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脉诊” 重点总结

 一、脉分三部五脏

脉有三部,曰寸、曰关、曰尺。寸部法天,关部法人,尺部法地。寸部候上,自胸膈心肺咽喉头目之有疾也。关部候中,自胸膈以下至小腹之有疾也,脾胃肝胆皆在中也。尺部候下,自少腹腰肾膝 足也,大肠小肠膀胱皆在下也。皆《内经》所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而理势之所不容间也。其候岂不易验哉?

二、脉有七诊久侯

  七诊者,诊宜平旦,一也;阴气未动,二也;阳气未散,三也;饮食未进,四也;经脉未盛,五也;络脉调匀,六也;气血未乱,七也,故乃可诊有过之脉也。九候者,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三为九候也。浮以候表,头面皮毛汗腠之属也;沉以候里,脏腑二便骨髓之属也。中者,无过不及,非表非里而无疾之可议。中庸,所谓天下之正道者也,反此者病。

三、诊脉三要

  诊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得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毛之间者,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按之,脉伏于肉下者,阴也,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而取之,其脉应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六部皆然。

四、脉察六字

  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为脉之神机也,不明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毛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

五、具体脉象

  求脉之状,奇偶而已,奇者单求,偶者对举。单求无配,代牢之类;对举反证,浮表沉里。

  【浮脉】浮体泛泛,皮毛之位,轻按便得,漂木之义。

  【沉脉】沉轻按无,重乃应指,深按有力,犹石沉水。

  【迟脉】迟脉来徐,呼吸三至。

  【数脉】数脉来亟,呼吸六至。

  【滑脉】滑体圆净,往来流利,荷上水珠,圆神不倚。

  【涩脉】(音涩) 又名 ,迟短蹇滞,来急去散,至至带止,三五不调,刮竹相似。

  【实脉】实乃充实,举按有力。

  【虚脉】虚乃空虚,举按无力。

  【洪脉】洪者倍常,大而满指。

  【细脉】细者减常,一线之比。

  【紧脉】紧者紧急,坚而搏指,如转索状,则弦有力。

  【缓脉】缓谓纵缓,中软不急,如丝在经,则弦无力。

  【长脉】长为修长,如弦之直,越于本位,两头出指。

  【短脉】短为短缩,不及本位,喻之如龟,缩头藏尾。

  【促脉】促为催促,数中暂止。

  【结脉】结为交结,迟中暂止。

  【代脉】代为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自远,良久复至。(止数有常,非暂之比。)

  【牢脉】牢本坚牢,沉弦大实,不上不下,牢守其位。

  【革脉】革为皮革,浮弦大虚,如按鼓皮,内虚外急。

  【弦脉】弦如琴弦,国中末直,其来挺然,而不搏指。

  【动脉】动乃摇动,短滑数备,上下不分,连动中位。

  【散脉】散者不敛,浮而满指,按则分散,而不团聚,亦类解索,散无统纪。(有或二条三条而至者。)

  【伏脉】伏为埋伏,骨外筋里,三按俱无,(三按者言浮中沉也。)推筋而取。

  【芤脉】芤乃革名,浮大无力,因按而知,中空傍实。

  【濡脉】(音软)濡者不坚,浮大无力,按随指下,减去头尾。

  【微脉】微为微眇,较细不及,似有似无,蛛丝相类。

  【弱脉】弱软沉细,比虚不及,全无起伏,扶持不起。

六、脉象主病

  浮脉主表证,为风为虚为暑。浮而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反恶寒者,疮疽也。左寸浮,伤风发热,头痛目眩。左关浮腹胀。左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右寸浮伤风喘咳清涕。右关浮脾虚中满。右尺浮风燥下焦,大肠秘结。

  沉脉主里证,邪气在脏也。沉细为少气,沉滑为宿食,沉而迟者为痼冷,为寒气痛也。寸沉胸中停冷冻饮料。关沉胁痛。尺沉腰寒足痛。疮疽得沉脉,为邪气深也,难治,溃后稍可治。

