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系列之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现实还在延续
回复“情绪”抽取限时情绪急救包
在庞大的郁抑症群体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不是青少年,而是老年人。
在这些被忽视的老年抑郁症里面,孤独是最大的原因。
在纪录片里,我们见到了三个家庭的老人,他们的“孤独”虽是同一个名称,但是孤独背后的故事,却是各有千秋。
除此之外,小编还在文末【推荐阅读】给大家准备泊恩明星情绪分析师星星老师5天情绪急救包课程免费获取入口;
看到这里的朋友,记得看到文末及时领取!
👇后台回复【纪录片】看全集👇
01
失去孩子的他们
老袁在头发花白的年纪里,在老伴儿的陪同下进了老年精神科的诊室。
他不是第一次走进医院的精神科了,几年前,他也来过。不同的是,那次的就诊人并不是老袁,而是他的儿子。
老袁和老伴儿生活在一起,儿子已经自杀去世了好几年,两个老人的起居住行简单得很。
老袁面对镜头的时候,表现得十分随和。
他平淡地说出自己孩子自杀当时,夫妻二人的悲痛。老伴儿从情绪中走出来了,但是老袁陷进去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几年前陪着儿子去的精神科,现在竟然再次造访。
只是就诊人的名字改了,而两人的同行,只剩下了茫然的父亲。
同样的故事,不只是老袁经历过。在他们情绪低谷的时候,他们认识了毛爱珍,一个抑郁症暖心组织的发起人之一。
面对镜头的毛爱珍也坦然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她的儿子因为抑郁症自杀,到现在也整整十年了。
毛爱珍在闲下来的时候,还是会时不时看儿子生前的视频。
她说她每次讲起儿子还是止不住的落下眼泪,她说她其实已经从悲伤中恢复了,她开始了新的生活。
她现在只想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抑郁症,走出抑郁症,这样,她的人生和儿子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但是,生命的残缺是无法补回的。
镜头给到毛爱珍,充满母亲爱怜的眼神,看着儿子留下的最后一封信,看着儿子在视频里的样子。她不懂,为什么抑郁症就这么可怕,能让一个大男孩就这样选择了离开。
我们时常忽视了抑郁人群身边的感受,更多的,还是因为对抑郁症认识的缺乏和不到位。
大家还觉得抑郁症就是“心情总不好”、“内向”等,却没想到他们真的选择了最决裂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毛爱珍的儿子)
目前针对抑郁情绪的量表是我们最为使用广泛的心理辅助工具之一。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限免】给大家准备国际专业多维的贝克抑郁量表,花不到一分钟时间,量表可以帮助你:
了解你的抑郁风险水平
了解当前生理情绪方面的抑郁状态程度
掌握对自身三种主要抑郁思维的分析与评价
得到抗击抑郁的针对性建议
看到这里的朋友,记得去后台回复【限免】及时领取!
02
观念的延续
毛爱珍在儿子离世后,选择了投身于抑郁症科普的公益事业当中。也是在这个事情的推进中,她发现,原来大众对于抑郁症的误解有这么深。
比起后悔,比起追忆,推动精神科疾病的认知,做到提前预防,才是治本的方法。
而活着的人也要像毛爱珍一样,经历过悲痛,但是仍然将这份痛苦转化为生活的新动力。
在面对老年人的抑郁群体时,我们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第一,留出时间陪他们聊天。
其二,聊天的内容最好要是他们过往人生中开心快乐的时刻。
如果他们开始不愿意开口,或者情绪很负面,那你可以说说你的回忆里,他们带给你的快乐时刻。
比如,爷爷奶奶以前接你放学,每次都会带你去买新鲜出炉的包子,“奶奶,你陪我去看看那家包子铺今天开不开好吗?我听说他们重新装修了。”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对身边的人是有帮助的。
第三点,等老人慢慢说得多了,找他以前亲近的老同事、老朋友,一次也不用太多,来看望他。
找个阳光好的时候,在户外找个地方,泡个茶,让他们一起坐下来聊聊过去的事儿。当然,还需要先确认一下老同事、老朋友们的状况,最好是相对社交活跃的,跟家中老人过去没什么过节的。
第四点,记得经常表扬老人,赞美他们!
他们或许会觉得:我真的很没用/我已经老了,没什么价值了等等,告诉他们,能常常自我反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是活得浑浑噩噩的。
“我至今记得你那次帮我一个大忙……”
“以前的什么事情可以跟我说说吗?妈妈说外公以前可是很厉害的老师!”
“以前有力气买菜现在都没力气了啊,那教我做饭好不好,告诉我要买什么,我们今晚一起做饭呗?我最爱吃外婆你以前做的红烧肉了,外面饭馆的都没你做的好,教我好不好?”
诸如此类的话题,都可以和老年人一起诉说,让他们回忆开心的、快乐的场景。
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是所有抑郁症群体都需要的,重要的是行动,一定要去做。
03
人生的意义,到了老年才变得重要
曹林也是到了老年,退休后得了抑郁症。
他曾经是一名教授,常常带学生做实验,但是随着年龄渐老,视力、记忆等都出现了些许毛病,退休后他开始跑步,一开始只是为了遵从医嘱,但是他跑着跑着,就到了马拉松的赛场上。
虽然这是很好的一个康复案例,但是我们跑马拉松这种高强度运动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适合的。
做儿女的,不要试图将陪伴的工作丢给他人,有时候并不是要强制运动,偶尔散散步,陪他们聊聊天,所谓天伦之乐,不过就是这样。
定时复查,紧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老年人的精神疾病并不怕治疗,而是怕没检查出来,反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老袁和老伴儿渐渐走出失去儿子的阴霾,也开始思考新的人生议题。
生活只要还在,一切都有盼头。希望每一位抑郁症朋友都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咨询师的治疗,未来仍然可期。
点击“在看,转发分享”,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