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遇之前,我想先遇见自己。
朋友说,希望你去恋爱,去感受,去体验不同的人生状态。
我知道,人生“缺”了这一环,是遗憾的,我从未否定过。但是,我也至始至终都有关于这样的“请求”的答案。
我似乎不太会有“好想谈恋爱”这样凭空的状态,不会因为看了很甜的偶像剧而萌生“想要恋爱”的念头。
当然不是“零”,年少的时候也曾觉得,要“去”恋爱,“去”经历,“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可是,这样的没有对象的“念头”,就和“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的那种想法异曲同工。只是要证明自己也是地球上“最正常”的那群人之一,不是落后的、不是怪异的,不是所谓人生课堂里的“留级生”。
我还是常常会问身边的人,你们是喜欢的吧,所以才会选择在一起。我知道答案是肯定的。却还是会在听到“是”之后,附带着很多其他的条件。
那些附加在“是的”或是“喜欢”后面的内容,到底是加分项还是补充说明前面的答案,亦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确定”和“安心”:你看,我都能说出那么多他的好来,我果然是喜欢的对吧!
我当然知道,这世界上极少极少的存在很“极致”的情感,任何的喜欢都附带着条件。譬如ta长得好看、ta对我很好、ta很幽默很有趣。
在“喜欢”之后,一定会发现ta更多的好,这是必然的。可是,是因为ta的这些好,我才喜欢?还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更加发掘了对方的可爱之处呢?
所以,顺序很重要。
恋爱的前提是,我喜欢你。
结婚的前提是,我喜欢你。
人生很多事情的抉择前提是,我喜欢你。
因为喜欢,我才愿意去push我的人生走向新的阶段。
而不是为了进阶,所以我才必须去找一个人来喜欢(凑合)。
有人会说,是不是想的太多?其实,没那么复杂的对吧?
本应如此。
意趣相投,年龄(可能)相仿,三观大同,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皆大欢喜。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喜爱挑选所谓的”性价比“。性价比换一个说法,大概就是”经济适用“吧!
我其实特别不喜欢“经济适用”这个词汇。好像是两相比较,互相妥协的结果,又像总是在某些不够理想的地方,用了另一方来补足似的。
就像买东西。我们总是会买心里的第一选择,而不会退而求其次。因为第一眼看中的就是喜欢,哪怕你买了第二选择的替代品,你仍旧还是会念念不忘那个最爱。看似少花钱买了个差不多的,但是差不多和一模一样终究还是有"差”。所以啊,咬牙买一个心头好,也千万不要选择次选项。
喜欢的人也一样。那人什么都好,就xx不好。而你心里的那个人,什么都不好,唯独xx最吸引你,你要怎么选?
如果说性价比是一剂“镇定剂”,那反之某个吸引你的特性就是“亢奋剂”。我当然知道生活终归要被柴米油盐所侵蚀的,正因为知道,所以才更需要某一个让你持续”心动“的点。
或许那个人并不优秀,甚至戳中你的点在别人眼里更是不值一提。但我之所以会喜欢你,并不是因为你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共性,而是你有他们所不具备的特性。
我再也不是那个“别人有什么我也一定要有的”小孩了。而你,也根本不需要成为世人眼里“优秀”的样子。
如果我喜欢你,你只要活成你本该有的模样,就是我心里最耀眼的存在。
未来可期,但在这之前我想我们更应该学着努力地积极地活成“自己”。
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的珍贵,想要送给“特别”的你,而不是“性价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