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

摄影 谈莉敏

◆ ◆ ◆

今日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千鸟绝痕,寒谷阳生。

临风雪舞,数九冲寒。

南枝挂柿,窗外早梅。

食饺暖心,羊汤驱寒,静体深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中国农历中重要的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冬至的古老存在,仿佛像一颗启明星,给人以安心的希望。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冬至阳生春又来,

藏之终,生之始,

宜踏雪寻梅,长歌醉饮。

摄影 谈莉敏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食俗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北方冬至吃水饺

  在我国华北和东北,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也是因为这个传说,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摄影 张小静

|南方冬至吃汤圆

  在我国东南部的包邮省江浙沪,冬至不仅是个节气,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冬至时节,要给逝去的亲人和先祖烧纸扫墓,人间的人们也要吃象征团圆的汤圆。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摄影 橙子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苏州酿酒

  在苏州人心中,团圆夜是必须要喝上一碗当年新做的桂花冬酿酒的,这样才算过了冬。于是,每逢冬至前,他们都会看着时间,买上几瓶冬酿。

  冬酿酒度数很低,只有2-4°,一家老少都可以喝,所以冬至夜里,苏州人的餐桌上往往是一家老少围在一起,人人面前放一小碗,酒肉之前,合家喝上一碗“贺冬”。

  就算是在外地工作生活,喝惯了冬酿的苏州人,也会托家里人寄来几瓶冬酿,以解乡愁。因为在苏州人心中:“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摄影 张小静

|合肥南瓜饼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冬至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坚持晚间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适量进补,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

冬至已至,春天还会远吗?

摄影 谈莉敏


来源 / 阅读公社综合整理

总监制 / 王玮

执行主编 / 张燕

副主编 / 跃升

责编 / 占华

光明日报 · 阅读公社工作室

把时间交给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