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11日,洛宁分为洛南、洛北两个县。洛河以南为洛南县,县委、县政府驻西山底村。温绍孔任县委书记,曲书城任县长。下设禄地、西山底、底张、崇阳4个区,依次为一、二、三、四区。当时,陈谢兵团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豫西,这大好形势就是“天时”。县委、县政府的驻地西山底村位于景阳川深处,进可以出峪,退可以入山。这便是“地利”。1945年,西山底村曾经是中共领导的洛南抗日办事处的驻地,老根据地人民对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这可以说是“人和”。洛南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三大有利因素,所以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不到半个月,国民党区、乡级政权土崩瓦解,各村农会纷纷建立,民兵发展到数千人,土地改革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0月中旬,陈谢大军南下后,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裴昌会指挥6个旅进犯豫西。他们在月底前,相继占领了阌乡、灵宝、陕县、渑池。洛南县匪霸武装闻风而动,11月1日在中山镇(今兴华村)袭击县土改工作队,县委组织部干事张兴华不幸遇难;11月3日围攻在麻院村的四区区干队,3名区干队员在突围时牺牲。面对突变的局势,县委、县政府立即集中力量清剿匪霸武装。但是,狡猾的敌人忽然又不见了踪影。县独立营分几路四出侦察,寻机进剿。豫陕鄂三分区(驻地在嵩县寺庄,洛南县属之)也来通知,说近期将派一个营来支援剿匪。11月下旬,传闻国民党军已从卢氏出发,沿洛河两岸东进。县委、县政府面对严峻的形势,将底张区、崇阳区的工作人员和农会干部撤到了西山底村。同时,为防万一,在禄地区涧口南部的建果山设了个山防区(王绍杰任区长,驻地在大木场)作为后方,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粮食、食盐及其他物资,以备不时之需。12月中旬,有消息说国民党军一个团已经进入洛南县,甚至还有人说就驻扎在中山镇西边不远处。但是,也有人说那是地霸武装弄了几套军装穿着吓唬人。县委、县政府不敢大意,将县、区的党政军人员及农会干部、民兵秘密撤到了中方村和北村一带。县政府秘书赵同云、财政科长郭一夫奉命带领少数工作人员、部分农会干部和一些民兵留守西山底村。12月19日凌晨,县独立营副政委廖聪秀率领第一连从中方村出发,去中山镇一带侦察、剿匪。拂晓,他们到达通天沟岭上,见远处有一支队伍缓缓走来,有人说是三分区派来的那一营援兵,有人说那些人行动不像解放军。双方愈来愈近,廖副政委看清对方穿的是解放军服装,于是派人联络。突然,对方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子弹雨点般扫射过来。廖副政委猛然醒悟,立即组织抵抗。但是,一个组建不久的地方武装连队,对付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明显处于下风。激战中,廖聪秀受伤被俘,连长杨俊杰、指导员郭雷、排长杜书琴等中弹牺牲。其他人员见寡不敌众,只得分散突围,隐藏起来。这支国民党军就是驻在中山镇西边的那个团,他们奉命伪装成解放军与驻在王范的另一个团,来偷袭洛南县委、县政府驻地——西山底村。这个团在通天沟岭上打垮洛南县独立营一连后,直扑西山底村,包围了西门和北门。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的另一个团从王范出发,经陈宋、赵村、翻越摩天岭,围住了西山底的东门和南门。两个团的国民党军从早上打到午后,终于攻进了北门和东门。赵同云、郭一夫,率领部分干部、民兵拼死从南门冲出,登上杨岭,进入南山。国民党军进入西山底村后,恼羞成怒,抓捕了县妇联干部李文英、曲书城的父亲曲鸣都等108人。后来,廖聪秀、李文英、赵发荣(磨头农会主席)等6人被枪杀于王范西门外,其余人员被送往“西安劳动集中营”关押。当天,洛南县党政军工作人员、农会干部、民兵及家属近千人被压制在中方、北村的狭窄地带,处境十分危险。县领导决定趁夜晚秘密向南山转移。夜定后,长龙般的队伍在黑暗中顺着岭根向西南方向前进。途中,不少人由于寒冷、饥饿而掉队、失散。但多数人跟随县领导经张凹、土桥洼、杨树岭、大梭树坡,进入了南山。他们如猛虎归山,脱离了险境。至此,洛南县原来的4个区有3个半沦为敌占区,只有禄地区部分地区仍然控制在人民政权手中。1948年2月初,张逢溪被任命为副县长。当时,宜阳西、涧口一带仍有小股土匪活动,县委派他与新任区长党炳坤带领区干队到山防区守卫后方。县委书记温绍孔、县长曲书城坚持在陈吴峪后边的架子岭(今沙坡岭)一带指挥对敌武装斗争。2月15日,“洛宁县剿共司令部”大队长张国威纠合1000余人,向架子岭进攻,妄图夺取那里的物资。在梨坡(位于三益寨北)一带遭到曲书城率领的县独立营伏击,大败而归。20日,国民党洛宁县县长黄海容、“剿共司令部”副总队长韩青海、大队长张国威所部,随裴昌会部79团分别从梨坡、神道坡(位于潘窑村南)向架子岭进攻。温绍孔、曲书城率独立营占据有利地势分兵迎击,后又在敌人撤退时进行包抄,取得全胜。