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合集|偷窥别人一周打卡状态,带你换个角度看自媒体贩卖的焦虑!
在本周全程班和木铎背书营的每日打卡中有一个互动话题,如下:
先说回18年,针对创业邦推出的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 15 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推文,韩寒发表了如下观点,他说:任何人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加。
这条微博得到了众人的肯定,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公众号靠短短几千字的推文带出的女性生孩子焦虑、婚姻焦虑、买房买车焦虑、教育焦虑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公众号指出来并引爆这些焦虑后,引起个体的注意进而引起集体的注意,众人的注意力和焦虑感推动问题的解决,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好事。
那我们来简单欣赏一些推文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
《可怕的现实,中国男人越来越娘了》
《我生来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牛逼》
《单身人群突破2亿:我们真的不敢结婚》
《一个寒门状元之死》
中年、性别、男子气概、女性责任
教育、歧视、单身群体、寒门状元
以上只是列举的皮毛,还有更多背后积蓄了庞大负面能量的敏感词汇被以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拿来进行“焦虑营销”,一旦放大至公众的注意力范围之内,最后形成的舆论态势只会是情绪大于理智,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一个群体背后如何都不重要。
我们常常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朋友圈,什么“孩子过了30岁不结婚会被叫剩男剩女,会被排挤”、“吃XX会得癌,喝XX会得癌,最后却把攒了一辈子的钱投到保健品”。但是想想我们自己面对咪蒙、HUGO、创业邦这些公众号推出的文章给出的反应似乎和老一辈没有区别,“30岁之前,我月薪没有到X万,我是失败的”“别人都可以吃喝玩乐到处旅游拥有自己的化妆间衣帽间,我只能租小小一角落是失败的”“别人健身早睡,我晚睡贪吃贪睡就是废人”。我们的恐慌和不安以及喝完这些鸡汤后的热血样子真的就是朋友圈里的爸爸妈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有两个概念:超我与本我,它们之间有着不可调节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就会引发焦虑体验。也即:你渴望的和你拥有的,一个天一个地。但其实人是有调节能力的,如果没有人刻意放大这个矛盾,我们会焦虑会烦躁,但过一段时间就过去了。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以自媒体为代表的“焦虑放大镜”每天都准时催醒你的焦虑,加深自我矛盾。所以“贩卖焦虑”对个人发展也好,对社会进步也好都是多余、没必要的。
更何况,“贩卖焦虑”更像是一个商业概念,在自媒体人眼里它是一个充满流量的市场,有市场自然有瓜分,人人都来争夺,就会有人不择手段,事实和真相逐渐被迫让位,所以有了《一个寒门状元之死》。正如上述同学所说,在这个数据流量代替了创造力和想象力,成为了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的时代,自媒体更应该承担起责任,形成自我约束,坚持“社会利益大于经济利益”的原则……这些都很好说,但是具体怎么做?谁来做?贯彻做?似乎还没有个答案。
作为新闻学子,我们就回归新闻吧!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说过:“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理念,不能奔着美术馆、教育部或者著名小说家的寓所去,而是必须开着坦克直捣国家的神经中枢——新闻总部。”
新闻是现实的主创力量。那作为一环一份子,不管我们力量是大是小,希望我们懂得自我的不可替代性和自主性,有力量生长,成为一个有思考、有觉悟的年轻人。
如果你也想参与每周打卡,快来和全程班或背书营的小伙伴一起交流观点和复习方法、心得吧(暑假复习没状态?木铎背书营组队打卡拯救你!)
策划 | 元元学姐
总编 | 墨墨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