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法名家都把这个字作为学习书法的基础,终有所成

学习书法有没有规律可言?当然是有的。古人在学习书法时,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学习的。只不过,在有了楷书以后,更多的人则是以楷书为学习的基础。北宋时期的书法名家米芾在刚开始学习书法时,就是以唐人的楷书为师法对象,他学过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人的楷书,而南宋至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学习书法时,也是以楷书为学习的基础,他对楷书的学习,则是以“永字八法”为根基的。

提起“永字八法”,很多人都知道它,“永字八法”当中包含了书法中八个主要笔画的写法,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即:(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即点→横→竖→撇→捺→勾→挑→折的笔画顺序。

相传,在东晋时期,王羲之也在早年的时候就以“永字八法”为基础学习书法,有人说,他在练习“八法”的过程时间长达3年之久,也就是说,王羲之就一个“永”字,就写了3年时间,可见他对书法学习的耐心和信心是胜过常人的。《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意思是说,王羲之用了十五年时间,专攻这个“永”字的写法,只有懂得了这个字,其它字的写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后来,王羲之将这个“永字八法”的方法一直传授下来,到了他的第七世孙智永时,也对“永字八法”作为学习书法的秘笈,精心学习,并且发扬光大。据说,智永为了学习书法,曾立誓学不好书法不下此楼,“退笔冢”的记载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学习书法的故事。后来,智永终于将“永字八法”整理出来,但他却把此法传授给了唐初书法家虞世南等人,而虞世南经过学习和体悟后,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大书法家。

唐代书学家张怀瓘说,“八法”起源于隶字(八分书或楷书),“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就是学书者为什么总是要以“八法”为学习基础的原因了。后来,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等人,都在儿童少年时代均以“永字八法”为学习的基础,他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也都形成了个人的“八法”之妙,如“颜体八法”、“柳体八法”、“赵体八法”等,这就是学习“永字八法”所带来的效果。传说,赵孟頫在早岁的时候就“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想,并且从”八法“处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以至于成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永字八法”,由一个“点”开始,引出了其它笔画的写法,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由小到大的体验,更是前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也是后世学习书法的必备教材。有的人可能觉得,学习书法必须要从“永字八法”开始吗?这个问题虽然要因人而异,但很多学有所成的人,却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他们从这里体悟到了书法的真谛以外,还懂得了书法的所有笔法都包含于其中,故而使书法学有所成,历史名家是如此,何况乎我们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