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从庖丁解牛中何以能获得养生的道理?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提刀四顾、踌躇满志等成语皆出自庖丁解牛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文惠君看到庖丁解牛何以能悟出来养生的道理?我们今天读之又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我们还是先欣赏一下庖丁解牛的故事吧。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 养生主》

庖丁就是今天所言姓丁的厨师,古代的厨师首先要负责宰杀活物,孟子曰:“君子远庖厨”,就是因为君子有仁爱之心,见其生,不忍看其死,所以远离庖厨,当今男子常以此作为不下厨房干家务的狡辩之辞。

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并用,动作娴熟,姿势优美,节奏明快,简直不是杀牛,像是在进行歌舞表演。梁惠王都看呆了,不由惊呼:“嘻,技盖至此乎!”这句叹问,也是对庖丁解牛技术的高度赞美。

庖丁回答梁惠王的话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包括自己学习解牛的目标、经过、经验、感受,梁惠王从庖丁的话中得养生,野狐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庖丁说自己所好的是道,超过了一般的技术追求,这是庖丁的学习目标,他学解牛,把目标定在彻底掌握牛的生理结构,依规律而行,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不只是简单的杀死牛,乱砍乱剁了事。

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学习任何一门技艺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庄子道与技的论断对后世艺术影响深远,纵观各门类的艺术大师,无不以本门艺术的道为最终追求,仅仅掌握一点技巧到处炫耀的艺人,都是二三流的半瓶醋。看来还是要把目标定得高一点,眼不高,手是不会高的。

庖丁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也就是大家都一样,庖丁并没有特异功能。三年后庖丁已经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这背后无非是勤学苦练,此点虽未明言,想想谁都应该明白。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不是风一吹就出来了,背后都是辛苦的汗水。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庖丁练到了闭着眼睛解牛的高度,他以神遇,不以目视,完全是按牛天然的结构来运刀,在牛的筋骨之间游刃有余的行刀。有如此水平,庖丁每次到了筋骨交错的地方,还要神情专注,动作轻微,小心谨慎地运刀。

当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水平很高时,常犯的错误就是掉以轻心,这正是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初学开车的司机不会有大事故,虽然技术不行,但非常小心,大事故常是技术熟练后谨慎不够所酿成的。庖丁如此高的水平,也常保持高度的谨慎态度,这是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

突破难关,顺利完成任务,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字里行间流露着一种成功的喜悦,一种对自己解牛工作的热爱之情尽在其中。

只有热爱,才能做好。对自己的工作如果没有兴趣,只是应付完成任务,怎能如此完美的完成任务。庖丁把解牛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次次的艺术行为,他陶醉于自己出色的表演之中,享受着自己一次次成功的解牛过程和最终的成果,他高超的解牛水平,与他对这一工作的热爱有着直接的关系。

最后,庖丁“善刀而藏之”,这是对职业热爱的一个细节,对职业中所用工具不爱惜,能真正的热爱这一职业吗?

庖丁所言,某种程度是在用自己的事情含蓄地向梁惠王进谏,梁惠王也不笨,他竟然从中明白了“养生”,对此该如何理解?

梁惠王所说的“养生”,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健康长寿方面的养生。其养生指在乱世苟全性命的问题,作为国君,养生自然也就是和他们魏国在朝灭一国,夕亡一邑的战国后期这样的局势下如何更长久地存在下去的问题相关。

庖丁所言,对魏惠王来说有一下几点重要启示:首先是庖丁所讲的“道”、“天理”。按规律而行,顺应天理,依据形势来处理事务,不强行,不乱来,不妄为。其次,谨慎的应对复杂的“国际”问题,刀锋避开大骨,就像避开重大的“国际”问题一样。其次,藏锋,不要锋芒毕露,需要时才“亮剑”,不把剑锋暴露在外,平时要“善刀而藏之。”

当然健康长寿的道理也在其中,在梁惠王更多的是感知国家的治理和当时复杂形势的应对问题。

庖丁解牛所包含的道理,对今天治国和应对国际问题也是有可足借鉴处,对于我们做人出事的启发就更多了,当然其中的回避矛盾,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待讨论。

经典常读常新,见仁见智,野狐所言,一孔之见,望能砖陈玉现,不吝留言赐教。

(0)

相关推荐

  • 梦中的蝴蝶&庖丁的刀!-庄子 | 第五天

    扫描二维码解锁完整视频 文字整理:西瓜

  • 养生主:庖丁解牛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128篇.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 庄子《庖丁解牛》赏析

    庖丁解牛 <庄子·养生主> [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 庄子“养生”之要义

    庄子"养生"之要义 --节选自<正叙庄子的"道"> 要说庄的"道",先得分析一下大家所熟悉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养生主 ...

  • 善刀而藏之,当止则止的精妙收场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 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积累

    [重要实虚词梳理] 庖(páo)丁 厨师 为替文惠君解牛.手之所 -的地方 触,肩之所倚 倚靠 ,足之所履 名作动,鞋踩,膝之所踦(yǐ),砉(huā )然拟声词向 通"响" 然, ...

  •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孟子>研读第2讲: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1 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孟子阐述的仁义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义利之辩强调的是不能唯利是图:认识孟子阐述的与民同乐的思想和民 ...

  •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孟子>研读第3讲:梁惠王(上)解读2 教学内容:梁惠王(上)解读第五至七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孟子"仁者无敌"的理想和依靠仁政统一天下的主张.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和治 ...

  •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孟子>研读第4讲:梁惠王(下)解读1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一至四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了解孟子对人君田猎以时.钟鼓有节.与民同乐的观点:理解&q ...

  • 《孟子》研读第5讲:梁惠王(下)解读2

    <孟子>研读第5讲:梁惠王(下)解读2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五至八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了解什么是"王政"及王道和仁政的内涵: ...

  • 《孟子》研读第6讲:梁惠王(下)解读3

    <孟子>研读第6讲:梁惠王(下)解读3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九至十二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理解用贤图治和依靠专家并让专家学以致用:实施仁政才能得民 ...

  • 《孟子》研读第7讲:梁惠王(下)解读4

    <孟子>研读第7讲:梁惠王(下)解读4 教学内容:梁惠王(下)解读第十三至十六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诵读原文.进行文字训诂和义理阐发:认识国际关系中小国要自强自立,要争取独立自主:治国要练 ...

  • 潘波涛 | “仁义”“利”与“国危”:论孟子应对梁惠王之问的政治逻辑——兼论《孟子》首章主题

    一."国危":孟子与梁惠王共话国家治理 <孟子>首章,历来受到重视.因其重要性,及行文需要,现全文引录如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 ...

  • 易经(291)齐威王远比梁惠王更厉害

    易经(291)很多笨老板在公司开的车比高管都差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十朋之龟,这是一个量化的单位,古代曾以贝为钱的量词,两贝为朋.十朋就是国家重宝了,非常贵重之物. 天底下挟贵以自亢 ...

  • 梁惠王眼着的利与身后的名

    战国是一个大争的时代,梁惠王的魏国又处于四战之地,即使其不想打仗,也会被四面的强敌所扰,经过文.武两侯的建设,魏国本来的实力在那个时候已然是第一阵线,特别是吴起在魏的时候,向东向西都打得齐秦两国认输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