一项可以后天习得的专业技能。我们需要从错误中学习,努力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自己不断地成长来调整与孩子的舞步,达到同频,共舞精彩人生!

正能量慕珂

与你一起狠狠改变自己~

阅读|亲子|理财|成长|蜕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