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动人的中国史》之第四章:西周的事迹
周武王
周武王打败商国,杀了受辛自为天子之后,想建设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于是着手把分据各地方的部落和小国,用天子的名义,加给他们一种封号,就是所谓“封建”。
当时封建的制度,是把爵位分为五等,封地分为三等。
五等爵位就是公、侯、伯、子、男。
三等封地,是公、侯得封地百里见方,伯得土地七十里见方,子、男得封地五十里见方,封地不满五十里的,称为附庸。
据说受封的约有一千六七百国。这一千六七百国中,大部分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虽不是周天子建立的,但对于周天子也不表示反抗,周天子既不能无故把他们灭掉,也就给他一个封号,表示承认他们存在的意思。
有些部落当初曾经帮助商受辛的,商灭亡之后,也连带的被攻灭,周天子就把这些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和灭商有功的人。这种新封的诸国与周天子关系密切,周天子很要依仗他们护卫王室,所以爵位也高,封地也大,使他们有监视旧有各小国的权能。又订定定期朝见巡查访问等办法,用来维持相互的关系,而表示王室的尊严。
封建定妥之后不久,武王死了,由儿子诵承继,这是成王。成王年龄太小,恰当天下初定,只恐不足以镇压各地的诸侯,乃由武王的兄弟旦代行天子职权,称为摄政,这是周公。
桐叶封弟
我们中国社会一向很讲究礼法,相传这周公就是规定各种礼法的祖先。
其实社会上的各种制度习惯,决不是一人一手的力量所能创立的,一定是世世代代日积月累的遗传下来的。就是现在社会通行的各种法律,虽都有文字规定,但这种文字的规定的法律,只是就社会上通行的规条记出,决不是先有文字的规条,然后通行的;否则即使勉强通行,必致发生质疑。
我们中国是农业的古国,社会上一切制度习惯,当然是照着农业上的便利来规定的。
周国注意农业最早,他们的制度习惯,当然对于后来的影响最大。周公是周代统一中国后管理政事最长久的人,他必然很用力把在西方通行的制度习惯,跟着农业的发达,推行中国各地;因此中国的礼法;都要说是他一人一手所创作的了。至于古书上写着各种制度礼仪定得十分周密完备的,也许大半是后来人假托周公持著作。
周公问道姜子牙
周公摄政的时候,中国各地尚没有十分安定,商国的后人,以及东南地方徐淮一带的野蛮民族,都乘着武王新丧的机会,起兵反叛。周公的兄弟们,又有因嫉妒而在外造言生事的,于是周公乃用兵东征,平定乱事,征服异族,费时二年,方始成功。
东征胜利之后,周公择定洛邑地方,建立东都,作为控制东方的根据地。
成王长成之后,周公乃把政权交还。成王死后,康王钊承继。成王康王的时代,中国十分太平。
康王的儿子是昭王暇,他曾带兵南征,在汉水中溺死。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大概长江流域的楚国,在周初虽受封子爵,那时已渐渐强盛,有与周王室竞争的形势,周天子用兵征伐,不幸大败,昭王因此溺死;周王室认此事是奇耻大辱,大家绝不提起,以致至今真相不明。
昭王既溺死,儿子穆王满继立。穆王似乎是一位很有作国的国一,曾征伐犬戎,制作弄法,后世或称他穆天子。
周穆王八骏巡游
后来传到历王胡,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京城里的百姓受了他的暴虐,往往数说他的罪过。历王知道了,十分厌恶,使一个亲信的女巫监视百姓,有敢议论天子的,捕来杀死,从此百姓都恐惧得很,不敢多言,甚至于在路上遇见了,要想攀谈,恐惹嫌疑只是大家看看,算是彼此招呼了。
召公劝历王道:“抑制百姓的方论,好比用堤岸来防止洪水,一时虽亦见效,但一但决堤起来,反而不可收拾”。历王不听,自信威力的压迫,百姓是无法反抗的,只要严密监视,百姓便不敢议论他的罪过了。
三年之后,京师百姓,因为压迫太厉害,实行反叛,聚众攻击历王。历王无法抵当,逃出都城,避居在彘。太子静于乱时躲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了,围住召公的住宅,要求交出太子。召公一想,我当初曾经谏劝过历王,可惜他不听好言,要遭这次劫难,连太子也被百姓仇恨,要来搜捉;我若交了太子,太子必死,那是很像我因怨历王不听好言,到此时幸灾乐祸,有意不救太子,不很妥当;若不交出,其势反为不美,不如将计就计,把自己的儿子代做太子,交给百姓,于是太子静免一死。那时周王室一时无人执掌政权,乃由召公和周公二人共同理事,历史上称为“共和”。共和十四年,历王在彘身死,召公、周公乃共立太子静为天子,这就是宣王。
宣王幼年遭过这样的大难,很受刺激,所以做了天子之后,很能够注意国政,谨慎办事,一切效法文武、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晚年和异族人战争,不幸被姜戎打败在千亩地方。
宣王死后,儿子幽王宫涅继立。幽王宠爱褒姒所生的伯服,竟把申后和申后所生太子宜臼废去了,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褒姒素性不喜笑,幽王偏要引他发笑,用尽种种方法,都不见效。最后,幽王把召集诸侯救兵的烽火点着了,诸侯望见,以为周王室有什么劫难,都派兵来救应,到了京师,却不见什么乱子,纷纷退去。
褒姒见诸侯的兵急争心的赶来,来了无事,白白的回去,禁不住大笑起来。幽王很得意,屡次烧着烽火,引褒姒发笑,因此失信于诸侯。
幽王废申后,被申后的母家申国得知了,十分恼恨,便与犬戎等异族人勾结了,来攻幽王。幽王用烽火召诸侯的救兵,诸侯又以为是幽王作戏,都不理会。结果幽王被杀,褒姒被掳,周王室所藏财宝,都被异族人劫去。后申侯立宜臼为天子,这就是平王。京师被犬戎等异族人纷扰之后,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来侵略,平王乃迁往东都洛邑。
烽火戏诸侯
历史上称平王迁往东都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东周的时候,周王室虽依然存在,然而威力不振,诸侯多不受他的支配,任意吞立功附近的小国,扩大自己的势力,互相竞争,造成春秋战争国的局面。
以上所述事迹,虽是模糊影响没有详细确实的记载可考,但已不是像前三章所述的传说了。从这里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推测:
第一,西周的祖先一向很注重农业,奠定中国农业社会的基础。他们的最初根据地是在现今陕西的南部。在文王、武王的时候,势力扩张到现今河南省的北部。周公摄政的时候,又推广到现今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的南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后来渐渐达到湖北省一带。凡是势力及到的地方,所有家作方法和一切便利农事的制度礼法,也随着推行。这样便广布了以农业为中心的文化种子于中国各地。
第二,西周初发迹的时候,常受西北一带匈奴族各部落的侵扰。在武王伐商,周公东征,武力强盛的时候,渐渐平定东南方徐淮一带的越族各部落。后来国势渐衰,又常受异族人的侵扰。昭王南征而死,是南路的失败;宣王被姜戎打败;是北路的失败;平王东迁洛邑,是西路的失败。古代中国民族竞争的情形,可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