  迟脉主气血不足之证,为寒为虚。新病得之则正气虚甚,久病得之可治。寸迟为气短。关迟为脾胃虚寒不食。尺迟男子为肾虚便浊,女子不月,总为脏寒泻泄,小腹痛,腰足重。

  数主热,为火,为疮疽,为烦渴,为燥结。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燥。数脉见于无病之时主有疮毒。寸数头目之火。关数为脾热口臭,胃火呕逆,目热,肝火所致。尺数小便黄大便秘。

  滑脉主痰气痰呕痰逆之证。妇人太阴脉滑主有胎孕呕吐。平人脉滑以弱是有胃气,无病。

  涩脉主不足之证,为虚,为伤精,为败血,为耗气。寸涩为阳虚头痛。关涩为腹痛,脾气不营运而饮食不化。尺涩为脚痹,腰膝沉困无力以行。女子脉涩,无孕主血少,有孕主胎痛。

虚为不足之脉,血气俱弱,为饮食少,为四肢倦,为自汗盗汗。寸虚为惊怖恍惚之证,关虚为脾胃不食,尺虚为肾水不足精滑之病。

  实为有余之脉,实脉主气壅食积内痛,伏阳在内,燥粪狂言。平人脉大实主有痢疾来,宜先下之。平人脉实者不病,病患脉实为邪气盛,经曰∶邪气盛则实。久病脉实者凶。

  疮疽人脉实者急下之,以邪气在里故也。

  洪脉主血实积热之证,为疮疡,为燥热,为火盛,为口干渴,大小便难。平人脉洪大为病至,宜先清利之。

  细脉为不足之证,为元气虚,为濡泻,为脱精,为骨痿寒湿。痰火病患脉细数者凶。

  长脉主气有余,为内实,为身热有汗。伤寒得长脉欲汗而自解也。长而缓者百病皆愈。

  短脉主气血不足,为内虚,为气短不足以息,为宿食壅滞,为胃气弱。短则气病,诸病脉短皆难治,为真气不足故也。

  紧脉主邪气盛,为诸痛。浮紧身痛可汗之,沉紧腹痛可下之。紧亦主癖积。凡紧多是痛与积。

  缓脉为胃气之脉,主安和无病。浮缓为风邪,皮肤不仁。中缓为胃气平和。凡病见缓脉为不治自愈。诸病脉缓者将愈,为胃气回也。

  促脉为阳独盛而阴不能相和也,为火炽,为痰塞,为怫郁,为血气不疏通。不已为疮疡发斑疹。促为阳盛故也,退者佳,不退者危。

  结脉为阴盛而阳不能入也,为思虑过多,为脾气不充,为宿食积滞,为四肢不快,为气所妨,阴凝则结。

  代脉为一脏之气绝不能动,每至本脏一歇,而余脏代动,此为元气绝,为必死之人也。妊娠亦有代脉者,此必二月余之胎也。痛甚之脉得之者不可准也。

  牢脉沉而有力,动而不移之名,牢为元气将绝者凶。为气喘息促,为皮肤着肿,为七情六极。

  牢而疾为发热,牢而迟为发寒,迟疾不常寒热往来。见牢脉者危。

  弦脉为邪盛。弦缓者平脉也,弦紧者痛也。弦脉主疟主积。寸弦为头痛,关弦为胁痛腹痛,尺弦为疝痛。

  革脉为不足,沉伏实大如鼓皮曰革。革易常度也,为阴阳不交之否,为崩为陷,有妊为坠,为胀满为下脱,为中风感湿之疾。

  芤脉为不足为失血。寸芤主吐衄血病。关芤呕血。尺芤下血。

  微脉为气血不足。久病患脉微易治。平人脉微为虚,微脉见者可补益。寸微心虚少气恶寒。

  关微脾胃虚,食少四肢乏力。尺微为泻泄少精崩漏。

  弱脉为气血不足,犹愈于微脉。弱脉见者亦宜补。形气盛而脉弱者危,不尔为殃。二脉皆不足也,为虚之甚。

  动脉为神气不安,主惊恐悸怖,为脱血虚劳。

  伏脉为积癖气不通畅,为宿食痞气,女人为 瘕,为真气不行,邪气积伏。

  濡脉为血气不足之证,为表虚多汗,气怯力乏,濡泻为伤湿。寸濡惊悸。关濡少食。尺濡为泄下,元气虚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