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很疑惑,为何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史发展到现在没有保留王室
封建帝制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范围最广、存续时间最长,从东方到西方,但凡有大规模文明存在过的地方都出过帝王,中国更是其中之最。
中国的封建史绵延了几千年,可谓波澜壮阔,精彩分层,比任何其他国家更悠久、更辉煌。有趣的是,近一两百年间,各种新兴的政治体制在工业发展和社会变革下火速兴起,取代了皇权,诸多发达或不发达的国家仍然都保留着王室。
近的有泰国、日本、柬埔寨、尼泊尔,远的有英国、沙特、瑞典、摩洛哥等等等等,而中国,这个帝国中的王者偏偏完完全全取消了皇室。西方人不禁疑惑,中国为什么如此彻底地摆脱皇室,中国人不怀念自己辉煌的王朝史吗?
西方人乐于讲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中国人讲修身克己、有容乃大,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西方人将中国人的恭俭视为一种卑懦的姿态,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常常提出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之类的问题,关于西方人疑惑中国不保留王室的原因很多,要从中国特殊的文化、政治、民众特性、历史发展进程讲起。
马丁·雅克
中国以儒、道、法文化治国,西方学不来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这样形容:中国是一个文明伪装成的国家。纵观中国五千多年历史,皇权统治始终遵循我国特有的文化,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主张。
秦朝主推法家,汉、宋、清尊崇儒家,唐综合儒、道、法三家之长,元、明两朝推程朱理学……王朝更迭从表面上来看是掌权者的交替,实际上也蕴含着治国文化导向的转变。
总体而言,方针策略在变,文化宗旨不变。经典的治国理念和思想精神一面不断打磨、完善着一套政治管理体系,一面随着《孔子》、《老子》、《韩非子》等文化作品广泛传承下来,千百年修正互补,在国人心中形成了大融合。
先贤留下的伟大哲思和丰富的历史经历使中国人民产生了强大的包容性和接受度,因而只要国家在运行、民生不受影响,无论皇室统治、政府统治还是团体统治,人们都很容易接受和适应。中国人讲究“舍”与“得”,安康生活之下,彻底地放弃皇室并不奇怪。
中国皇权有着绝对的权威,神权、贵族靠边站
中国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便有了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观念,从君主到平民都追求统一。因而统治者始终如一追求独掌大权,军政一体,治国理念和方针可改变,皇权地位却必须始终强大且唯一。
在受到神权、藩王等外部势力挑战时,皇权会进行打压、削弱,收拢权利,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保证不产生政权分裂,时不时就会有削藩、打压宗教事件。
如此强大的政权不可能甘居人下,也不可能与其他政治体制并存,要么掌控一切,要么毁灭,因而在推翻帝制、建立新时代政权时,皇权注定要陨落殆尽。
相比之下,西方的王室却没有这样的凝聚力和强劲职能性。西方民众的信仰从宗教而来,先有神权,后有政权,讲究“君权神授”,历史上很长时间最高权力都由教皇把控。
相较于中国政府紧缩的统筹、治理能力,西方王室的职能显得松散、有限,地方管理都分封给了公爵、贵族。
在神权和贵族势力的先后挤压下,西方王室的力量显得薄弱,很容易被边缘化、空心化,成为华丽、无害的摆设。这种无害的王室并不分摊太多权利,只是一种精神象征,因而可以与执政政府和谐并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多少中国王朝被平民掀翻车
秦以几代帝王韬光养晦,培养了百万雄狮,最终在嬴政率领下大杀十方,一统天下,可谓辉煌至极,但仅仅传了一代就因暴政被反抗的起义军推翻。
陈胜吴广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成了平民反抗皇权的旌旗,每逢朝廷堕腐、刑法残暴、民不聊生,那些生活在底层、备受压迫的平民便会抬头望一眼这面旗,拿出拼死一搏的精神去撼动高不可攀的朝廷。
东汉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元末的朱元璋起义,清末的天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多不胜数,诸多王朝都是被平民推翻的。
与将宗教作为精神信仰、将王室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西方人不同,中国的“天子”是天地之子,承天命,负责为民众带来幸福安康,本质上是为千千万万百姓服务的人,朝廷则是维护国家运转的行政机构。
因而中国人不认为执政者是不可亵渎、不可推翻的,极限条件下的起义和反抗完全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
当皇权失去应有的德行,便不配再行使权力,而有能力给人民带来福祉的,无论什么身份都能得到认同。因而最后一个腐朽王朝被推翻、新的优越模式渐渐形成时,人们的信仰没有崩塌,并不那么怀念“大清”。
中国执政者信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东汉末期,刘氏皇亲纷纷跳出来举前朝大旗称帝;明朝覆灭后,“反清复明”被前朝余党喊了一百多年。
中国历史中这种遗患比比皆是,因而新的执政者上台后,为了树立权威、保证政治稳定,常常会对前朝的余党进行清剿,以免,留下长期祸患。
中国人深谙人类贪婪、好斗的秉性,潜意识里回避几股力量绞杀给平民带来的风险,因而只能形成统一的政权。两权并立或多股势力挤兑的政治模式很难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生根,稳定发展,所以王室和执政政府不适合同时在中国分立存在。
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送走给国人留下伤痛和屈辱的皇权,不遗憾,甚至有点大快人心
上个世纪,中国万里焦土,死伤无数,差一点沦落成殖民地。庞大腐朽的清政府在百年间难堪而死,底层民众拿起刀枪。
人民战斗赶走了列强,人民战斗止息了内战,人民战斗重拾河山与安宁。最终的安定团结不是妥协和调剂得来的,而是在各种异常痛苦的革命中成就的。
建国后,中国推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和阶级革命,免除旧俗、旧务,收缴土地、钱财,平均分配资源,没有地主、没有富农、没有豪商、没有享受特殊待遇的权贵,连曾经的溥仪皇帝都与寻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一系列的革命在短时间内抹平了一切阶级隔阂,形成了一种空前平等的环境,随后,人们在慢慢发展富裕的过程中重新找到平衡。
西方多数国家并没有经历过这样彻底而痛苦的革命,只是顺从历史发展将王室与体制调和到了一起,各司其职。
王室对于西方一些国家象征着辉煌与荣耀历史,是国家的门面,但清末皇室对中国来说却代表着耻辱和不堪,所以即便人们生活渐渐富裕起来,有了架个门面皇室的能力,也不会想将曾经的耻辱供上高堂。
中国人普遍有着宽泛的包容性和接受能力,民众有着与时俱进、择优从之的优良传统,不拘泥于旧俗,更乐于着眼将来。
本质上来说,生活在怎样的体制和环境中对于中国人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安稳、富足、幸福。文化与历史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特性,显然中国与西方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阵营,国外一些人提出的奇葩问题常常让我们想起鲁迅那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吵闹”。
但换个角度去想,有时候不是一方的行为不可理喻,也并非另一方的疑问愚不可及,而是因为没有了解,所以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