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在火车上碰到两位中医在讨论肠道...

25年前,在火车上碰到两位中医在讨论肠道多发性息肉,一句“息肉跟寒气有关”直接成为我离开医院的导火索。
 
那时候我还在医院当值,但是日子过得很憋屈,我每每看到那些风尘仆仆的患者,我总是很心疼,开药总是开最便宜的,把几味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但是医院可不行,医院养活了太多人,不开贵的药,不用检查机器,就没钱。
 
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跟我想象中想要的生活,大相径庭,正好当时医院组织医生下乡学习,说是学习,其实就是去偏远地区进行义诊,科室里都嫌没什么油水可捞,但是我却很满意,报了名。
 
去的时候坐的火车,那时候的火车,可不像高铁,慢不说,还非常的嘈杂,鱼龙混杂,巧合的是,我后面坐了两个赤脚郎中,两个人从一上车开始,就谈论的非常激烈,我仔细一听,说的是痰瘀凝滞,我一听这不就是跟息肉有关嘛。
 
大多数的,现在记不清楚了,但是有一句我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个人说:“息肉跟寒气有关,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
 
我当时一听,啥呀这是,息肉怎么能跟寒气扯上关系呢?
 
然后我就没有了听得欲望,裹紧衣服,睡了起来。
 
后来学习结束之后,正式上班,第一天就遇见了一位肠道多发性息肉患者,在我之前的接触里,我认为息肉就是痰瘀凝滞,这是中医记载的,但是我又想到那两个人说的话。
 
我就想把这个弄懂,当时同事急着下班,对那位患者说明天再来,患者有些不乐意,但是还是走了,我回去翻了一晚上的手札,医书。我发现原来浅薄的是我自己。
 
第二天,患者来了,我开始了解情况,患者一年前因排便困难,在医院经纤维肠镜检查,诊为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数十枚。
 
一年内已先后5次在内镜下行息肉切除,但息肉增生,反复发作,屡摘屡长,切而不尽。并伴有腹部冷痛,肛门坠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每日2~3次。
 
经过问着和观察患者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弦。
 
我正打算开方,旁边同事拉住我,同事过来把我叫住,对患者说,这需要手术,不然消不掉,我当时心里也很不是滋味,道德的谴责与生活的压力。
 
结果院长又给我叫去骂了一顿,我觉得当医生,唯一该做的就是为患者考虑,但我在医院没感觉到,我考虑了一晚上,决定不在医院留了。
 
脱掉白大褂的同时,我感觉到我身上的枷锁也被彻底打开了。
 
第二天,我通过患者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患者,对他说:“你这个病,中药就可以根治,不需要再次进行手术,你愿不愿意再试一下。”
 
患者答应了,随即我给患者写下药方。
 
炙乌梅、川连、炒黄柏、制附片、炮姜、桂枝、川椒、炒党参、当归、炙僵蚕、木香、败酱草。
 
一段时间后,患者来复诊,说服药后腹痛减轻,大便渐已成形,黏液少见。舌苔薄白,脉细弦。病自内生,正虚邪滞,痰瘀浊凝,宜再消息之。
 
患者坚持服药,一个月后再次复查肠镜,未发现肠道息肉样腺瘤以及不典型增生,病情稳定。
 
这个患者为肠道多发性腺瘤样息肉,伴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虽经内镜摘除,但反复再生,切而不尽,一年内复发五次,属于肠癌前高危人群,痛苦不堪。目前西医除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摘除外,尚无特殊药物治疗。
 
考《灵枢·肛胀篇》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首次提出“息肉”的概念及其成因。
 
据症分析,此乃痰瘀凝滞,寒热错杂,息肉着生。予(出处《伤寒论》)法施治,以观其效。
 
方中乌梅用量独重,除酸敛涩肠外,尤有“化痔消息肉”之功。《神农本草经》谓其能“去死肌,除黑痣、蚀恶肉”。《本草逢源》说它“恶疮胬肉,如烧灰研敷,恶肉自消”。
 
除乌梅外,所用炙僵蚕均有化痰逐瘀散结的作用;方中伍以木香,有利于通降腑气,排泄瘀浊。
 
经施治,患者屡发频发之腺瘤样息肉未再出现,肠道异型增生消失,随访息肉治愈。
 
中医治病就是这个样子,言至于此,相比之下,中医的温和,还想更有用一些。手术、切除从来不是最佳治疗手段,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在我这个中医眼里,这是下下策。
 
我在走了之后,私下联系患者,其实这是违背职业操守的,但是患者已经经历过5次发热息肉切除手术,我实在是不忍心让患者,再次进行手术。
 
所以我坚持联系患者,因为我学医是为了患者,能把病治好,我就觉得很多事情都不重要,我这人比较轴,我觉得不违背我本心就好了,我只想患者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