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叶片发病初期为橙红色近圆形病斑,一叶多达几十个,病斑逐渐扩大,天气潮湿时病斑处变肥厚,叶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生出淡黄色变紫黄色毛状物,每个病斑上可生出几十个毛状物,一旦破裂即散发出许多黄褐色粉状锈孢子,此后病斑变黑,引起叶片枯死脱落。幼果上发病,果变畸形早落,停止生长。新梢果梗、叶柄被害时,引起新梢枯死,落叶落果,致使减产。发生规律:梨锈病为转主寄生,在梨树上形成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到桧柏上,侵入桧柏枝叶,形成冬孢子,次年春遇到雨水,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再随风传到梨树上,经过一定时间形成性孢子器,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小孢子而侵染梨树。传播距离2.5~5公里。小孢子遇干燥条件易死亡。防治方法:在梨园周围5公里以内彻底清除桧柏,铲除梨锈病寄主;在新建梨园区,应禁种桧柏。在不能砍除桧柏的风景区,应在春雨来临前剪除桧柏上的病枝,并喷1~2次4~5波美度石硫合剂。冬季、早春及生长期及时刮除病皮,消除病源,要求做到及时和彻底。刮后用10%菌毒清水剂50倍液消毒,然后用波尔多液保护。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及时排水,合理修剪,改善树体营养,加强梨树病虫害的防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从7月起,要经常注意摘除病果,消除菌源。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盛期的3、4月勤检查,发现叶片上有橙黄色病斑时开始喷药,连续喷2~3次。有效药剂有20%三唑酮乳油2000~2500倍液、10%氟硅唑水乳剂1200倍液、2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硫磺胶悬剂200倍液等。发病原因:发生梨树黄叶病的地块,土壤的PH值往往大于8,这样容易形成土壤板结,由于这类土壤属碱性土壤,使土壤中的Fe2转化为Fe3降低了土壤中能够被树体吸收的Fe2的浓度。同时,由于土壤中Ca2的浓度较高,抑制了梨树对Fe2的正常吸收,最终导致树体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缺少含铁催化酶,不能正常合成叶绿素而形成黄叶。1、增施有机肥料。通过增施农家肥料、秸秆还田、梨园生草等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为根系呼吸和吸收创造条件。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植株诊断,确定缺素种类,然后建立专用配方,制成专用肥,进行科学施肥。既可矫治土壤缺素的危害,又提高土壤的整体肥力水平。3、合理灌溉。做到适时、适量,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70%,促进根系生长和对铁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防止黄叶病。4、改良土壤质地。在土壤粘质地区,可用粉煤灰炉灰或细沙局部改良土壤质地;在土壤过沙地区,可使用粘质土壤调节土壤质地,创造土壤疏松、通气良好的生长环境。5、土壤施肥。6~7月份,在距树干30cm处挖环状沟,每株施入硫酸亚铁0.5kg、尿素0.2kg,埋土填沟,施后即灌水。6、喷施硫酸亚铁或枝干注射。春季梨树发芽前,在枝干上喷施浓度3~5g/kg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生长期或叶片初始褪绿黄化时,用0.1%尿素+0.2%硫酸亚铁或1%柠檬酸铁溶液进行叶面均匀喷洒,每星期一次,连续3~4次,也可用强力注射器0.2%硫酸亚铁枝干注射。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侵犯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