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48:蜈蚣形田舍
蜈蚣形因其后山沿河匍匐形如蜈蚣而得名,只是在井潭片人们不不叫蜈蚣形,而是叫牛公神,这是方言的结果,歙南基本上称蜈蚣为牛公,赋予了这条千足虫一个威猛的形象,而在方言中“神”和“形”是同一个音,于是牛公神和牛公形就分不开了。到底应该是牛公形还是牛公神?我倾向于牛公神。往往地名都有来历,牛公神与神话传说有关,如果神化为山或地的形状,而“形”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这次去牛公神是去给舅公拜年,听说舅公舅妈都已经93岁高龄了,无论怎么忙也得去给老人家拜年,祝他们老俩口健康高寿。
从源口沿着小源河一直往里走,不多时就到了牛公神,当村庄进入视野时,我们已经拐弯来到了村前,路里边一间矮小的石屋闪现在眼前,五十年前用油漆隶书描写的“蜈蚣形合作店”标牌还是那么鲜艳,感叹那时的墨汁才是真正的墨汁,现在的墨汁写在墙上不到一年就褪色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真搞不明白。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些大点的农村有合作商店,卖一些农村人的生活用品和农资。
村口有个停车场,这里只有一个商店,当然现在都是个体的啦。往前通往白石库和朱村,往右有一座石桥,过了桥就是真正的牛公神。我在张昀的陪同下去拜访了老舅公,和他老人家聊了聊,就往朱村去了。
由于山道上开车,紧挨着牛公神的田舍一闪而过,倒是出朱村时,田舍的景观着实抓住了我的双眼:
一直往西南走的小源河在这里拐向东被前面陡直的峭壁及近垂直挡住,将小源河挡了回去,镜光反射一样形成一个大约只有三十度的夹角,小源河又弹回西南方向,折过来不足百米,又遭遇大山阻隔,打了个旋涡后拐向东南,相信发大水时,这段河道一定汹涌澎湃,别有一番景致。
河对岸,由悬崖天然形成的河道上,一个古朴而略显破败的小山村掩映在一片古树林之间,村背后可能就是那条像极了的牛公山了,长长得,低低矮矮得,扒在河的东岸。这个小村就叫田舍,说是这里曾经有良田几亩,祖先依田结舍,逐渐发展而来,过去进出朱村的古道是经过田舍的,也有人说这里历史上是个驿站,有田边驿站的意思。
马路这边通往田舍村有百来级阶梯沿这边悬崖边下到河底,再沿河底上行大约百来米有几块平整的地,感觉那就是历史上可以种稻的田。在地头有座桥,单拱,水泥浇注,跨度不少于三十米,但这座桥两边的桥基明显是原来的石拱桥的桥基,说明这里历史上应该是一座比较大的石拱桥。
小源河急湾里架着一座千年古桥,桥对岸就是天然的山崖河磅,河磅上有个小小的古村落,在苍天古树的呵护下陪伴小源河的涛声,几百上千年来,涛声依旧,比小桥流水人家更显得激情荡漾,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扑面而来,这就是田舍,也是下面这张画的创作源泉。
有诗为证:
《田舍春早》
夜来春雨到天光,
晓起晨雾绕膝傍。
倚杖过桥踏青去,
小源两岸更新装。
注:
1、天光,大清早的意思;
2、小源,田舍村前的小河称小源河。
作品欣赏:作品为范特西湾根据田舍地理特征创作而成,取名为“田舍春早”,将诗意用画笔完满地展示给观众。
上一村: 歙县白石库
下一村: 歙县岔口朱村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