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意外身陷重围,野战军指挥部差点被一锅端,戴润生孤军救主
1947年11月,蒋介石调集14整编师共33个旅的兵力,对活动在大别山一带的刘邓大军发起了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除这个直接威胁南京的心头大患。
此时距离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仅仅只过去了5个多月,根据地新建不久,群众尚未充分发动,难以很好地组织大规模的正面防御作战。面对国军的重兵压境,中原野战军(此时仍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处境非常被动。
鉴于大别山中心地区过于狭窄,不利用大部队的周旋和机动作战,刘伯承决定分遣兵力开辟新区,实行战略展开。自己和副政委张际春组成后方指挥所,率领野战军直属部队和1纵北渡黄河,在淮西地区进行外线作战。邓政委、参谋长李达组成前方指挥所,率领主力2、3、6纵继续留在大别山进行内线作战。同时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也在平汉、陇海一些接连发起大规模作战,调动国军救援,配合刘邓行动。
12月10日,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部和野司直属部队按照预定计划北上,并于14凌晨达到光达山西面的一个叫北向店的小镇。经过连续多日的冒雪急行军,部队都非常疲劳。刘伯承便让大家就地宿营休整,吃饱睡足了再继续上路。刘伯承年过半百,长途行军十分疲惫,刚要找个地方睡下,军政处长杨国宇就火急火燎地冲来过来大喊“首长,有敌情,必须马上转移!”
原来就在刘伯承和后方指挥部在北向店休整的同时,国军整编11师也行进到了北向店、高庙山一带宿营,两军的营地几乎就挨着。幸运的是,在夜色和大雪的掩护下,野司指挥部这100多人和警卫排目标并不明显,没有被11师发现。但安全只是暂时的,一旦天亮或被敌军侦察兵探知,在重围之中的刘伯承和野司机关绝对是凶多吉少。
其实当时担任前卫部队的中野1纵20旅已经探知了11师的行进路线,但因为电台故障,这一重要情报却无法直接传达给刘伯承。1纵司令员杨勇派出了几队传令兵冒雪送信,并令部队抢占北向店一带有力地形,掩护野司机关撤退,副司令尹先炳更是亲自带着一个团前去“救驾”。而此时知道自己身处险境的刘伯承,也非常冷静,下令部队立即走小路转移,向20旅靠拢。
大批部队的突然调动,局部的遭遇战,再加上之前的情报,担任国军总指挥的白崇禧判断在北向店一带活动的,正是中野的指挥机关,他当即下令胡琏的整编11师和罗广文整第10师向北向店合围,目的只有一个:必须堵住刘伯承。
在接到杨勇下达的掩护野司机关撤退的命令后,1纵第2旅急行军几个小时,赶到北向店南侧驻防。清晨,晚到1个小时的国军18旅在炮火的支援下,对我军阵地发起强攻。之后敌整10师一部也加入了攻击序列。几个团组成攻坚梯队轮番进攻,2旅防守压力非常之大。
杨勇给2旅旅长戴润生下达死命令“坚守阵地7小时,你的身后就是“老头(刘伯承战时代号)和总部机关,部队剩下一个人也要给我顶住!”
战斗进行到中午,2旅的处境并不乐观,面对3倍之敌,部队伤亡很大,很多阵地陷入了反复争夺。主力8团1营长牺牲,2营长负伤,连以上干部伤亡10余人,全团伤亡400余人。在战斗进行过程中,刘伯承一直待在离前沿阵地1华里左右的一个小山坡上,他坚持要等张际春副政委和中原局全部安全撤离后,自己再走。刘伯承还告诉杨勇“前方将士同命,我决不后退。你去告诉2旅,就说我在他们身后,刘伯承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阵地!”
明明知道刘伯承的指挥部就在前方不远处,但敌追击的整编11师和整10师就是打不透戴润生的防御阵地。炮火几乎将北向店一带的山头轰成了焦土,其攻击部队也未能前进一步。远在九江指挥的白崇禧看到部队整整一天攻势毫无进展,知道战机已经错过,只能仰天长叹,口中不断重复3个字“刘伯承!刘伯承!”
傍晚,支援的20旅赶到,掩护第2旅顺利撤出了阵地。而在此之前,得知总部机关全部顺利转移的刘伯承也安全达到了20旅指挥所。北向店战斗,戴润生孤军救主,以1个旅硬抗敌军3个旅的兵力,打退敌军数十次进攻,重挫号称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11师,一战成名。17日,中野外线兵团顺利渡过淮河,进入淮西,就此揭开了解放战争的新篇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