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传奇:传统彩电黯然退场,这家品牌凭什么能够逆流而上?

说到国人最早接触的家电,电视应该是其中之一了,早在80年代结婚必备三大件,除了冰箱、洗衣机就是彩电了。而在过去近四十年时间里,电视产品也经历了传统的CRT、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以及当下的激光电视了,而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液晶电视与激光电视了。

液晶电视,简单来说就是搭载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电视,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夏普制造,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产技术,LCD工业开始高速发展,2000年以后LCD与CRT开始争夺显示器主流市场的时代。2008年1-9月中国彩电零售量同比增长5.2%。其中液晶电视零售量达878.2万台,市场占比高达33.6%,开始逐步成为行业主导品类。

液晶电视之所以会如此受欢迎,原因得益于其功耗更低、轻薄便携性更强、分辨率与清晰度更高、绿色环保辐射更低,但LCD屏幕响应时间比较长,在动态图像方面的表现不理想;理论上只能显时18位色(约262144色),CRT的色深几乎是无穷大;显示屏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损伤。

更为关键的是制造工艺决定了LCD存在点缺陷问题,良品率相对较低,制造成本更高,价格居高不下也一直是LCD电视推广的最大阻碍。而在这其中,最致命的是当时LCD屏幕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欧美等国家的高科技企业手中,比如三星、JDI、LG等等,国产彩电品牌在与欧美、日韩品牌竞争中缺乏关键性优势。

2007年,抱着“突破日韩企业对显示技术的控制,开启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定义的彩电发展道路”的信念,国产电视品牌海信开启了激光电视的研发之路,当时索尼、LG等外国企业也着手激光电视的研发,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很简单,激光电视技术不成熟,需要庞大的资本投入,没有人看好这条路,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从2007年到2014年,整整七年时间,海信的技术研究人员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最终探索出了一条“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技术路线,最主要的是海信并没有将激光电视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将技术落地,从概念走向可量产的产品,在2014年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而到2019年,海信激光电视在1-8月份的零售量同比增长了434.41%,同时占据了中国80吋及以上市场激光电视的半壁江山;海信80吋激光电视L5在今年第26周登上电视市场畅销榜榜首,这是中国彩电市场畅销榜榜首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激光电视占领。

那么问题来了,激光电视相比液晶电视究竟有哪些优势呢?简单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激光”色彩更纯正

激光电视被看做是第四代的电视技术崛起的标志,其中激光具有极高的光谱纯度,色彩更加准确,拥有最好的“颜色表达”能力。研究表明,色彩越纯,同样的测试亮度值下可感受更亮的画面,能够极大提升电视的色彩表现效果。这意味着,激光电视可以显示出传统电视无法显示的颜色,真正还原影片内容。

产品价格更亲民

以前的液晶电视由于良品率的问题,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激光电视打破了屏幕的限制,激光器、光路、镜头、屏幕等核心零部件的“一小步”将带来激光电视显示效果提升的“一大步”,投入也远远小于LCD、OLED,且产业链较短,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整个产品价格更亲民。

屏幕质量更稳定

相比传统的CRT、等离子、液晶电视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会出现亮度衰减、褪色等问题,激光光源性能稳定,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相似问题,不仅省去了麻烦,还节约了成本,整个屏幕质量更为稳定。比如目前海信搭配了菲涅尔无源仿生屏幕,无需担忧环境光干扰,整个屏幕质量有效期更长。

护眼效应更明显

传统观念中,彩电对人的视力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这是因为包括液晶电视在内的传统电视是光线直射,辐射和蓝光直接会损伤视力;而激光电视通过激光投射光线进行反射进入人眼,从技术原理上杜绝对视力的伤害,比如海信电视的视觉舒适度优于纸质阅读20%。

侃哥叨叨

就当下整个国内电视的大环境来看,从尺寸、画质、品质、价格、护眼等多角度考量,激光电视都是绝大部分用户的首选产品,而像海信80L5、海信88L5、海信100L5等市场激光电视已经获得了用户的肯定,不论是产品本身还是产品售价,相对其他品牌都更具优势。随着激光电视抢夺了新一轮显示技术迭代升级的风口,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主导已经开始逐步成为世界彩电产业的主角,掌握世界彩电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