2月24日(正月十五)下了大雪,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县委决定由副书记张士遇、公安局长马子明和二、三、四区的区长带领各区区干队,护送老弱病残人员和非战斗人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物质条件较好的山防区暂住。这支300多人的队伍经过一昼夜行军,于26日来到大木场。张逢溪、张士遇、马子明研究决定,把老弱病残、缺乏战斗力的100多人安置在界岭上的一个大山洞里。那里四周是原始森林,道路崎岖难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有10多个武装民兵把守,十分安全。2月27日,天气放晴。有敌人尾随三分区王参谋等人追到了大木场。张逢溪、马子明见敌人众多,命令公安局秘书孙俊声带领少部分人向西转移,以便迷惑敌人。其余200多人随他们向东转移。在宜阳县韩王坟,县委副书记张士遇、副县长张逢溪召集在场的县委委员、各区区长以及分区王参谋等人召开会议,决定往豫陕鄂三分区驻地嵩县寺庄转移。经过一夜在雨雪中行军,这支困乏之极的队伍在拂晓时到达了嵩县陶村。在那里,他们遭到了嵩县土匪武装马青发部围袭。张逢溪、马子明率领大部分人员突围到达寺庄,县委委员、一区区长党炳坤,武委会主任贾念祥和分区王参谋等49人遇难。3月3日,韩青海、张国威带千余匪徒进攻东王沟和架子岭,企图夺取那里的粮食和物资。洛南独立营占据有利地势,顽强抵抗。下午,敌军在三益寨抢掠后,仓皇退去。温绍孔、曲书城接到侦察员报告:裴昌会部国民党军已经开始向西撤退。独立营的战士们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纷纷表示要彻底消灭地霸武装。3月6日,分区副政委甘德洲、参谋长郭继联率基干团(团长戴定江、政委沙夫)在洛南独立营配合下,将制造陶村惨案的马匪围歼于涧口寨,并生擒、镇压了匪首马青发,为在陶村牺牲的同志报了仇。3月9日,基干团和洛南独立营从谷圭村出发奔袭中山镇,俘虏敌大队长张国威、刘玉堂、支队参谋长李杰及以下300余人。这一仗将洛南土匪、地霸武装消灭殆尽,局势基本稳定下来。4月初,三分区基干团和洛南独立营开始向洛北进军。他们先是发动龙头山战斗,俘获匪首杨文吉、张金生、锁正水及100余名匪徒。4月15日,他们又实施史村战斗,全歼国民党县长黄海容部。黄海容和民团团长孙占元等40余人被击毙,敌副总队长韩青海,大队长贺书礼、张振京及以下800余人被俘。缴获机枪10余挺、步枪700余支。从此,洛南、洛北川区、原区再无大股匪霸武装的立足之地。5月1日,洛南县在赵村召开万人祝捷大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剿匪的胜利。大会表彰了作战有功单位和人员,审判、镇压了韩青海、刘玉堂等几个血债累累的匪首,释放了一批胁从分子。大会宣布成立洛南县独立团,县长曲书城任团长,县委书记温绍孔任政委。大会结束后,中共洛南县委、洛南县政府把驻地定在了樊村(今赵村镇樊村)。6月初,洛南县独立团在洛北小街村歼灭国民党流亡县长王子民卫队数十人。此后,洛南基本无战事。6月上旬,中共豫西区党委、豫西行政公署、豫西军区在鲁山县成立,洛南县隶属于豫西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县委、县政府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向恢复农业、商贸、教育以及支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48年秋季,各村成立护秋小组,打击敌特破坏,帮助群众搞好秋收。政府以贷款形式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农具,保证了秋播顺利进行。冬季,洛南县建立消费合作社,组织人员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商户正当权益,市场逐步得到恢复。11月,洛南县在禄地区寨根村举办教师培训班,学员结业后全部分配到各村小学任教。年底,各村小学全部开课。1948年,洛南县政府在陈吴、赵村、西山底设立了粮食供应站,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运送军粮,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洛南县分三批为第二野战军输送了600多名合格的兵员。洛南人民子弟兵在解放全国的战斗中英勇作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49年3月1日,洛南、洛北两县合并,恢复洛宁县建制,洛南县用血与火书写的历史结束了。虽然那段历史只有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但那是洛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变自己命运与敌人决战的历史,那是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那段历史烽烟滚滚的主旋律,将永远响彻在洛南大地上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洛宁历史上的十个“第一”
作者简介:张泽民,1949年生,陈吴乡陈吴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