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何简称鲁

山东为何简称“鲁”?鲁为迟钝、莽撞,山东人傻吗?

齐鲁晚报

2020/12/16

15:30

鲁 字 辨 析

京 博 文

鲁为周代国名、地方文化名、姓名、山东省代称,《现代汉语词典》释鲁为迟钝、莽撞义。难道山东人真傻吗?绝对不是。但当代山东人质疑过吗?还真没有。我现在不但要质疑之,还要纠正之。考鲁字本义应出自地名。鲁为何形?地在何处?得名于何时何事?今解析如下:

《说文解字》:“鲁,钝词也。从白,鲞省声。”其释义、形、音皆错。林义光《文源》释古鲁字:“从口,不从白,彝器每言‘鲁休’‘钝鲁’,阮氏元曰:‘鲁本义盖为嘉,从鱼入口,嘉美也。’”林氏、阮氏解鲁之形、义皆对,但释义过简,人不能明。三千六百年前的成熟汉字甲骨卜辞就有鲁字,上为鱼形,下为河口形。有人以其下部为器皿形或人口之形。皆误。又有人以阮元“从鱼入口,嘉美也”之解析,理解为“人吃鱼,感到味嘉美”,猜测鲁字本义为“鱼味美、嘉”。这种猜测是错误的。鲁既是古地名,就必须考虑其本义应与得名之时之事方位有关,且应在鲁字出现之前很久远(也许是几千年)。溯查鲁名至迟应出现于五千年前,因为四千八百年前,黄帝与蚩尤发生蜀(涿)鹿之战,后世追述记载有:“蚩尤败走,死于鱼口。”(《焦氏易林》)“执蚩尤,杀之于中冀。”(《逸周书·尝麦篇》)鱼口者,鲁也,为地名,下部从口,不从日或白,楷化作曰。蚩尤死难地称为“绝辔之野”“重聚”“蚩尤肩髀冢”,实为三名一地,在今巨野城东九里的堌堆村,位于大野泽东,其东不远即为“获麟堆”,再往东数里即巨野旧县治,今名故县村,位于嘉祥县城北数里,古名山口,正是大野泽东与河接连处。嘉祥在商代称“周方”(产玉之地,见拙作《周人源自山东嘉祥》)。周公封此而名鲁国,西周和春秋鲁国国君墓皆在嘉祥,曲阜连属,考古有据,为鲁之初都地。考古学者李峰、燕生东等人皆证鲁之初都不在今曲阜市。《史记》记周公东征时,收到成王派使者送来的唐叔献的嘉禾,让他再献给鲁地的先公后稷、公刘庙,《史记》一处记为“鲁天子之命”,一处记为“嘉天子之命”,《尚书·序》记为“旅天子之命”。由此可知鲁、嘉、旅三字音同义通,于省吾、孟世凯曾予认定。甲骨卜辞没有“嘉”字,表吉祥用“左女右力”之形,生男为吉,生女为不吉。《说文》解汉隶的“嘉”为:“嘉,美也。从壴,加声。”所解义、形、音皆对,但未解嘉与鲁音同义通可通用互代的关系。嘉的下部为男性(用“力”符号表示)划橹形,用口形表示河口。《善大夫鼎》嘉字作卡笼形,《虢季子白盘》作“上为鱼形,下为足形”,为人捉鱼之摹写。以后的金文皆作“上壴中力下口”之形。段玉裁注“嘉”为“陈乐”,以击鼓为奏乐,并不恰当,但也说出了嘉与击鼓的关系。旅为旗下二队(每队250船组)鲁嘉旅三字音同义通记的是一时一事一地。

上古鲁地的民众守着大野泽这鱼类丰富的宝地,既不会天天撒网竭泽而渔,也不可能跳进泽中空手捉鱼。鲁地人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之计,欲擒故纵围而不捕,使用小动作取得大收获,最后皆大欢喜,大吉大利。鲁休、钝鲁即大吉庆、大聪明之义,故记入青铜器铭文以纪念。鲁人在长期捕鱼过程中掌握了鱼怕惊扰的特性,所以在每年秋末某一晴日,相约集合两队健男及其妻,各为250船组,每船男摇橹,女击鼓,从大野泽西岸排开,向东驱鱼,泽东河口处已先布满卡笼,大鱼入笼,渔人会合后,分提卡笼收船载鱼而归,一年生计有了保障。鲁为获鱼之地,嘉为驱鱼之法,旅为渔人之组(500船组),三字记一时一事一地,皆为嘉美之义。鲁字乃嘉美吉祥之义,嘉、旅为后起之字。以鲁作声旁之字橹、撸皆与划动有关。鲁人开船驱鱼之初,岸上人送行鼓励呼喊“驾哟”,后世竞赛呼喊“加油”实为“驾哟”的讹呼。因驱鱼划橹击鼓动作单一反复,体力消耗大,人浑身湿透,赤身露体,又喜又累,会合后各自称对方“二百五回来了”,是幽默自嘲语。本义是大吉祥大智慧的鲁名,后世讹传出迟钝、莽撞义,是语言流传中的变异现象。再比如“前后往去”等字,各字都有相反的义项,古今皆然。当今字词典编者因缺乏语言学常识,只记载一方面的义项,忽略漏记了另一相反而且是原始的本义项,从而误导读者。由此可说:绝不应排除鲁字的本义项,只记讹变的义项,传达错误的知识。

甲骨卜辞记鲁、京、渔三字于同一条卜辞,三地必然相邻。京指商旧都奄京,在汶上县西南;渔为鱼台县旧治地,在今金乡县南境;鲁即嘉祥。《逸周书·殷祝解》《尚书大传》记桀逃亡之地,有中野、不齐、海、鲁相邻四地,考之正在今巨野、嘉祥境。

鲁国灭亡后,国之公族以国为姓,又有鲁文化之名,山东人以生于鲁(大吉祥、大智慧)地为骄傲。当代,许倬云等 人提出周公所封鲁国初在河南鲁山县,查该县实以“露山”讹呼为“鲁山”,周初为蛮荒之地,以周公之大功,绝不会流放于此地。该地与周公所封鲁国无涉,鲁山县人并不认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