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侨故事|李德寿:归侨致富的领路人
作为云南省13个华侨农场之一的柯街镇华侨社区,是1979年为安置越南归侨而成立的,所以,这里的居民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归侨及侨眷。40余年来,同为越南归侨的李德寿与2600余位归侨重归祖国温暖的怀抱,随着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提升,日子过得越来越美好。
亲历了那段颠沛流离与苦难岁月的李德寿,见证了华侨农场成立、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到如今的小康生活,对“祖国”、对“感恩”这些词的理解,是刻骨铭心的。
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 李德寿
我也是一名归侨,回国时我只有7岁,我们是1979年1月份安置到这里的,我们华侨社区改革前,基础设施薄弱,我们归侨侨眷的思想波动比较大。
刚刚回国时,因为语言不通、文化差异、条件相对较差,所以一些归侨才会出现思想动荡的情况。
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 徐永富
当时回来文化、生活各方面相当差。
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 廖树青
一家四口人,我和父亲母亲,还有我兄弟,只住在24平方米的一间房子里边。
为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生产力滞后等问题,2009年,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侨务部门的关心下,华侨农场进行了彻底改革。除投入资金改造危房、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民生保障外,将华侨农场整体划归柯街镇,成立华侨社区,对原20名管理人员进行了合理安置,依法选举产生社区“两委”班子。同时,完成了土地确权,依法化解历史债务,使年轻的社区轻装上阵。
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 李德寿
也就是从思想上、从改革上、从产业上、从文化上、从服务上这五方面凝聚,最终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拥护和支持。
通过改革,从“格格不入”到“主动融入”,从“留不住”到“扎下根”,从“泥滑路烂”到“康庄大道”,实现了“融入地方、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的“三融入”,曾经思想动荡的社区居民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 丁有仙
这几年党和政府领导我们,国家照顾我们,日子好过了,有国才有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党和国家的好恩情。
由于在改革推进中的踏实工作,李德寿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肯定。2012年2月换届时,他当选为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为进一步带领归侨及侨眷增收致富奔小康,华侨社区依托气候、土地等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招商引资,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热带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柯街镇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 李德寿
在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我们在党和归侨侨眷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来凝聚我们广大归侨侨眷的人心。
通过凝聚民心,广大归侨侨眷在李德寿和社区“两委”的带领下,社区居民依托热区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开农家乐,日子越来越好。
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 廖树青
每户盖着150平方米,让我们住房得到了改善,住上了新房子,也很宽敞。
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张祥明
现在我们是相当得到实惠,大家也非常幸福。
来源:昌宁新闻网 记者:张忠海 编辑:杨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