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卷26士容论5辩土诗解1耕道适时去其三盜

《吕氏春秋》卷26士容论5辩土诗解1耕道适时三盜

题文诗:

凡耕之道,必始於垆,寡澤後枯.必厚其靹,

厚而及.飽者纴之,堅者耕之,澤靹後之.

上田被處,下田盡污.使之,三盜任地.

四序參發,大甽小畝,爲青魚胠,苗若直獵,

地竊之也.既種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

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去三盜後,

粟可多也.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蚤者先時,

晚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其爲畝,

高危澤奪,陂则埒墙,見風仆,高培則拔,

寒則零,熱則脩枯,時五六死,不能爲來.

不俱生,俱死,虛稼先死,衆盜乃竊,

望似有馀,就之則虛.農夫,其田之易,

不知稼之,疏而不适;知田之際,不知其稼,

居地之虛.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

【辯土原文繁体

  五曰:凡耕之道,必始於垆,爲其寡澤而後枯。必厚其靹,爲其唯厚而及。飽者{艹纴}之,堅者耕之,澤其靹而後之。上田則被其處,下田則盡其污。無與三盜任地。夫四序參發,大甽小畝,爲青魚胠,苗若直獵,地竊之也。既種而無行,耕而不長,則苗相竊也。弗除則蕪,除之則虛,則草竊之也。故去此三盜者,而後粟可多也。

所謂今之耕也營而無獲者,其蚤者先時,晚者不及時,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實其爲畝也,高而危則澤奪,陂則埒,見風則,高培則拔,寒則雕,熱則脩,一時而五六死,故不能爲來。不俱生而俱死,虛稼先死,衆盜乃竊,望之似有馀,就之則虛。農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适也;知其田之際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虛也。不除則蕪,除之則虛,此事之傷也。

卷二十六 士容论 辩土
【原文】简体
    凡耕之道,必始于垆①,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靹,为其唯②厚而及。飽者纴之,坚者耕之,泽其鞆而后之。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无与三盗③任地。夫四序参发,大甽小亩,为青鱼胠,苗若直猎,地窃之也。既种而无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④。弗除则芜,除之则虚,则草窃之也。故去此三盗者,而后粟可多也。

所谓今之耕也营而无获者,其蚤者先时,晚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多菑。实⑤其为亩也,高而危则泽夺,陂则埒,见风则,高培⑥则拔,寒则雕,热则脩,一时而五六死⑦,故不能为来。不俱生而俱死,虚稼先死,众盗乃窃。望之似有余,就之则虚⑧。农夫知其田之易也,不知其稼之疏而不适也;知其田之除也,不知其稼居地之虚也。不除则芜,除之则虚,此事之伤也。

【注释】
①垆(lú):性质刚硬的黑土。弱,软土。②唯:通“虽”。③三盗:即下文所说的地窃、苗窃、草窃。④苗相窃:庄稼没有行列,说明种得太密,太密就会互相妨害,如争夺养分、遮挡阳光和空气等,结果都不能长好,这就像禾苗互相偷盗一样。⑤实:是。⑥培:培土。⑦五六死:指上文说的几种作物致死的途径。⑧虚:不结籽实。

【译文】

耕地的原则是:一定要从垆土开始,因为这种土水分少,干土层厚。一定要把柔润的地放到后面耕,因为这种土即使拖延一下也还来得及耕。水分饱和的土地要缓耕,坚硬的土地要立即耕,柔润的土地要放在一边推迟耕。高处的土地耕后要把地面耙平,低湿的土地首先要把积水排净。不要让“三盗”和自己一起使用土地。四时依次出现,是和农事相参验的。有些人田畦做得太窄,垄沟做得太宽,田畦看上去就像一条条被困在地上的青鱼,上面的禾苗长得像兽颈上的鬃毛,这是地盗,地把苗侵吞了。庄稼种下去却密密麻麻地没有行列,尽力耕耘也难以长大,这是苗盗,苗与苗相互侵吞了。不除杂草地就要荒芜,清除杂草又会弄活苗根,这是草盗,草把苗侵吞了。所以必须除掉这三盗,然后才能多打粮食。

当今有些人从事农耕,尽力经营却没有收获,这是因为他们行动早的先于农时,行动迟的赶不上农时,四季的劳作不合时节,所以庄稼多遭灾害。他们修治田畦,修得又高又陡,这样水分就容易散失;畦坡过于斜险,畦面就容易倾塌。庄稼种在这样的田畦上,遇风就会倒伏,培土过高就会连根拔出,天气冷一点就会凋零,天气热一点就会枯萎。同时有五六种致死的途径,所以不可能有好收成。庄稼不同时出土,却同时成熟。现在根虚活的提前死掉,于是地盗、苗盗、草盗就会发生。这种庄稼,远望似乎长势很旺,走近一看,原来没有什么籽实。农夫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经整过,却不知道他的庄稼过于稀疏,密度不够,只知道他的田地已经管过,却不知道他的庄稼在地里扎根不牢。杂草不除,土地就要荒芜;清除杂草,又会弄活苗根。这是农事的大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